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台灣政黨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台灣政黨共有34項結果
政治社會

羅文嘉重返政壇任民進黨秘書長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民進黨主席卓榮泰昨(13)日宣布,新任民進黨秘書長由前客委會主委、現任水牛出版社社長羅文嘉擔任。對此,羅文嘉昨晚透過臉書回應,在此時決定重回政治圈,不是為了民進黨,也不是因卓榮泰或蔡英文,而是因自己的孩子以及所有和他一樣的父母,希望讓孩子在未來可持續不斷呼吸自由空氣,可無恐懼發言,「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的未來自己決定」。

日期:2019-01-14

政治社會

突破藍綠高牆 小黨、素人的鑽縫學

隨著台灣公民的思考愈漸成熟,擺脫藍綠意識形態的「獨立型、中間型選民」大增,這股政治氛圍,促成小黨、素人從政風氣盛行,他們憑著理念衝破藍綠高牆,闖出一片天。如今,這股「新中間力量」即將在十二月二十五日進軍議會問政,他們如何從不同視角,發現主流政治人物所看不見的問題?如何不與政治妥協,強烈監督地方首長?他們背負著選民寄託,未來的每一天都是挑戰,也是實踐台灣新政治的開始。

日期:2018-12-12

話題人物

余英時:現在正是台灣的生死關頭

20210805編按:中央研究院余英時院士(1930-2021)於今(2021)年8月1日晨間於美國寓所睡夢中逝世,享耆壽91歲。余英時院士為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師。他深入研究中國思想、政治與文化史,貫通古今,在當今學界十分罕見,尤其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的研究,皆扮演開創性的角色,更提出許多發人深思的議題。學術研究之外,他亦為具社會關懷、維護自由民主價值之公眾知識份子。2014年獲得首屆唐獎漢學獎殊榮後,為鼓勵年輕學人投入人文研究領域,委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設置「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提攜後進不遺於力。余院士1930年出生於中國天津,先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後赴美國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專長以現代學術方法詮釋中國傳統思想,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分子,西方學界皆推崇其為二十一世紀中國史學之泰斗。余院士為美國普林斯敦大學榮譽教授,曾任美國密西根大學副教授、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一生獲頒多項海內外學術榮譽,包含1991年獲行政院文化獎、2004年美國哲學會(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院士、2006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John W. Kluge Prize)、2014首屆唐獎漢學獎等,並於1974年當選本院第10屆院士。余英時曾於2018年接受今周刊電訪暢談民主、兩岸,「談台灣,民主不該憑情緒,政黨輪替非你死我活」、「論中共,人心最重要,世界的不滿已到臨界點」以下為電訪內容:

日期:2018-12-05

焦點新聞

習近平妻子大舅在台出殯 中菲友好關係人現身 一場葬禮 看出杜特蒂細膩手腕

十一月二十三日上午,嘉義市殯儀館擠滿了人。蔡英文、馬英九、連戰、 洪秀柱的花籃在外,大批媒體禁止進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妻子彭麗媛的大舅李新凱,正在這裡出殯。

日期:2016-12-01

政治社會

認錯是改變的開始

認錯並不容易,我們的對手韓國,卻從認錯開始,在危機中尋找重生的機會。

日期:2016-03-31

台股

元月行情透露的內涵

每年的元月行情,是決定年度行情格局的重要開端,今年全球卻股災遍布,陸股尤其是重災區。2016年最大隻的黑天鵝將如何攪局?相對抗跌的台股,又顯示出什麼現象?

日期:2016-02-04

焦點新聞

6個故事 認識蔡英文治國性格

20201230編按:第二任期連任的總統蔡英文...回顧她的執政風格...(以下為上任時期的報導):--------------------新總統蔡英文來了!她將會是一位怎麼樣的總統?也許千言萬語,不如說幾個鮮活的故事容易懂。我們亦問遍跟隨她多年的文臣武將、謀士幕僚,爬梳出她骨子裡幾個鮮明特質,決定用四個字來詮釋她:柔韌不屈!一起來認識台灣新總統,蔡英文。

日期:2016-01-21

國際總經

台灣正在「淡出」中國

獨立主義者的政治影響力愈大,對獨立的需求就愈低;台灣的政治運動日趨成熟,循序漸進淡出中國,同時仍加強與中國的經貿關係,似乎也是好辦法。

日期:2015-05-21

政治社會

打破藍綠惡鬥 禮讓黨外人士

藍綠惡鬥,讓國人對台灣的前途感到無力,2016 年大選,國民黨如果想獲得重生機會,須把位置禮讓給「黨外人士」,才有機會贏回人心。

日期:2015-04-23

政治社會

公民 ╳ 柯文哲

這是一場值得被記住的選舉。公民參與,台北市出現了第一位非藍也非綠的素人市長,公民覺醒,蔑視民意的執政者遭到最嚴厲的選票審判,公民崛起,一股新的力量即將改變台灣。2014年九合一選舉後,選民幾乎全盤否定了執政者的既有路線,站在改革的起點,新的路線在哪裡?也將仰賴台灣公民的集體智慧。

日期:201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