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失業勞工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失業勞工共有46項結果
全台防疫報導

無薪假飆新高、物價一直漲! 微解封救經濟有望? 專家提2建議、1關鍵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拍板,延長全國三級警戒至26日,針對民生內需產業自12日起,將有條件鬆綁管制措施,其中這波疫情衝擊最大的餐飲業帶頭「微解封」。放鬆部分嚴格管制是否能換來經濟穩定與成長?學者今受訪表示,今年訂單、出口暢旺持續,經濟成長「保5」可樂觀期待;不過,因國內疫情尚未完全解封、內需服務業止跌回升力道有限,下班年度預估仍然艱困,提醒政府應提供必要協助,避免社會系統瀕臨崩潰。學者更具體指出,「疫苗施打是關鍵」,若全台年底前疫苗施打率未達有集體保護力的6-7成,預估整體內需市場復甦時程就會拖到明年。

日期:2021-07-08

全台防疫報導

各縣市「紓困」措施總整理! 減租、延稅資格一次看

國內疫情持續擴散,衝擊各行各業民眾的生計,除了中央政府的紓困方案之外,其他地方政府也有提供相關的補助、津貼等計畫,以協助民眾度過這次的難關,不過到底有什麼方案、誰又符合申請資格,帶你一次看清楚各縣市的紓困措施。

日期:2021-06-03

全台防疫報導

一圖看懂北市9大紓困方案》房屋降稅、免繳牌照稅 確診遭隔離14天補助7000元!

台北市政府今天宣布九大紓困措施,聚焦延税、降稅、減租、免租、延租、優息、補貼、企業融資與勞工紓困,且回溯自5月起實施、到7月止。這次紓困將先實施三個月,後續視疫情狀況決定是否延長。市長柯文哲下午於防疫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停課10天、夜市餐廳都關門、大型活動也停辦,台北市的產業受到衝擊。去年北市府就有紓困計畫,第一步先比照去年減租、減稅,預計先實施3個月,後續再檢討實施情況、疫情狀況調整修正,希望能透過九大紓困措施,減輕疫情對企業與市民負擔。

日期:2021-05-28

全台防疫報導

3成勞工失業逾一年》美國就業市場想恢復疫前水準,惠譽國際評估:至少還要15個月

美國勞工部公佈的5月就業數據表現不如預期,讓市場開始擔心經濟復甦的腳步是否將比預期慢。全球三大信貸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國際(Fitch Ratings)對此提出最新預測,認為美國就業市場想恢復疫前水準,至少還要15個月。

日期:2021-05-27

生活消費

勞部伸援手 擬提供失業勞工子女就學補助

受到我國疫情持續延燒,近期許多餐飲業、觀光業等行業大受打擊,許多勞工可能面臨被資遣,勞動部擬在今年9月時提供110學年度第1學期的「失業勞工子女就學補助」,只要符合相關條件,最高可請領每名2萬4,000元補助,若申請人符合獨力負擔家計或其子女就讀大專校院有2人以上,且均符合本要點之補助規定者,依上述補助金額加給20%。

日期:2021-05-27

焦點新聞

終於!美國會通過25兆紓困案 多數民眾將獲1.7萬現金

美國國會兩黨經過數月磋商,20日就規模9000億美元(約台幣25兆元)的紓困案達成協議,將能立即援助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遭受經濟重創的民眾和企業,並為疫苗配送提供經費。參眾兩院最快將在21日分別完成表決,接著送交總統川普簽署生效。

日期:2020-12-22

焦點新聞

疫情後時代醞釀「新常態」 多方共解產業勞動新模式

新冠疫情侵襲全球,臺灣有幸擁有過去曾與SARS交手之經驗為導師,得以在當下公衛防治等方面,獲得最大的疫情控制。針對疫情後時代迎來的挑戰與機會,臺北市政府勞動局於109年11月2日假台北文華東方酒店舉辦「產業新常態、勞動新時代」2020臺北市後疫情時代勞動論壇,邀請各界專家學者,就產業、就業、法治等面向探討,觀察產業衝擊及勞動結構的改變,自趨勢中洞悉具體應對方針。

日期:2020-11-18

國際總經

美歐中三方角力的新常態

新冠疫情席捲的今後,美國、歐盟、中國三大經濟體的角力不免更趨激烈,尤其,面對美中愈行愈遠的態勢,台灣身在其中,或許是時候思考該如何自處。

日期:2020-11-11

焦點新聞

「產業新常態、勞動新時代」2020臺北市後疫情時代勞動論壇開講 為疫後勞動新關係超前部署!

臺北市勞動局今(2)日下午於臺北文華東方酒店舉辦「產業新常態、勞動新時代」2020臺北市後疫情時代勞動論壇,邀請產業界及專家學者聚焦疫情之後企業營運模式如何因應調整、勞動者就業安全保障需求如何回應與滿足、新工作模式對勞動法令的衝擊及如何因應等議題,期從疫後勞動趨勢之觀察,提出與時俱進的勞動政策,為疫後勞動新關係超前部署!

日期:2020-11-04

政治社會

主管的命令不能牴觸CEO的決策!再優秀的員工只要陽奉陰違,都是執行力的最大阻礙

組織成長到一定程度,就會往水平發展,或成立不同的事業部,或在不同的地區設立據點、分公司;各單位主管的領導風格不同、所處環境各異,碰到的問題也不一樣,解決問題的手法也不同。如果屬於部門層級的事務,正好可驗收主管的管理能力,但若涉及企業層級的事務,就必須由最高領導人出面整合成組織可共同遵守的準則,不能有太多的模糊空間。

日期: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