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赴美設廠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赴美設廠共有96項結果
科技

獨家 挺過6年地緣政治危機,台積電 如何走向世界? 劉德音 第一手告白

(今周刊1432)在約莫10公尺外的距離,站在會議室門口的劉德音,向來訪的《今周刊》採訪團隊揮了揮手。他是台積電董事長,兩岸三地最大市值企業的領導人,全球科技產業動見觀瞻的聚光焦點。去年,台積電營收達到2.16兆元,比起2018年他接任董事長時增加逾109%;去年台積電每股獲利來到32元以上,比6年前成長超過138%;而如今台積電22.49兆元的市值,則比6年前成長2.79倍。不過,一趟80分鐘的訪談中,劉德音完全沒有把數字上的今昔差異掛在嘴邊……;若論台積電這些年來的鮮明改變,劉德音說,現在的台積電,不只是台灣的台積電,更是「世界的台積電」!「如果只做『台灣的台積電』,只被台灣自己人一路追捧,豈不是……,不太長進?」他邊說邊笑,我們順勢接話:「董事長,現在你們已經被全世界追捧了呢!」劉德音固然還是雲淡風輕,但也帶著某種程度的苦笑:「那……,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確實,一句「世界的台積電」,背後隱含著許許多多的危機應變與關鍵決策。面對地緣政治的驚天變局,劉德音說,過程中「沒有所謂的關鍵一刻」,層層疊加的事件陸續襲來,「從來沒有一次是簡單的是非題,每一次,都是高難度的問答題。」而詭譎的地緣政治情勢,又讓台積電更須力保製程技術上的絕對領先,他解釋:「我們必須讓全世界對台積電的產品都『無可拒絕』,包括中國大陸。」經歷地緣政治的考驗,劉德音指出,這給了公司各部門難得的機會、也磨練出實力,他更預言,未來的台積電必然會更令人興奮(Exciting)。他向我們揮了揮手,邀請我們一同前行,迎接他眼中更精采的台積電。而種種更精采的底蘊,劉德音是從台積電這些年來驚心動魄的地緣政治應變談起……。

日期:2024-05-29

政治社會

責罰從官員擴及民間、 恐遭判刑、定義不明 三大爭議待解 藐視國會罪該給過嗎?

未實質審查,甚至會影響到企業、民眾權益的「藐視國會」法案,七小時送出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要趕在五二○前通過,朝野攻防,要是政治大於一切,誰來幫法案品質把關?

日期:2024-05-08

政治社會

密西根州長半年內再度訪台,宣布設在台辦事處:惠而浦、汽車供應鏈都有興趣來台投資

去年9月剛訪問過台灣的美國密西根州長格雷琴.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相隔半年內再次來到台灣,展開為期兩天拜訪行程。

日期:2024-03-04

科技

台灣成為晶片霸主,BBC:「秘密武器」各國難複製...工程師任勞任怨「工作幾年就可買房結婚」

一個比指甲還小的微小裝置,矽半導體 (silicon semiconductor),現在是以其製成的晶片(芯片chip)聞名。從iPhone到飛機,晶片成為現代生活使用任何工具必需的核心技術。全球每年生產上兆顆晶片,光是台灣出貨量就占一半以上,世界都好奇,為何台灣擅於晶片製造?《BBC》訪問工研院院士史欽泰,他說:「我們擁有嶄新的機器、也有最先進的設備,並招募最好的工程師,連機器操作員也技術精良。」

日期:2023-12-18

心法與觀點

存股助理總目錄︱第201-400期

日期:2023-11-03

金融

2023環球商務論壇 簽證X人力資源X稅務 一次掌握赴美投資面面觀

AI加速科技發展進而開創經濟新局。美國作為全球高科技產業的重要中心之一,台商在美國的卡位和鏈結具有戰略價值。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主辦《2023 環球商務論壇》,邀集六位專家解析美國設廠的稅務、簽證、人力資源等議題,為海外設點的台商提供第一手專業資訊。

日期:2023-10-04

國際總經

台積電亞利桑那建廠,帶來哪些改變?為何連美國參議員都說「不希望台積電去其它地方」

美國亞利桑那州商業組織及參議員近日親訪台灣招商,不僅有意吸引更多台灣企業來美國投資,也大談台積電進駐後當地後所帶來的效益。

日期:2023-08-21

國際總經

「台積電不是矽盾!」紐時專訪劉德音:中國不會因為半導體而不入侵台灣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3-08-07

傳產

大廠小廠都要鮭魚返鄉,5個月卻鬧150場罷工,拜登「Made in USA」美夢的新麻煩

勞工問題拖累台積電亞利桑那建廠進度不是個案,製造業回流美國加速,工會罷工同時增溫,拜登經濟學想要一箭三鵰,會是美夢還是噩夢?

日期:2023-08-02

科技

睡1個月辦公室、工作12小時,台積電美國員工上網吐苦水!劉德音談「企業文化差異」認:仍在學習

台積電(2330)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正面臨台美文化差異。「在辦公室睡了一個月,每天工作12小時是基本,週末輪班是家常便飯,這裡的工作與生活平衡是多麼殘酷。」一名工程師在分享求職心得的Glassdoor平台上這麼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工程師在Glassdoor發文,直言台積電的企業文化與美國社會不合之處了;過去有工程師稱工時過長、軟體老舊,軍事化管理、八卦文化盛行及生涯發展受限等等,都讓人覺得「待在台積電不是最佳選擇」。台積電週二(6/6)舉行股東會,董事長劉德音被問到台美企業文化差距,他認同國際化管理必須了解當地文化,台積電也需要學習對「年輕人」的管理方式,也說台積電目前仍處於學習階段,希望能夠順利管理工廠、培養管理階層,不過談文化融入還太早,「國外可以做,沒道理台灣不能做」。(原文刊載於2023/06/05,更新時間為2023/06/06)

日期:202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