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高齡社會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高齡社會共有389項結果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

從中央到地方落實政策,從六都城市看社會住宅的實踐,多元管道和生活方案豐富社區體驗

從2016年,蔡英文總統確認了在安居樂業的政策中,8年間社會住宅數量要達20萬戶的目標後,各地方縣市便貫徹中央政策,著手於社會住宅建設,至今7年過去了,全國各地都有代表性的社會住宅案例,讓許多人得以建立自己的幸福家園。

日期:2023-09-26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

社會住宅8年20萬戶明年可達標,實現居住正義!花敬群哽咽:政府絕對對得起社會

國家住都中心主辦、首場以全台灣社會住宅為主題的展覽—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週六(9/23)於松山文創園區開幕。內政部政務次長暨國家住都中心代理董事長花敬群致詞時,看到在場早年一起為居住正義拚搏的夥伴,忍不住激動哽咽說,「政府絕對對得起社會!」目前直接興建的社會住宅8.6萬戶,包租代管8萬戶,合計約16萬戶,明年底達成20萬戶目標應毫無疑慮。

日期:2023-09-23

健康

推動環保捐血車、確保輸血安全 台灣血液基金會榮獲二〇二三台灣永續行動獎

醫療財團法人台灣血液基金會作為台灣唯一非營利捐供血機構,不僅在捐供血發揮關鍵角色,更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SDG3健康與福祉」和「SDG13氣候行動」領域的表現,獲得二○二三年第三屆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這項殊榮再次凸顯了台灣血液基金會「捐血快樂、用血安全、自我提升、永續精進」的經營理念。

日期:2023-09-21

科技

建構韌性社會

工研院「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中,新增「韌性社會」應用領域,發展基礎設施韌性、資源能源韌性、生產力韌性等三大次領域技術應用,從智慧化、多元化、分散式、替代性的角度,建構能強化社會對突發風險及長期壓力因素的預警、因應、備援與復原能力,提升產業與社會的敏捷韌性。

日期:2023-09-21

政治社會

台灣國家自由度高居亞洲第二,為何「18歲公民權」至今仍窒礙難行?

2022 年春天,立法院議決通過18 歲公民權修憲案,增訂《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然而,最後公投結果以同意票5,647,102 張(52.96%)、不同意票5,016,427 張(47.04%),同意票未超過1/2 選舉人總額門檻,修憲案公投未通過。

日期:2023-09-20

傳產

台灣再2年就全面進入超高齡社會! 長照是危機也是轉機

隨著台灣人口逐漸少子化和高齡化,預計2025年將正式踏入超高齡社會,這一全球人口現象被聯合國形容為人類史上前所未見的高齡化趨勢,不僅對政府構成嚴峻挑戰,同時也為產業發展帶來巨大的商機。

日期:2023-09-19

幸福熟齡

「還沒意識到海嘯,人就都老了!」台灣高齡勞參率被日韓打趴…專家提解方:3層面缺一不可

台灣將在2025年邁向超高齡社會,老人越老、出生越少的趨勢卻未曾改變,面對少子化與高齡化夾殺,台灣的勞動力市場也發生結構性的改變。過去作為主力的青壯年人數逐年下滑,45歲以上中高齡族人數則持續攀升,預估2030年中高齡者將成為職場主力。但台灣的中高齡勞參率卻長期低落,65歲以上不到10%,甚至55歲以上勞參率也在6成以下,遠低於日本、韓國、新加坡。面對缺工海嘯即將來襲,台灣如何催出這群中高齡勞動力,將成為未來就業市場的重大挑戰。

日期:2023-09-14

保險

專家提醒退休準備的三大重點:人身保障、穩定現金流與長壽風險的資金缺口,提前準備才能從容退休

對你來說,退休準備的最大敵人是什麼呢?不懂如何投資、面對空頭市場束手無策,還是資金無法彈性使用?不管你的困擾是上述的哪一種,只要選對工具就能一口氣將三大難題迎刃而解。

日期:2023-09-13

政治社會

高齡探路》長照2.0中期盤點 地方找場地頭很大 明年底拚一學區一日照 逾百區沒著落

「長照二.○」計畫推動超過五年,中央出錢支應,地方努力布建長照服務,部分縣市推行得心應手,部分縣市叫苦連天,第一線執行究竟有何難處?中央又要如何協助?

日期:2023-09-13

健康

侯友宜開支票「65歲以上健保免費」!排富20%稅率以下1個都不能少…400萬人受惠要多少錢?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重大宣布」內容揭曉!侯友宜周二(9/5)宣布最新「老人健保」政見,主要內容為承諾當選後,排富後針對所得稅率達20%以下65歲以上長者,以及55至64歲原住民長者全額補助健保費用,估將有約400萬名長者受惠。知名外科名醫、前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認為,目前各縣市65歲以上免健保費都有但書,各縣市可自行規劃財務,若拉到全國,整個健保財務制度應該會被翻轉。他強調國家要有能力面對財政壓力,醫界的開源與此免收健保費是兩回事,若不願意推動健保節流,一再以社會福利為目標,他坦言「可以預測未來醫界的苦難」。

日期:202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