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台灣高教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台灣高教共有28項結果
政治社會

「有學長當靠山」讓私校都眼紅了!盧明光帶頭衝募資5億 要讓大同大學唸書免學費

中美晶榮譽董事長、朋程科技創創辦人、工研院院士盧明光就為了回饋母校大同大學,去年率先捐出2500萬元公益教育基金,更帶動傑出校友捐款,從2023年8月到12月底,短短幾個月已募逾9000萬元,且要在2027年募到5億元,幫母校達成教薪資比照國立大學、增加學生四年免學費員額、改善與活化校園資產等三大目標。

日期:2024-01-02

政治社會

放過孩子吧!郭台銘拋高教5改革 批「私大學費補助、兵役3+1」漠視根本性問題…教長回應了

義務役自2024年起役期將從原本的4個月恢復為1年,教育部對此拋出兵役「3+1」方案,希望能讓學子們能利用大學4年的時間,一併服完兵役;此外,行政院日前也拍板通過私大學費補助、高中職免學費等政策,希望能夠減輕民眾經濟壓力的負擔。鴻海創辦人郭台銘7/2深夜表示,「兵役3+1」政策在沒有任何的配套措施下,徹底顛覆大學教育的本質,加上減免學雜費政策,根本就是倒果為因,沒有解決學歷通膨的根本性問題。他提出高教5改革,喊話政府「放過孩子吧」。

日期:2023-07-03

政治社會

台大經濟系歧視只是縮影...「是宿命也是活該」他談高教龍頭2問題:職場上已有「台大人不好用」印象

台大經濟系學會正副會長選舉,因政見帶有滿滿「歧視性」言論被炎上後,又接連爆出影射原住民升學加分制度、性平會選舉候選人的離譜經歷,種種議題讓人不禁想問台大到底怎麼了?同樣身為台大校友的作家楊照,在節目中感嘆台大在學生方面,某些「根深蒂固」的問題至今相當難解,而這些問題當台大生畢業後進入職場也會更加嚴重,導致職場上已經出現「台大畢業生不好用」的負面印象。

日期:2023-05-27

政治社會

台大傑出校友捐款400萬元 台大、政大、師大、台科大同受其惠

2022年才獲得國立台灣大學傑出校友的馨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傳馨,9日捐出400萬元給台大、政大⼤、台灣師範大學及台灣科技大學等校各100萬台幣,總計400萬元,作為四校與台法教育交流及人才培育用。鄧傳馨指出,台大新任校長陳文章,在和Palmer CEO交流後提議,未來四校可用此基金,促進四校的台法高等教育交流互動,也讓台灣弱勢家庭優秀學生,有經費到法國頂尖學校交流,;台師大校長吳正自己則指出,年後將邀法國駐台代表公孫夢與四校會談建立共識,以促進台法交流。

日期:2023-01-09

教育

3所私立大學告法院戰贏學費「漲幅卻腰斬」!實踐前校長:教部不甘願輸、應尊重各校自治

中原大學、實踐大學及世新大學等3校,因「107學年度大專校院學雜費收費基準申請調整」案未獲審議通過,經學校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去年成功告贏教育部。教育部日前召開學雜費審議小組會議,配合法院判決意見,綜合審酌學校具體資料,昨拍板中原大學111學年度學雜費調整幅度為1.25%、實踐大學為1.25%、世新大學為0.75%。不過,調幅與三校當年所提有落差,也讓當年喊告的實踐大學前校長陳振貴批評,教育部這是「輸的不甘願」。

日期:2022-07-14

職場

台灣競爭力的隱憂

美國專業人士背景多元,醫師、律師可能主修經濟、文學,甚至音樂或哲學,反觀台灣,多數人對生涯發展路徑想像單一,在跨域整合、破框創新的年代,競爭力堪憂。

日期:2021-01-13

政治社會

私立校院財務危機更嚴重 學費年年凍漲 「私校自主」已名存實亡?

少子化、學雜費多年凍漲,高教補助資源也不如公立大學,專家評估私立大學五年內恐倒掉十間。此時教育部提出的《私校退場條例》草案,能成為私校轉型的契機嗎?

日期:2020-10-21

話題人物

杜武青 血裡有興學基因

新創中心強調「跨界」,鼓勵不同領域的老師有機會激盪出火花。「有個做癌細胞檢測的老師,和農學院的談一談後,發現他的研究可用在預測雞蛋胚胎性別。」杜武青笑著說。

日期:2019-08-21

焦點新聞

新南向學生慘變廉價移工》教育部衝招生量的短線思維,救不了台灣高教困境

一群來自東南亞與南亞的高中畢業生,滿懷憧憬抵達台灣,準備迎接一邊接受大學教育,課餘時間再到與主修科系相關企業實習,抑或打工賺取生活費與生活經驗的豐富4年。沒想到,等待著他們的,卻是每週超時工作、薪資還被仲介以各種理由苛扣的不人道處境。這類「新南向國家」學生遭不當對待,甚至淪為廉價移工的醜聞,過去半年反覆上演。

日期:2019-08-06

個人成長

為什麼台灣人寧願出國也不在國內旅遊?前外商老總:除了貴,●●才是關鍵

台灣觀光業自從陸客減團,國內客補助減少後下滑很快,高雄新任的韓市長還沒上任就迫不及待拚觀光,這不特別,特別的是他提出「品質,品質,品質」口號。

日期:2019-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