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駁斥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駁斥共有256項結果
保險

家長陪同隔離沒理賠?金管會:符合2條件可賠! 再駁指示開賣防疫險

隨著本土疫情快速升溫,國內也掀起一波波「防疫險之亂」。根據《自由時報》報導,有業者私下透露,並提供2020年5月19日「法定傳染病防疫商品相關議題」的會議紀錄,當時的決議就是「請產、壽險公會針對本次受疫情影響之民眾,分別邀集業者研議開發設計適合之保險商品」,證明業者是在金管會保險局要求下研議開賣防疫保單。此外,立委高嘉瑜也抨擊,保險公司發明「陪同隔離」的新名詞,家長陪同小孩隔離,防疫險卻不賠,認為金管會「不要隨業者一起耍賴」!

日期:2022-05-14

全台防疫報導

不是全部人!只有這3類人快篩陽=確診!兩表看懂視訊診療流程、證據要拍哪些

5/12起,「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這三類對象快篩陽性後,經醫事人員判定確診,不必再經過PCR核酸檢測。指揮官陳時中也說明快篩陽即確診的相關規定。快篩陽性即確診三類族群,截至5/9為止,管理中的居家隔離者共計70709名、自主防疫者232351名,而管理中的居家檢疫者為17342名。

日期:2022-05-13

國際總經

Fed升息2碼符預期、鮑爾鷹中帶鴿「美股歡慶」!一文掌握聯準會5大最新決策重點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週三 (4 日) 一如預期宣布升息 2 碼,將利率調升至 0.75%~1% 區間,並將於 6 月開始縮表,試圖抑制 1980 年代初以來最熱通膨,主席鮑爾發表鷹中帶鴿的言論,強調聯準會降低通膨的決心,並平息一次升息 3 碼的市場擔憂。而台股今天也在美國升息符合預期下,一開盤就大漲超過218點,最高來到16783點,近午盤仍維持百點漲勢,權值股台積電漲幅約1.1%,來到540元。

日期:2022-05-05

傳產

股權戰爭>張國煒接立榮只是前奏、鄭深池意在長榮鋼? 弟弟派鋼鐵、航空握勝算 有能耐一路直搗海運大本營?

市值兆元的長榮集團,將面臨史上最大規模的經營權爭奪戰!熟悉經營權的律師形容,長榮經營權之爭不是一場定勝負,由於集團內公司相互交叉持股,五家上市公司董事任期都將屆滿,若是兩方陣營無法和談,屆時經營權大戰將是一場接著一場打,弟弟派是否能直搗黃龍攻進長榮海運,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日期:2022-04-20

傳產

「有心人士搞得我們兄弟對立…」張國煒接立榮董座:長榮是爸爸拚下來的,還是要讓張家人主持

立榮航空今(14)日召開董事會決議,由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接任立榮航空新任董事長,這被外界視為回鍋長榮的第一步。至於下一步是否重回長榮航空,張國煒會後受訪指出,「長榮航沒有回去的必要,我個人是沒有這個想法,既然創星宇就要把星宇顧好,不要貪心。」

日期:2022-04-14

焦點新聞

總統談疫情沒邀雙北 柯酸論選舉、侯回應像綿裡針…從兩人說法讀懂防疫政治學

台灣疫情再起,而依指揮中心的判斷,目前雖然每天新增3、4百例,但高峰還未到,有可能到6月底,疫情都還未必會出現下降趨勢。今年又剛好遇到選舉年,而疫情發展也來到重要轉折點,所以這段期間,疫情與政治呈現出微妙的關係。

日期:2022-04-11

傳產

前岳婿鬥法/沈軾榮:安插兒子掛職領泰金寶薪水、還拿金寶6257張庫藏股!許勝雄:沈領更多!

根據《財訊》報導,3月22日,金寶公告,由前金寶總經理沈軾榮領銜,提名他自己在內的7席董事和3席獨立董事,參與今年金寶股東會改選,還找來專門打公司經營權爭奪的律師梁懷信操盤,等於對現任董事長許勝雄一派的15席金寶董事會投下反對票。

日期:2022-04-01

傳產

金寶上演前駙馬復仇記?沈軾榮:認虧威寶170億「沒人敢批」我才站出來!許勝雄:他也賠過77億

根據《財訊》報導,3月22日,金寶公告,由前金寶總經理沈軾榮領銜,提名他自己在內的7席董事和3席獨立董事,參與今年金寶股東會改選,還找來專門打公司經營權爭奪的律師梁懷信操盤,等於對現任董事長許勝雄一派的15席金寶董事會投下反對票。

日期:2022-04-01

焦點新聞

邱太三拋出「兩岸主權論」 國民黨先別急著說違憲 萬一台海發生戰爭…想想烏克蘭給台灣的啟示

蔡英文總統在去年雙十國慶大典上,針對兩岸關係提出了「四大堅持」: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蔡英文認為,這四個堅持是台灣最大的公約數,也是台灣人民給執政者的底線。時隔近半年,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在上週立法院的質詢中,拋出了「兩岸應互相承認主權」,接著我駐美代表蕭美琴也投書美國《華盛頓郵報》,文章明白指出,台灣不論在任何時候都不曾是中國的一部分,而這是鋼鐵般的事實。

日期:2022-03-29

國際總經

大國經驗》不拚出口 資源轉向為人民謀福利 德國新經濟模式 從減少生產、改善勞動條件做起

多年來,國人多認為「巨額貿易順差」是件好事,與台灣同屬「出口模範生」的德國也曾如此認為。但如今,德國政府對順差的態度有了改變,它們看到了什麼?

日期:202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