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學雜費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學雜費共有131項結果
教育

顛覆觀念》政大雄鷹不搞特權 照常上課、熬夜做報告 從簽約金運用教到人生觀!一支冠軍球隊的教育實驗

2023/8/13編按:政大雄鷹隊繼週六(8/12)在WUBS世界大學籃球系列賽中,以79比75擊退美國Radford大學後,週日(8/13)再發揮實力、終場以90:84擊退日本地主隊日本白鷗大學,以3戰全勝抱回冠軍獎杯,攻下30分的莫巴耶拿下MVP。領隊姜豐年週六在贏得冠軍賽門票時表示,雄鷹團隊一直在成長茁壯,能在日本東京打贏NCAA D1球隊,「我的印象應該是臺灣球隊第一次,對於政大意義重大,我想表揚教練團與球員們,各司其職,團結一心,我們是最佳團隊」!而總教練陳子威也說球員們很棒,賽前心態與身體準備很充分,努力執行戰術跟高水準球員競爭,證明真的可以挑戰世界的強度、一起創造新紀錄,很榮幸代表臺灣跟世界交流。今周刊曾於2022年8月專訪姜豐年,他提到,他與政大雄鷹想傳達的理念是:會運動的孩子可以學會念書,會念書的孩子也應該愛運動!以下為專訪全文。

日期:2022-08-17

教育

3所私立大學告法院戰贏學費「漲幅卻腰斬」!實踐前校長:教部不甘願輸、應尊重各校自治

中原大學、實踐大學及世新大學等3校,因「107學年度大專校院學雜費收費基準申請調整」案未獲審議通過,經學校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去年成功告贏教育部。教育部日前召開學雜費審議小組會議,配合法院判決意見,綜合審酌學校具體資料,昨拍板中原大學111學年度學雜費調整幅度為1.25%、實踐大學為1.25%、世新大學為0.75%。不過,調幅與三校當年所提有落差,也讓當年喊告的實踐大學前校長陳振貴批評,教育部這是「輸的不甘願」。

日期:2022-07-14

職場

曾登WHO演講、被國際譽為「針刺安全深度之父」 中研院首位針灸院士林昭庚:要讓「中西合璧」更進化

早在當選中研院院士前,林昭庚就被國際譽為「中西醫結合之父」,他不僅以實證研究提升針灸治療安全性,更替中西醫創造對話平台,推動醫學進展。

日期:2022-07-13

生活消費

每年八百萬香客湧入 創造三億發財金盈餘 信眾豪氣還金 紫南宮「錢母經濟學」揭密

香客求錢母、發財金想賺錢,而靠這兩項「事業」,就替宮廟本身賺進不少財,紫南宮主委莊秋安親自解釋,一揭「發大財」的神祕面紗。

日期:2022-01-05

焦點新聞

發現金明明比較「爽」!為何三倍券、五倍券才有振興效果,可望帶動2千億經濟效益?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重創經濟,為因應前述嚴峻情勢,各國政府紛紛祭出振興方案,台灣也在2020年7月,推出「振興三倍券」,藉以刺激消費,帶動內需回溫,並預計於今年10月上旬發放「五倍券」,盼進一步擴大經濟提振效果。

日期:2021-09-02

政治社會

五倍券要來了!誰可以領、發放時間、面額大小... 「6大重點」懶人包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16)日邀集立法院民進黨團商討振興五倍券方案及上路時程,正式拍板「免費」發放五倍券給民眾,並承諾加碼數位券優惠。針對五倍券發放在即,《今周刊》整理出最新重點,包括領券對象、何時發放、使用範圍……一次讓大家看明瞭!

日期:2021-08-17

生活消費

現金確實比振興券好?三倍券、五倍券比一比 媒體人曝時空關鍵「問題出在這」

到底該發放振興五倍券還是現金,這議題在社會掀起不小討論,面對輿論,行政院長蘇貞昌8日再次強調,堅持發放振興券是因為它有「使用期限」比現金好,不會被存起來。有媒體人在臉書專頁《文翔政論》,分析並點出當初三倍券與現在五倍券的關鍵差異,表示「五倍券或許讓你苦哈哈的日子終於能吃頓好料的,但回頭房租、貸款學費還是要繳」、「普發現金是最簡單的方式,時空環境不同了,為何還要堅持發券?」

日期:2021-08-10

信用卡

2021年最新!水電瓦斯費、電話費...怎麼繳最划算?信用卡繳費優惠全攻略:多領10%回饋

生活總是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各種費用包含水電費、電信費、學雜費、保費、卡費等等,總是讓人頭昏腦脹。別擔心,這篇貸鼠先生會教你如何用信用卡繳各式費用,也會說明比較各個繳費平台、數位支付繳費的功能和差異,讓你用最划算的方式繳費,繳愈多、省愈多!想知道細節,就趕快往下看吧

日期:2021-06-16

焦點新聞

他「熊貓」21個月賺84萬拚第一桶金! 男大生砸時間跑外送:財富自由啦

還在唸大學,就即將要存到第一桶金?一名男大生分享自己從升大二的暑假,加入熊貓外送 (Foodpanda),開啟了外送生涯,至今已經跑了21個月賺了84多萬,犧牲很多放假時間與朋友玩樂、聚會的成果。

日期:2021-03-29

政治社會

轉型難題》在「癌末期」接手 大動作引正反評價 把學校當企業經營 飯店老闆救起四私校

僅仰賴學雜費收入與政府補助款的私校,當生源減少,而學校沒有立即同步瘦身或轉型,普遍將面臨停招、停辦命運,但此刻仍有人持續捐資接手,他的目的為何?

日期: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