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醫學生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醫學生共有83項結果
焦點新聞

產科醫師荒 健保獨立預算有解?

如果有一天,台灣沒有產科醫師來接生,怎麼辦?這絕非危言聳聽,二○二二年有將近一半的婦產科醫師是六十歲以上,投入產科的人力愈來愈少。婦產科醫學會提出健保框出「生育總額」獨立預算的解方,值得各界深入討論。

日期:2015-06-11

情感關係

非典型官夫人陳佩琪 學不會不認真

強勢地捍衛柯文哲名譽、大病後堅定地繼續撐起家務。陳佩琪瘦弱的身軀下,隱藏著驚人的意志與能量,因為她衷心愛護家庭,不願任何人留下遺憾。

日期:2015-01-29

話題人物

防疫醫師羅一鈞 永遠站在病人這邊

20210523編按:每天下午兩點,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固定召開記者會的時間點,除了指揮官陳時中外,疾管署副署長、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也負責回答媒體各種有關新冠疫情相關問題。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王南琦在臉書上說,看到羅一鈞不卑不亢地回答各種問題,她認為確實安撫了因為疫情而起的「煩躁心」。王南琦特別上網查了一下羅一鈞的背景,原來是建中數理資優生一路跳級、全國榜首上台大醫學院,只唸6年就畢業,更選擇到非洲馬拉威當外交替代役。《今周刊》曾於2014年專訪過羅一鈞,也聊到了這段歷程。

日期:2014-09-11

焦點新聞

黃勝堅 從救命到顧命 永遠可以更用心

他是台大最有權威的神經外科名醫,全盛時期,外科界盛傳,「只要是有頭的病人,都會在他手中活下來」。但在登上醫療頂峰後,他才看見,從來都是病人在度化不願投降的醫師。走過意氣風發之後,他選擇用圓融的智慧與無微不至的體貼,讓一場醫療革命溫暖綻放。

日期:2013-12-26

政治社會

醫護人力嚴重流失 急診病患等不到床

難道住院病房這麼不足、無法收容急診轉過來的病人嗎?《今周刊》在七七六期和八五五期曾針對台灣醫療體系崩壞製作「消失的醫生」和「消失的護士」封面故事,點出不是沒有空病房,而是沒有足夠的醫師和護士,醫院只好關床。

日期:2013-10-09

話題人物

肝炎防治鼻祖 宋瑞樓留下永世典範

宋瑞樓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能被這幾位享譽國際的院士、學者視為一生追隨的典範?

日期:2013-08-15

焦點新聞

消失的醫生

台灣醫療體系舉世聞名,是各國讚歎、學習的對象。如今,白色巨塔外表依然宏偉壯麗,但作為基石的醫師、護理人員卻正在快速流失中。

日期:2013-07-29

焦點新聞

連續工作五十二小時 坐下休息都沒時間

當勞工正在爭取調漲最低薪資、抗議工時過長的同時,在台灣卻有一群人,每周平均工時超過一百小時,遠超出《勞動基準法》工時上限。但卻因為他們定位不明,只能委身無法可管、無處可申訴的灰色地帶──他們是實習醫師。

日期:2013-07-29

焦點新聞

每周工時一二三小時 看診醫療品質低落

年輕醫師爭先恐後投入重視「外在美」的五官科,或寧願選擇風險低的牙醫及獸醫,而不再選擇風險高的醫學系,這「趨吉避凶」的結果,讓還留守戰場救人的五大科醫護人員,因為人力不足,工作條件更加惡化,連主治醫師也要下來值班,住院醫師不眠不休到天亮更成為常態。

日期:2013-07-29

產業動態

蘇怡寧 專注基因醫學二十年的孤獨路

去年以前,他是人人稱羨的台大醫師,是擁有崇高學術地位的台大醫學院副教授。然而,一份公文、一個對理想的堅持,讓他決定出走台大,拿出一億元資本額,投入基因醫學。他是禾馨婦產科執行長,蘇怡寧。

日期:201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