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1萬5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1萬5共有190項結果
國際總經

一文讀懂「通膨衝擊」!為何股神巴菲特、避險基金天王、美國新舊財長都害怕?

隨著美國CPI創下13年新高,市場對通膨的憂慮快速升溫,這波被投資銀行高盛喻為「舊經濟復仇」的原物料漲價狂潮,究竟只是曇花一現?還是預告大宗商品新一輪「盛世」到來?面對通膨可能炸裂的危機,美國聯準會的一舉一動,又將如何影響金融市場?

日期:2021-05-26

金融

金融界史上首見》金管會宣布5/24-6/30停開股東會 台積電等1931家受影響

史上首次全面停止召開股東會。金管會宣布,因應防疫需求,公開發行公司從下周一開始,即5月24日到6月30日,一律停止召開股東會,預計召開股東會的上市櫃及興櫃公司共計1,931家,6月底前要召開股東會等相關規定與罰則,一律停止適用。

日期:2021-05-20

生活消費

防疫破口秀》萬華現況照曝光! 「桃園三結疫」不戴罩開聊、吸菸... 網嘆:要多嚴重才會怕?

國內疫情升溫快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公布新增295例,其中有286例是本土;9例為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案2683)。當中以萬華活動史相關84例、茶藝館相關60例、某社團相關7例、某水果商相關4例、遊藝場相關2例。關聯不明63例、其他已知感染源38例、疫調中28例。儘管確診個案節節上升、災區不斷擴大,國內仍有許多民眾不遵守防疫規範,群聚、不戴口罩等行為樣樣來,讓旁人看了不禁捏一把冷汗。

日期:2021-05-20

全台防疫報導

停課、居家上班⋯「1280月票」用不完怎辦? 北捷宣布可退費 一文看懂計算方式

本土疫情急速升溫,許多公司紛紛宣布實施「WFH, Work From Home 居家辦公」,甚至連全國各級學校也停課,用意正是減少外出、避免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藉此降低與人接觸的風險。然而,先前有購買台北捷運1280元吃到飽月票的話,最近用不上,那該怎麼辦?難道就這樣白白浪費錢嗎?對此,北捷宣布可「依比例退費」!

日期:2021-05-20

健康

基隆確診婦幾乎天天七堵南興市場買菜 今起停市至5/30

國內COVID-19疫情延燒,基隆市長林右昌今(18)日上午公布最新確診者活動史,其中一位女性確診者在5月上旬幾乎每日前往七堵南興市場採買,市府已下令該市場即日起休市到5月30日。

日期:2021-05-18

政治社會

有孩子,更幸福!今周刊調查:女性生育意願27.3%,「經濟壓力」是最大阻力,逾4成曾因「房事」卻步

台灣生育率跌破「超低」門檻,已整整18年。這段期間,「少子化」成為許多問題的癥結,政府接連推出的催生政策,卻無明顯成效。每個不生小孩的決定,背後都有複雜糾結的因素。但《今周刊》的獨家調查,提供了明確努力目標:若增加價格親民的公共托育名額、創造能安心請假育嬰的職場環境大部分年輕人,將更有生育意願。這是急欲擺脫低生育陷阱的台灣,不容錯過的改變契機。

日期:2021-04-14

政治社會

誰緃容出絕命列車?揭絕命太魯閣號背後台鐵「醬缸文化」,負債逾千億、待遇不如人、票價26年未漲...

又一次,翻覆扭曲的台鐵列車,令全台灣心碎。沉痾已久的台鐵局本身、輕率認可台鐵改善作為的交通部、未成立跨部會委員會的行政院,固然難辭其咎,但追根究柢,仍舊是全民要求台鐵改革的力度不足,才讓悲劇反覆上演。我們必須下定決心,告訴自己,這將是最後1次。50條珍貴的性命,絕不能又被白白犧牲。

日期:2021-04-07

生活消費

原來,光排骨便當就有6種味道!4個冷知識一探「台鐵便當」71年不敗傳說

台鐵便當走過71個年頭,感想最深的莫過於還在線上服務,抑或是已經退休的臺鐵人。

日期:2021-03-19

ETF

6檔最有潛力的ETF大公開!最愛高股息...存股達人怪老子、陳重銘都推薦這一檔

台股交易熱絡,多頭行情不斷,加權指數創歷史新高,台股ETF(指數型基金)吸引不少小資族目光,2020年參與的投資人數量甚至飆破百萬,最有名的國民ETF元大台灣50(0050)股價一飛沖天,小資族想要當個懶人、入市存股,究竟還有哪些是必選具成長潛力的ETF?

日期:2021-03-15

國際總經

311福島事故10周年》核四捲土重來? 台灣若發生核災,4成民眾認為會比日本更嚴重

2011年3月11日,強震引發的海嘯,讓福島第一核電廠停擺失控,險些釀成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核災;日本首相甚至擔心科幻小說中的「日本沉沒」,即將成為現實。最壞的劇本雖未發生,但足以讓人反思使用核電的風險與代價,台灣社會也因此出現前所未有的反核意志。10年後的今天,「非核家園」這項曾具高度共識的價值,卻屢屢受到挑戰;重啟核四,再次成為公投選項。究竟是外在環境發生劇烈變化,還是我們忘記了當年的教訓?

日期: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