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醫院急診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醫院急診共有195項結果
政治社會

台灣關鍵14天戰疫》每位確診治療得花80 ~210萬元! 醫護不是超人 全民如何一起當抗疫英雄?

180、206、333、240,這是5月15日到18日每天增加的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數字,前副總統陳建仁口中「更聰明的病毒」,安靜而殘酷地摧毀了台灣引以自豪的+0防線。15日,雙北被迫進入了「第三級防疫警戒 」,這是個警訊,也是個考驗;15日算起的14天,正是能否控制疫情的關鍵,從指揮中心、醫療院所、物資防線和所有民眾,都繃起神經,準備咬緊牙關,挺過去。

日期:2021-05-19

政治社會

病床全塞爆!瀕死老翁發燒「一插管下去全部人恐感染」 醫淚崩「急診水深火熱」

從緊急感控會議回到急診,急救區滿床、待住負壓隔離病房區滿床,因為樓上專責病房早已滿床......外面要來擴篩的病患更是人山人海。

日期:2021-05-18

焦點新聞

疫情又轉向醫院? 兩名60多歲住院病患確診 北市衛生局證實在和平醫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晚間接獲某醫院通報,有2名住院病患確診新冠肺炎(COVID-19),隨即偕同相關衛生單位,至該院進行調查防治。晚間台北市衛生局證實,該醫院就是位於萬華的市立和平醫院。

日期:2021-05-13

生活消費

及時揪「宜蘭社區感染」! 2急診醫發揮警覺立功 「很感謝病人很誠實」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次揪出7名本土感染個案,要感謝羅東聖母醫院急診室主治醫師郭恩悅、以及台北市新光醫院的急診科許醫師,因為2人警覺性高主動採檢通報,分別可獲得通報獎金2萬元與1萬元。

日期:2021-05-12

保險

刷信用卡買火車票,全家都有保險嗎?最懂保險的急診醫師:火車出軌可申請4種保險理賠

太魯閣號的重大交通事故,讓幾十個家庭破碎、兩百多人受傷。在清明連假看到這樣的消息,真的很令人難過。明天跟意外,還真不知究竟哪個會先來。但是,在意外降臨之前,是否有足夠的防護呢? 我整理了本次事件所能申請的各面向保險理賠,再加上簡易說明給大家參考。這些項目大多也能應用到其它大型公眾交通意外上。

日期:2021-04-07

政治社會

顧及家人自願住病房… 長官壓力爆棚哭了!部桃護理師曝第一線情況 堅強守住:「我以我的使命為榮,以急診團隊為榮」

自從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爆出院內感染後,全國上下相當關注這件事,就怕疫情不斷擴散開來。截至1月20日,部桃在短短9天內已累積10例確診,身負最大壓力的絕對是最前線醫護人員,昨(20)日一名護理師便透露目前第一線的情況,除了自己自願入住部桃病房只為保護家人之外,長官也因為壓力大到哭了出來。不過,該名護理師並沒有因為前方的路太險峻而退縮,反而以身為護理師為榮、以急診團隊為榮,堅強地堅守住工作崗位,讓不少網友看了相當不捨。

日期:2021-01-21

政治社會

部立桃園醫院見光死?台大名醫曝「2003年 vs. 2021巨大差異」直呼:超感動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北部醫院感染事件,原一直保密到家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18)日指揮官陳時中不小心脫口而出是「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醫院曝光後,外界認為是否會像當年的SARS和平醫院,引起民眾心生畏懼,更拉布條抗爭。令人意外的是,有醫師透露,附近居民反而在醫院最艱困的時刻「寒冬送暖」,讓醫護們相當地感動。

日期:2021-01-19

焦點新聞

媽媽染疫7採陽出不了院! 他曝「全家隔離到康復過程」:經歷過才知道的恐慌和壓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16)日晚間10點緊急召開臨時記者會,宣布「北部某醫院」再添一名染疫20多歲護理師(案852),為先前染疫醫師(案838)的接觸者,14日起出現輕微咳嗽、喉嚨癢症狀;而案852的爸爸和哥哥有則流鼻水症狀,都已住院隔離。對此,一名網友舉自己家中的例子,自己媽媽當初染疫「七採陽性」出不了院(現今已康復)經驗,呼籲大家,「別扯後腿獵巫,對於控制疫情不但一點幫助也沒有,只會繼續製造對立而已!」

日期:2021-01-17

焦點新聞

英國班機返台!127人1高燒4人有症狀 急診醫:入境是否考慮全部篩檢

傳染力更強大的「變種武漢肺炎病毒」正肆虐英國,目前已有40多國對英國採取封鎖措施。而英國返台航班27日自倫敦飛抵桃園機場,機上含機組員127人有1名男性旅客發燒超過39度,4人14天內有出現症狀。就有急診醫師指出,入境是否考慮「全部篩檢 檢疫隔離 自主管理」,引起網友支持說:「是不是要像國外的糟透了才知道嚴重性」,也有網友質疑:「如果這架飛機從大陸來會放行嗎?現在是怎樣?明知英國疫情嚴重還輕放?」

日期:2020-12-28

個人成長

負氣掛了總經理電話,她38歲丟了月薪5萬爽缺...四處求職碰壁才驚覺:脾氣再硬,狠不過現實

要在職場長命百歲,做到退休的那天,謹記一點:不論是工作﹑位子或權力,公司給得起,也拿得回去。

日期: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