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電腦斷層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電腦斷層共有355項結果
健康

是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5種常見急性胸痛、這3種要人命!醫解析「症狀如何判斷」

68歲的金鐘視帝龍劭華昨天週二(9/14)晚間於高雄85大樓猝逝,有媒體傳出他下午心臟不舒服,最後又說沒事,沒去看醫生造成憾事發生。而藝人黃鴻升(小鬼)則在去年9月16日因主動脈剝離於家中猝逝,享年36歲。造成胸痛的疾病有非常多種,主動脈剝離是其一,同樣是胸痛表現,有些是有緊急危及生命的,有些則是沒那麼緊急,可以門診檢查治療就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急診科主治醫師田岳正,列出5種常見會造成胸痛的急症,提供民眾來判斷自己的胸痛,是否有立即危險性。

日期:2021-09-14

焦點新聞

BBC女主播打AZ三周後「腦靜脈血栓」離世 重症醫:出現7症狀就要注意

編按:第七輪接種AZ疫苗,預約時間自今天8/29上午10時至8月31日中午12時。第七輪預約將提供於7月19日前已意願登記選擇AZ疫苗,且尚未接種過疫苗之29歲(含)以上對象,即1992年12月31日(含)以前出生,及滿18歲以上(即2003年9月3日(含)前出生)第九類對象進行接種。預計施打期間預計自9月3日至9月10日止,並視疫苗供應期程調整接種場次,籲請民眾屆時準時前往接種。對於接種AZ血栓的疑慮,部分民眾還是不放心,ICU醫師陳志金在臉書分享,英國44歲女主播打完第一劑AZ三周後腦出血死亡,死因是打疫苗引起免疫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症,導致腦靜脈血栓,但打疫苗是利大於弊,陳志金提醒,在接種完AZ疫苗4至28天若出現這7種症狀,盡快就醫。

日期:2021-08-29

健康

穿鞋、深蹲、邁開步伐就會痛 惱人的「該邊痛」小心愈「喬」愈糟糕

鼠蹊部周圍疼痛,可能是急性損傷或慢性重複性創傷所致,若超過兩周沒好轉,甚至愈來愈痛,一定要積極就醫,否則不僅會影響日常生活,未來甚至得面臨開刀治療。

日期:2021-08-04

健康

蔣偉文:用美食鎖住味蕾,用健檢掌握健康

近年國人開始講究生活品質,也因Covid-19這波全球疫情影響之下,使民眾更回歸到家庭生活,若要說到關於〝生活、愛家〞的標籤代表,蔣偉文就是其中一位代表人物!歌手出身,轉戰節目主持、演員、作家、圖文創作,轉換身分後更以節目《蔣公廚房》獲第五十四屆金鐘獎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美食料理書更是一本接一本的出。

日期:2021-08-01

健康

「大腸鏡是我心中永遠的痛!」張鳳書:爸爸每年做老人健檢,竟沒發現腸子長5公分腫瘤

編按:2020年6月的生日,是張鳳書最難忘的一次。在與好友相聚的慶生派對上,她接到爸爸罹癌消息,儘管慌張,但在冷靜下來尋求協助並諮詢專家意見後,展現家中大姐的沉穩,與父母、弟妹溝通達成共識,齊心陪伴與照顧爸爸安度治療的日子……期間,有沮喪、有挫折,但這些都打不倒張鳳書,反而激發她滿滿的正能量,學會有智慧地與爸爸溝通相處,這一年爸爸的狀況穩定,而她生活也精采。書裡記下的是屬於張鳳書的故事,希望能給予正在面對處理類似問題的人,些許靈感,陪伴罹病家人一起走過這段艱辛的路程。

日期:2021-07-27

焦點新聞

胰臟癌痛時發現已晚期!「癌中之王」怎麼防? 醫曝5大高風險族群

「癌中之王」就是胰臟癌!因為得到胰臟癌的人,大部分5年之內存活率不到20%。對此,外科名醫江坤俊直言,等到胰臟癌擴散出去,影響到了周圍的神經,才會感覺到背後的疼痛,不過這個時候,通常都已經三、四期了,也沒有辦法切除了。另外,這5大高風險族群需要特別注意。

日期:2021-07-26

健康

全台警戒!新冠肺炎「症狀」已經改變!這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到2021年,從最一開始疾管署防疫醫師鄔豪欣認為,流感跟新冠肺炎的症狀的確很相似,但「新冠肺炎比較不會肌肉痠痛」,可以用這個來判斷是不是感染者。

日期:2021-05-12

焦點新聞

電腦斷層掃描儀是否普及診所 陳時中:可討論

現行法規規定電腦斷層掃描儀等儀器只能在醫院設置,外界呼籲不應用醫療層級劃分,若診所能達到標準就能設置,提升普及性、便利性。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表示,這部分可以討論,但要先有安全、品質,才會考慮可近性的問題。

日期:2021-04-30

健康

肺癌連12年居國人癌症死因首位! 如何避開「新國病」魔爪? 榮總教授級顧問教你這三招

衛生福利部統計,惡性腫瘤已連續38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肺癌是連續12年居於國人癌症死亡率的第一名。問題是,肺癌無症狀、早期發現不容易,臨床上發現症狀多已進入晚期。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顧問教授蔡俊明表示,遠離肺癌最好方法就是要透過健康檢查。實證結果發現,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能發現早期肺部病灶,是降低肺癌死亡率最好的工具。蔡俊明更分享個人的癌症健康管理件,他自己每兩年就做一次LDCT、全身核磁共振成像(MRI),每1~2年就做一次消化道內視鏡。

日期:2021-04-28

健康

蕭彤雯:健康人生就像LIVE新聞 無法NG重來

個頭嬌小,張著靈活大眼,一走進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所有人都感染到蕭彤雯滿滿的活力。專業醫藥記者出身,現職健康節目主持人,一般人一定覺得蕭彤雯對自己的健康管理很有一套,她坦言過去從事高壓的新聞工作,該有的「職業傷害」她一樣也沒少,甚至還在鬼門關前走了好幾遭!命撿回來後,才讓她對健康人生有了不同體悟。

日期:202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