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遍野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遍野共有246項結果
國際總經

泰勒絲狂潮投資啟示 ——兼論優質台灣PCB廠金像電子

西洋樂壇天后泰勒絲今年舉辦巡迴演唱會,預估為美國帶來約50億美元經濟效益,引起聯準會關注;如果泰勒絲是一家掛牌公司,它的核心競爭力、題材等投資關鍵,又將帶給投資人哪些啟發?

日期:2023-11-29

政治社會

「驕傲當個台灣人!」標準外省子弟卻深愛台灣…謝金河:在楓紅中送別范疇,洞悉兩岸已成絕響

在楓紅中送別范疇大師在信民協會黃清龍秘書長賢伉儷及今周刊團隊努力下,23日下一群好朋友在華山文創園區送別范疇先生,在影片中的最後一幕,范疇留下最重要一句話:驕傲當個台灣人!不知不覺,眼框泛淚!

日期:2023-11-24

存股池追蹤

存股助理第405期︱疾風知勁草—長榮與麗豐KY

我們所投資的公司不可能永遠都順風順水,投資與人生一樣,一定會遭遇逆風逆境以及不如意的時候。2023年的長榮(2603)與麗豐KY(4137)就是典型這樣的公司,我們該如何看待它們現在的投資價值?

日期:2023-11-15

理財

40歲前投資都黑歷史!吳淡如砸2千萬存養老股:我唯一敢報的明牌「每年複利20%」

萬事萬物都是投資。這個理論來自於日本知名的財經作家,也是重要金融機關的投資長奧野一成。用你的機會成本選擇一件事來做,就是十足的投資行為。他舉的例子是一個學生參加桌球社,下課後花許多時間練習,最後贏得比賽,這也是一種投資行為。能夠拿來投資的籌碼,不只金錢,還有時間。你投資時間去麥當勞打工,賺取工讀費用,不管是當學費、生活費還是娛樂費,那都是投資行為。

日期:2023-11-05

生活消費

茶二代不含金湯匙,滿山頭逛茶園、跟老師傅學技術!東方美人茶「茶王」楊世瑩的得獎秘密心法

獲得今年度新竹縣夏季東方美人茶優良茶評鑑特等獎的茶農楊世瑩,可謂自「娘胎」就開始種茶,身為「茶二代」的他,從基本功開始打起。楊世瑩是直到退伍後才開始認真投入製茶,他常利用晚上空閒之餘騎著機車滿山頭跑,四處觀摩老師傅如何做茶,最終慢慢摸索出獨有製茶管理心法。談到如何做出得獎連連的優質東方美人茶,楊世瑩透露,如今製茶師們技術都很純熟,主要是靠茶園管理做出差異,秘訣不外乎掌握「天時、地利、人和」。例如要有好的天氣、選對茶園,以及有人力配合採茶,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就是如何掌握在小綠葉蟬最多時,讓茶葉發芽。

日期:2023-08-22

台股

廣達、緯創、技嘉...AI股該休息了?他分析跌停原因,點名這類股接棒!投資人:來一首「AI如潮水」

台股週二(8/1)緯創股價續殺,以131.5元開低走低、早盤一度觸及跌停127.5元,盤中再吞下一根跌停,引發全面性賣壓,目前普遍132元在短均線之下;廣達(2382)開盤跌8.5元至230元、創意(3443)鎖在跌停板1475元。週一(7/31)台股早盤以17,341.04點開出,隨後風光走高至17463.76點;然而多檔AI概念股盤中跳水翻黑,整體大盤指數高低點震盪382.28點,一度失守17100關卡,上下震盪近400點,台股終場收在17145.43點,下跌147.50點,成交值新台幣4828.97億元。AI指標股包括廣達、緯創、技嘉、英業達盤中聯合跌停,創意(3443)更是開盤就跳空跌停。(原文刊載於2023/07/31,更新時間為2023/08/01)

日期:2023-08-01

心法與觀點

存股助理第341期︱高股息主被動基金的亂象,以及帶來的威脅與機會

隨個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以及四年級退休潮湧現,追求安穩配息,波動度低的高股息投資成為一門顯學,相關的主動型基金,以及被動型的ETF規模成長迅猛。不過,這當中也產生一些亂象,對追求正宗高股息投資的《存股助理電子報》訂閱戶帶來一些威脅與機會。

日期:2023-06-19

台股

統一(1216)股價從65元漲到75元,存股族該續抱還是獲利了結?從季報解析2023獲利展望

2023年第一季的稅前淨利則出現有趣的跡象,明明營業利益項目還在衰退,結果稅前淨利竟然超車2022年第一季,從85.38億元進步到103.13億元,變成年增20.79%,也帶動當季EPS繳出0.88元、年增18%的佳績...

日期:2023-05-23

ETF

金融股以後還能存股?從亞泥、兆豐金到改買00878...達人:金融股買進2標準「很明顯不是現在」

大家都知道小車是存個股起家的,從一開始的南亞、亞泥,到後來的兆豐金、華南金、合庫金……等金融股;起初以核心持股為重,到後來慢慢加入成長股,最後調整成核心持股與成長股的比例為6:4。

日期:2023-05-12

國際總經

地緣政治風險帶動全球投資潮 ——兼論半導體、自動化設備廠迅得

打造自主供應體系及分散化、區域化生產為當前全球企業共識,台灣企業已前往各地尋找生產基地,且台灣產業群落中的設備產業族群,將首先受惠此波全球擴產潮,值得關注。

日期:202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