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銀行的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銀行的共有2443項結果
金融

中信金股東會》股利、股價同飆新高,老外投資人好滿意!總座陳佳文:今年有機會能更好

在日前公布將配發1.8元歷史新高股利的中信金(2891),在週五(6/14)舉行股東會,會中小股東提問五花八門,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則為一位老外投資人發言感謝經營團隊繳出良好績效。對於今年營運展望,中信金總經理陳佳文則樂觀回應:「全年有機會比去年好。」

日期:2024-06-14

房地產

第2套房貸成數剩6成,這2族群直接受影響!升準威力比升息還大…專家解析「央行降溫變化球」怎麼走

中央銀行周四(6/13)召開理監事會,雖然利率凍漲,但會中決議加碼第六波房市管制措施,下調「特定地區」第2戶貸款成數,六都與新竹縣市「2房」貸款成數從原先的7成降至6成,自周五(6/14)起實施。這次央行沒有下修豪宅的總價認定標準,市場認為其管控力道較預期溫和。

日期:2024-06-13

政治社會

見證陳其邁無孔不入的招商力量!爭取輝達、美超微進駐...謝金河:高雄人應感謝有好市長

陳其邁市長正一點一滴累積改變高雄的力量上週六晚上,大家共同慶祝沈榮津前副院長獲得北科大榮譽博士學位的晚宴,主賓是美商超微董事長梁見後,他的兩個弟弟梁見發,梁見達也一起來參加。我跑完捷兔趕來晚到半小時,主賓旁仍空一個位子,一個小時後,赫然見到陳其邁市長從高雄坐高鐵來,不是一頓飯,而是為了邀請梁見後董事長的Supermicro到高雄投資。

日期:2024-06-06

聰明理財

你也曾經想成為航海王、天國一輝聖鬥士嗎?投資如何不盲從?5帖良藥助你打造富足體質

聰明主婦在他的第一本著作《盤點致富》中分享,內外兼修、養成富足體質的五帖良藥。富足體質說來有些抽象,但其實是非常務實的概念,強調的是一種內外兼修的平衡狀態。外在可見、可量化的資源包括工作收入、資產或是副業斜槓產出的價值等,這些條件支應著我們的生活、行動、欲望與夢想;而內在的資源則是一種無法量化卻真實的力量,支持我們依循著內心找到人生真正的目標 並且實現可能。

日期:2024-06-03

心法與觀點

存股助理第490期︱中信金合併新光金傳言評析

中信金評估合併新光金的媒體報導與傳言雖然遭兩家公司嚴正否認,身為小散戶的我們雖然沒有置喙餘地,但是,至少要懂得判斷情勢、學會趨吉避凶之道。因為,攸關我們小股民的權益的金融產業的合併仍可能持續上演。

日期:2024-05-31

國際總經

歐洲央行逼銀行全面撤出俄國 拜登金融戰無上限 美歐聯手釜底抽薪 對普丁「斷銀根」

為了斬斷普丁的銀根,美國與歐盟發出最後通牒,警告與俄羅斯往來密切的金融機構,要求銀行全面撤出俄羅斯,或是大幅縮減規模,停止對俄國軍工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日期:2024-05-29

金融

開發金延攬沈榮津、20年高盛老將加入,總座:新團隊沒熱身期,未來不排除啟動購併

開發金(2883)週二(5/28)下午舉行法說會,是新任總經理楊文鈞上任後,首度獨挑大樑主持開發金法說會。法說會一開始,楊文鈞先向投資人介紹新管理團隊成員,包括接任開發金副董事長的前副閣揆沈榮津、擔任開發資本副董且縱橫資本市場逾20年的前高盛證券戰將周之揚、接任凱基人壽執行副總經理的容覺生等人。楊文鈞表示,儘管這是一個新管理團隊,但因為有大部分成員都是既有或回任的經理人,因此團隊「沒有熱身期」。楊文鈞說,凱基銀行和凱基證券都以目標規模成長為優先,其中凱基銀行訂下2025年資產超過兆元目標,被問到是否考慮併購,他也說,金控會評估對公司有利的機會,要有綜效才會進行購併。

日期:2024-05-28

生活消費

愛情詐騙猖獗!國片《莎莉》拍出受害者心聲...明明不笨,他們為什麼甘願掏錢?

根據警政署去年統計,「假愛情詐騙」已經成為國內第五大的詐欺犯罪型態。一年內上千樁案件背後,當事人為什麼願意向陌生罪犯付出情感與錢財?國片《莎莉》透過一個養雞農的網戀故事,讓觀眾看見騙局裡的受害者單純、脆弱,但其實不笨的內心面貌。

日期:2024-05-27

金融

京城銀併購》中信金、永豐金誰能搶親成功?知情人士曝內幕:願讓利「開2條件」...可能採2階段收購

據指出,近一個月來引金融圈高度矚目的京城銀行併購案,目前以中信金、永豐金為最有可能併購的2家銀行,已進入出價的最後階段,其中,京城銀賣方已再向買方開出安置員工的條件,並且願意透過大股東在價格上的「讓利」,來交換更好的員工安置方案,同時因此可能將採取「二階段」的收購方式。

日期:2024-05-27

台股

台股漲不停,AI狂潮何時停? 股市老手:看見「2指標」反轉,要開始留意!

利率高低往往牽動個人、產業、國家的經濟活動,英國金融史作家愛德華.錢思樂(Edward Chancellor)藉由爬梳歷史,發現利率過低經常引發「副作用」,例如:貧富差距加大、房價高漲、不穩定的金融市場等,變成全民要共同承擔的業力。

日期:202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