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今周刊社長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今周刊社長共有84項結果
健康

幸福熟齡論壇/防堵失智症肌少症,就能縮短不健康餘命!日高齡權威島田裕之「3祕訣放送」

《今周刊》今天周四(10/7)舉辦第五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跨海邀請專攻高齡健康的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老年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長島田裕之,分享如何預防失智症、肌少症。島田裕之在演說中,拿出醫學研究數據,證實做到「享受運動」、「與人群保持互動」、「注重營養攝取」這3點,就能有效延緩失智症、肌少症的發生,讓不健康餘命縮短。另外,立法委員、天成醫療體系創辦人張育美、金管會證期局前局長王詠心、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嘉義縣縣長翁章梁、醫師作家李偉文、心能量管理中心執行長許瑞云也輪番上場,聊聊在中年後的熟齡人生,要面對的老後長照、健康、理財、心靈成長等課題。

日期:2021-10-07

焦點新聞

2020「台北‧金融博覽會」盛大登場!全民理財完整情報一站式到位 打造美好生活的起點

由《今周刊》主辦的2020「台北‧金融博覽會」,今(27)日起至29日於世貿一館登場,共計上百家金融機構共襄盛舉,提供最新、最全面的理財資訊,讓參觀民眾可獲得「一站式到位」的理財新知。《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表示,低利率、高齡化時代來臨,如何規劃理財,已成重要課題,期許透過金博會,為民眾打造美好生活的起點。

日期:2020-11-27

焦點新聞

臺北市政府攜手企業、社企共創三贏,宜居永續城市台北NO.1

新冠肺炎成為2020年干擾全球社會、經濟的巨大黑天鵝,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讓人們開始省思,此刻若不做出改變,將來還有選擇的機會嗎?未來,企業存在的目的是解決人類每天面臨的問題,不論是大型企業抑或新興社會企業,誰能針對社會與環境問題提出解方,並加以商業化,必能從社會參與中創造新的商機,臺北市政府搭建橋樑,積極媒合促成主流企業與社會企業合作的可能性,讓小蝦米與大鯨魚結伴同行,為產業增添創新亮點,打造宜居永續城市。

日期:2020-11-23

焦點新聞

幸福熟齡論壇》長照、死亡都是人生最後課題…屆時你想怎麼做?專家給了這些建議

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未來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老人,面對此一趨勢,你是否有想過,自己的老後生活要怎麼過?除了長照外,死亡更是人生最後、最大的課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今(29)日在《今周刊》主辦的「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中提到,隨著去年《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大家應了解,人有自然死亡的權利,因為,如果自己不做決定,壓力會落到所愛的人身上。

日期:2020-10-29

理財

量身訂做個人理財規劃 聰明養大你的退休金

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退休金的準備已成全民議題,因為理財規劃做的好,才能安心享退到老。然而,退休金該存多少?怎麼存才能達標?

日期:2020-01-17

退休

全民理財 養大你的退休金 指享退 輕鬆擁抱樂退人生

台灣人口快速老化又少子化的結構,成了公共年金的致命傷,預計再過7年,擁有千萬勞工的勞保將面臨破產危機,軍公教退撫、國民年金還有軍公教保險也岌岌可危。「退休金不足」的憂慮推升全民對於「退休理財」的急迫感,想要安心退休,得從學會理財開始。

日期:2019-12-26

傳產

【第十二屆理想品牌調查】2019品牌經營關鍵字「信任」,失去信任就失去生意

「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與服務,帶來幸福和信任感受,是得獎品牌共通點。」副總統陳建仁12月18日出席《今周刊》第十二屆商務人士理想品牌大賞頒獎典禮致詞指出,品牌是消費者跟企業互動的重要媒介,得獎企業都是品牌力求突破、持續創新的楷模,也提升各界對品牌的重視和企業競爭力,「本屆理想品牌很多得主是台灣在地企業,這些品牌持續累積知名度、建立優質品牌形象,值得肯定和鼓勵。」

日期:2019-12-18

債券基金

台積電股息「3特性」點出2020基金投資方向 這2種標的值得關注

2019年,全球金融市場在美中貿易戰、英國脫歐、經濟衰退疑慮等風險因素環伺下,依舊繳出「股債雙豐收」成績單;根據富達投信觀察,2020年,全球經濟可望溫和成長,對基金投資人來說,高股息股票、亞洲高收債,都是值得關注的標的。

日期:2019-12-17

金融

展望2020全球經濟趨勢 股市仍樂觀「寬鬆貨幣、金動股揚」

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與《今周刊》,今(25)日共同主辦2019傑出基金金鑽獎公益活動「展望 2020 全球經濟趨勢論壇」,邀請多名財經專家,針對經濟、投資趨勢,分享專業觀點;整體來看,明年市場走勢,可用「寬鬆貨幣、金動股揚」來形容,黃金有上漲空間,股市表現仍樂觀。

日期:2019-10-25

政治社會

台大、建中學生齊聚怒吼要修法 「民法」竟是將台灣青年推向媽寶的溫床

從辦手機、辦學貸、開銀行帳戶、保旅遊平安險,這些現實生活中最簡單不過的日常瑣事,20歲以下的年輕人卻什麼都不能做,都得要通過父母同意、同行才能做!這看似荒謬,卻是90年前就訂定的《民法》所規範的。事實上,台灣《民法》以20歲作為成年的規定,早已不合時宜,甚至在法規的潛移默化當中,讓台灣青年慢慢成了「媽寶」!

日期:201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