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轉骨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轉骨共有142項結果
焦點新聞

打造「新復仇者聯盟」 中國如何發揮狼性勇闖5G、新能源產業?

2022/2/21編按:2月15日,全世界電動車電池市佔率高達30%的寧德時代官網上公告,該公司的榮譽董事長張毓捷因病醫治無效,已於前一天過世,享年79歲。寧德時代的官網首頁同時更換成張毓捷的照片,並用黑白顏色表達對他的哀悼。寧德時代是一家以製造電動車電池和儲能系統為主的中國公司,總部位於福建省寧德市,總共有4個研發中心分別位於寧德、溧陽、上海和慕尼黑。客戶包含特斯拉、BMW、VW、上汽集團、中通客車、吉利汽車、宇通客車、東風集團、金龍汽車等。根據去年底《紐約時報》中文網報導,寧德時代在全球電動車電池市場中拿下1/3的市佔率;在此之前,2020年寧德時代已經連續4年排名全球第一。2019年《今周刊》曾經走訪寧德時代,當時張毓捷辦公室強勢掛著「賭性堅強」4個字,讀者不知道的是,這幅由名家寫下的書法,在60歲那年竟差點被張毓捷的創業夥伴、也是他的徒弟、寧德時代董事長及福建第二富豪的曾毓群A走。有趣的是,為了要回這幅書法,張毓捷請了書法家另外寫了「賭性更堅強」5個字送給曾毓群。這家全球電動車龍頭電池供應商,憑甚麼發跡、在全世界競爭市場佔有一席之地?請看《今周刊》2019年的報導。

日期:2019-05-08

科技

2019兩岸三地1000大 未來中國

經歷早期的面板、太陽能、LED等產能擴張焦土戰後,這次,中國瞄準電動汽車與5G兩大關鍵未來性產業,集中資源、加大賭注,企圖占得先機,這一場新產業升級攻防戰,中國取得哪些成就,又將付出什麼代價?而台灣,即將感受到如何的產業秩序崩解,以及遭洗牌的震波?許多線索與答案,將出現在「2019兩岸三地企業市值1000大」調查之中。

日期:2019-05-08

傳產

誠品啟動全通路轉骨工程 靠品牌力 突圍東京衝破華文圈

編按:「誠品生活日本橋」9/27正式開幕!由台灣建築師姚仁喜操刀「古今交錯、新舊融合」的書香空間,融合江戶時代特色及當代日本工藝精神,獨特的台式美學席捲東京,也吸引台日近百個品牌進駐誠品。這是誠品,也是台灣首次有文化品牌走到非華文市場,台灣文創也將透過這一步,一起被帶往國際舞台。究竟誠品的魅力何在?踏向國際,它會成功嗎?

日期:2019-04-17

科技

蘋果版Netflix即將登場? 春季發表會3大重點搶先看

美國時間3月25日、台灣時間3月26日凌晨,蘋果(Apple)將舉行春季發表會,今年的邀請函以一句「It’s show time.(好戲上場)」簡單點出重點,市場主流分析認為「好戲」這個用詞意味深長,暗示這將是以軟體服務為主、硬體產品為輔的發表會,究竟這場發表會有哪些觀察重點呢?

日期:2019-03-14

科技

為綠能注強心針 聯合再生要當業界蘋果

由三家太陽能大廠新日光、昱晶、昇陽光電合併完成的聯合再生能源,喊出明年營收上看五百億元目標。董事長洪傳獻直說,未來不再注重毛利有限的太陽能電池,而是要在全球蓋電廠,打響台灣品牌。

日期:2019-03-06

科技

【當世界搶台灣之三】優勢產業搶進台灣卻面臨資源限制 政府「分配」成課題

「台灣有形資源有限,如果台商帶著轉型升級計畫回來,我們非常歡迎;如果是在中國經營出現困難,但沒有升級計畫,經濟部也會提供應急協助,但長期來看,或許是幫忙他們轉往東南亞發展。」經濟部政務次長龔明鑫用這段話,說明了政府吸引投資的態度,絕非「撈進籃裡都是菜」,而是先盤點投資環境的優劣勢,再設定明確的戰略目標。

日期:2019-01-29

政治社會

【當世界搶台灣之二】政府吸引投資 哪些產業適合回台發展?

根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發布的《2018年世界投資報告》,截至一七年底,台灣的外國直接投資(FDI)總額為868.2億美元,絕對數值不到韓國2305.97億美元的四成。若觀察成長幅度,韓國一七年的FDI總量,比一○年多了70%;台灣同期間只增加近38%。

日期:2019-01-25

科技

拚轉骨 解密華碩權力新三角的背後

華碩歷經重大組織變革,三年兩度的改造,真的有辦法讓華碩成功轉骨?未來,由施崇棠與兩位新任執行長帶領的華碩,下一步該如何走,外界都在關注。

日期:2018-12-19

科技

當世界搶台灣

中美貿易戰引發的產業重組,讓台灣重新成為企業的優先投資選項。無論是回流台商或國際大廠,著眼的,都是台灣的優質人才與成熟的產業聚落。但台灣資源有限,不具備讓產業百花齊放的客觀條件,只能在眾多選項中做取捨;確定戰略目標後,再排除一切障礙,確保重點產業能在不受干擾的環境下自由發展。這道關鍵選擇題的答案,可能決定台灣未來數十年的走向;因為我們的競爭對手,也正積極搶答。台灣,準備好了嗎?

日期:2018-12-05

科技

Made in Taiwan夯!4大關鍵讓台商、外商搶「投資」台灣

在上海發展近30年的太和生技集團董事長郭靖凱,早在2016年,就開始物色台灣的工業區土地。郭靖凱一直採取「邊走邊看」的態度;直到今年中美貿易戰開打,化妝品被美方列入制裁清單,郭靖凱決定以最快速度回台設廠。台灣,是企業因應中美貿易戰的避風港。

日期:2018-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