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面積的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面積的共有239項結果
2022縣市長選舉

無懼台南「綠到出汁」!五連霸議員謝龍介直搗逾130座宮廟,要靠接地氣拚出逆轉勝

即使先前征戰立委選舉寫下三連敗成績,台南市議員謝龍介絲毫不氣餒,更對於自己這次猶如「越級打怪」般,代表國民黨挑戰市長大位充滿自信,要以解決民瘼為選戰主軸,力拚將台南這塊「綠地」變「藍天」。

日期:2022-10-14

健康

三種癌症家族史別輕忽 抽血檢測可助監控 保養攝護腺要趁早 減醣可避癌上身

台灣每年新增七千多名攝護腺癌患者,其中有逾三分之一的病人在確診時已是第四期。攝護腺癌早期通常並無明顯症狀,患者多半「無感」,要如何定期檢查、早期發現?看看癌症專家怎麼說。

日期:2022-09-28

焦點新聞

廢鹽地成光電廠、環境與生態共生共榮,韋能能源致力綠電創生

極度炎熱的夏季帶來用電量的高峰,但也促成太陽光電發電量突破歷史新高。今年八月二十二日,太陽光電發電量555萬瓩,佔總發電量的15%,是核能機組發電量的2倍,且在後續幾天持續突破發電量紀錄,正式宣告著綠電時代的來臨。在9/12的《今周刊》第六屆新能源國際論壇-光電場上,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表示,光電是未來綠電的主軸之一,也是能源與產業轉型的關鍵樞紐。

日期:2022-09-13

聰明理財

為什麼有錢人喜歡借錢,窮人卻視負債為洪水猛獸?2個阿婆買房故事看懂:窮人思維最可怕的地方

如果今年的100元到了明年就只值90元了,為何不用將來只值90元的錢,提前支付今天的100元呢?

日期:2022-09-07

台股

「台泥亞泥,我要放一輩子領股息!」他目標存股5千萬,解析水泥雙雄:這檔CP值高

編按:存股達人陳重銘2021年訂下存股5000萬的計畫,其中預計買進100張台泥跟亞泥,也就是各買50張。2021年下半年中國產業出狀況,影響水泥銷售,接著又是能耗雙控,斷電…....於是陳重銘調整投資策略,至今年3月台泥亞泥加起來已達80張,由於觀察到亞泥的獲利較好,於是買得又比台泥多。「投資股票就是擬定策略,然後認真去執行,過程中一定會碰到意外,需要隨時調整。」然而,儘管台泥2021年獲利較差,但陳重銘認為,存股不會只看一兩年,「台泥亞泥我也是打算放一輩子領股利。」陳重銘規劃,今年領到股利之後就拿來買台泥,各買一半可以做好分散,慢慢累積到100張就停止。「這就是我的佈局,我會一步一步實現。戰爭的利空總會過去,領股利卻是一輩子的福利。」

日期:2022-09-01

嘉義|農工大縣 正在實現

前瞻產業進駐智慧產業園區 祭60K高薪網羅返嘉人才

為了讓外流人口找到回鄉工作希望,嘉義縣築巢引鳳,轄內產業園區預計2025全數完工,可望創造6萬個工作機會,加上最新成立的嘉義科學園區,吸引三低一高前瞻產業、全球冠軍進駐,有大廠祭出60K高薪網羅人才,大隻雞晚啼的農工大縣正全面脫胎換骨,搶賺科技財,打造下一世代護國神山群。

日期:2022-08-10

傳產

印上萬套書為「淨零碳排」獻冊!他讓農業生技打世界盃:不去針對極端氣候升級,公司都要被賣掉

今年3月,政府多個部會一同對外宣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將在2030年前編列高達9000億元的預算執行八大計劃,這也代表台灣在淨零碳排的項目上,正式與國際接軌。除了台灣持續在淨零碳排上持續努力外,如歐盟《綠色新政》透過包括2030年農藥減量50%、肥料減量20%、減少50%肥料流失為目標,透過各種規範,同樣也瞄準2050淨零碳排的全球目標。由此可見,除了傳統排碳大戶的工業、科技業外,特別是自身具有光合作用固碳力的農業,更是協助達成淨零碳排目標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日期:2022-07-26

政治社會

綠碳成金 種活為本

企業致力減碳的考驗,透過「植樹」做了不少努力,但從沒有回頭檢視「種活」的數量,更沒有追蹤「種活多少年」,這樣的事實也凸顯了綠碳的發展瓶頸。

日期:2022-07-20

房地產

房地產市況下半年不用期待!台中預售屋均價飆全國第二 為何開始湧現預售轉售潮?

過去幾年的房市熱潮,隨著升息、通膨、政府打炒房等因素影響,恐怕已經暫告一段落,日前,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更直言,下半年房地產市況「不用期待」。據統計,今年6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21,304棟,對比去年同期25,027棟,年減14.9%,顯然有明顯下滑之勢,而在房市轉空之際,也有房仲業者統計6月預售屋轉售量,其中又以台中7000件為全國之冠,預期未來台中預售屋市場賣壓可能相當沉重。

日期:2022-07-11

傳產

售股好市多進帳312億現金,高雄最神秘大地主「大統吳家」揭密!百貨南霸天64年浮沉錄

大統吳家是高雄三大地主之一,旗下大統百貨更曾是南臺灣百貨第一把交椅,它如何一步步趁勢崛起?為何近年聲勢卻又從全盛時期逐漸下滑?

日期:202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