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防疫保單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防疫保單共有196項結果
職場

年終沒7個月了...台塑集團今年「平均4.06個月」,每人仍可領23.5萬!一文看哪個行業領最多

又到了歲末年終,大部分人最關心的就是年終要發多少錢,而各大企業、銀行會發多少獎金,也備受矚目。台塑四寶1/10公布去年12月營收共為1519.6億元;累計四寶2022年營收共為1.83兆元,歸屬母公司合併稅後淨利為901.28億元,四寶平均每股稅前盈餘為3.37元。按台塑獎金計算原則,將發放4.06個月年終獎金,雖然與去年7個月有些落差,但以台塑以平均薪資5萬7963元計算,員工仍可拿到約莫23.54萬元。台塑四寶分別為台塑、南亞、台化及台塑化4間公司。而國內首屈一指的頂級度假飯店桃園大溪笠復威斯汀,去年創下超過六億營收的歷史新高,為表彰全體員工的優異表現,宣布發放2個月年終獎金及1萬元賀歲獎金。

日期:2023-01-10

券商彙整報告

【麥克連】20230110券商彙整報告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1-10

台股

兆豐金現金股利大方、玉山金一直配股票,所以比較好嗎?2023年存股,達人分析4檔金融股

台灣投資人真的很愛領股利,也就衍生出「配息越多」、「配發股票」就越好的迷思,這些股票也廣受投資人喜歡,但真的是如此嗎?看看下表統計的4檔股票,我持有台企銀(2834)跟中信金(2891),而兆豐金(2886)跟玉山金(2884)也有不少投資人喜愛,計算了2022年的報酬率,結果兆豐金跟玉山金都排在後面。

日期:2023-01-05

金融

防疫險賠慘,國泰產險總座記大過,12位主管調整職務…富邦產人事也大洗牌

防疫險理賠黑洞讓多家產險進行人事大整頓,繼富邦產人事大洗牌之後,國泰產今(2)日也傳出內部調整超過10位主管職,其中,總經理陳萬祥扛起所有的責任,被公司記大過乙次,其餘主管職不是降職就是縮小業務權限,對此,國泰產不回應但也不否認相關消息。

日期:2023-01-03

政治社會

隱瞞染疫狂賣防疫保單 !2保戶家族多人中標 保險員辯「像感冒別緊張」遭判賠307萬元

彰化縣去年5月爆發溪湖水果商新冠肺炎傳播鏈,胡姓女保險業務員接觸後,隱瞞身體不適,沒戴口罩約客戶到美髮店推銷防疫保單,造成施姓客戶和徐姓美髮師兩個家族4人染疫住院、12人居家隔離,施姓、徐姓家族集體提出民事求償,彰化地方法院審結,判處胡女和保險公司應連帶賠償合計307萬3775元。可上訴。

日期:2022-12-25

保險

壽險Q3現金水位大減6000多億…為何左手收保費、右手投資股債卻「逆中介」?他點出3原因

根據《財訊》報導,今年保險業面臨保費收入暴跌和理賠解約潮,壽險第3季現金水位更驟減6000餘億。業者嘴上不說,但保險局已嚴密監控各家現金流問題,嚴防流動性風險。「先前業界在吵重分類,我就反對,不管從理論還是企業競爭都不合理,怎麼可以遇到問題就改變產業規則?但既然過了,業界淨值也大幅拉回,那麼接下來就要擔心流動性問題。」一位資深保險業高層觀察,重分類後,壽險業不能再為了賺取資本利得而進進出出,現金流量勢必大幅減少,今年已發生保費收入驟減、理賠解約大增,若明年經濟持續衰退,資金環境持續緊縮,接下來,壽險的挑戰將在於「流動性風險」。

日期:2022-12-21

台股

玉山金、第一金...一張表看「14檔金融股2023年股息預估」:這樣存股,股利價差兩頭賺

「2023年金控股利只有6家能配息!」這標題是不是讓你嚇呆了?難道以往躺著存的金融股,都要變臭了嗎! 不要怕!記得先了解原因,別被聳動標題嚇壞了!

日期:2022-12-21

政治社會

Omicron不是新冠!中國疫情炸鍋,防疫險理賠海嘯來襲,保險公司耍賴不賠,還有業務員直接失聯

中國防疫政策轉與病毒共存後,染疫人數急速增加,防疫險理賠海嘯來襲,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有保險業者擔心慘賠,紛紛緊急下架防疫險,民眾也投訴,業者拒賠無症狀感染者,甚至以「Omicron不是新冠」為由拒賠,還有保險業務員直接搞失聯。

日期:2022-12-16

保險

產險業者 疫下溫暖付出 卻是「搏命演出」 防疫保單

「在疫情最危險的時候,我們(富邦產險販售的防疫保單)的確發揮了防疫險的功勞,讓國家社會民眾可以健康走下去。但我也要向我的父親蔡萬才道歉,因為我們沒有做好他生前一再提點的『風險管理』,在應變不及下,遭到社會很多責難。」

日期:2022-12-14

券商彙整報告

【麥克連】20221212券商彙整報告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