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工寮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工寮共有42項結果
美食旅遊

玩家私房帶路 主題環島衝一波!

面積約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台灣,藏著豐饒物產和人情,散發無限魅力。聚焦單一目標、蒐集台灣獨有特色的主題環島,是另一種認識土地的旅遊方式。騎乘公路旅行、找浪點馴海衝浪、進廟與月老談心變閨密,不一樣的深度環島行,解鎖台灣百樣態。

日期:2021-03-10

政治社會

台灣成打黑工天堂… 無法遣送回國的失聯移工,為何到處趴趴走身價反漲?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部分國家航班停飛、減班,國內逾期居留外籍移工無法遣送離境,擠爆移民署各地收容中心,在政府收容能力不足的情況下,讓有台籍保證人暫離收容所的「收容替代」措施成為配套;然而,在移工滯台吃住成問題的前提下,不少人離開收容所後,只能轉入黑市打工賺取生活費,有人選擇成為代替家屬在醫院陪伴長者的看護,有人搖身一變成為台灣採茶人、養豬農,甚至是盜賣千年檜木賺取暴利的山老鼠…

日期:2020-12-09

焦點新聞

台北蝸居又現!10多個貨櫃隔成小房間 擠20人月租3千元

台北市房價、租金高,出現不少蝸居,台北市南港區市民大道出現一處貨櫃屋,地主將10多個貨櫃隔成一間間的小房間,以月租3000元租給20人居住,年齡從50至70歲不等,包含8位中、低收入戶,因環境生活品質相當差,夏天時屋內外溫差可達3至5度, 南港區公所接獲社工通報,會同建管處上個月底已將住人的貨櫃屋拆除,議員王浩發現張姓地主占用部分市有地,財政局表示,將追償地主不當得利。

日期:2020-10-29

房地產

手造自然屋 匠師的心、自然材料的回收、身體的勞動⋯⋯

在自建家屋的風潮底下,一群極少數分子,摒棄了有效率的方式,用雙手取代大型機具,以自然材料取代鋼筋水泥,採取傳統技法,找回人類蓋家屋的天性。從備料、建造到完工,他們用雙手構築或捏塑,在耗時費工的勞作中,獲得思考與對待生命的機會。透過完成一棟手造自然屋,有人體悟佛法、有人實踐理想、有人療癒了生命……。那不是身體的工作,而是屬於心的工作,構築之際,也在修補著心,並逐一完成了自己的宇宙。

日期:2020-03-18

傳產

誠品啟動全通路轉骨工程 靠品牌力 突圍東京衝破華文圈

編按:「誠品生活日本橋」9/27正式開幕!由台灣建築師姚仁喜操刀「古今交錯、新舊融合」的書香空間,融合江戶時代特色及當代日本工藝精神,獨特的台式美學席捲東京,也吸引台日近百個品牌進駐誠品。這是誠品,也是台灣首次有文化品牌走到非華文市場,台灣文創也將透過這一步,一起被帶往國際舞台。究竟誠品的魅力何在?踏向國際,它會成功嗎?

日期:2019-04-17

生活消費

下雨就漏水、上廁所還得防蛇咬 誰能許台東偏鄉孩童一個安全的家?

從市區開車,單趟車程少說都得花費一小時,座落於偏遠山區的台東大武、成功,向來是每年風災受損最為嚴重之處,沒能力修繕房屋,就只能接受「屋外下雨、屋內也跟著滴滴答答」的處境,上個廁所還常有蛇蟲竄出,對於台東偏鄉孩童來說,能住的安穩就像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日期:2019-03-29

美食旅遊

新手、沒運動習慣也可以的「半屏溪溯溪」!清澈溪水中看見瑞芳往日風華

位於台灣北部東北角的半屏溪,源頭出於「半屏山」。這邊鄰近瑞芳、九份,以前盛產各種礦產、煤礦,可以看到以前冶煉工廠與廢煙道的痕跡。在礦業公司與人群都離去後,半屏溪成為了台灣少數,整條都杳無人煙、沒有家庭、工廠等建築物的清澈溪流,可以從出海口一路往上溯,沿途會經過數個瀑布,本次我們跟著提供「潛水」、「溯溪」等戶外活動的民宿「20000 里民宿」來做一次溯溪的體驗,從半屏溪出海口走到大鬼瀑布的溯溪行程。

日期:2018-10-31

職場

負債百萬咬牙苦撐十年 從洗車工變頭家

26歲賺進人生第一桶金,想當老闆卻投資失利,反而揹負一身債務,跟8家銀行借貸,信用破產,身兼三份工作,直到當了一年半的洗車工,發現自己的興趣在這裡,也有市場需求,毅然創業汽車美容,這次他練就一身紮實的汽車美容功夫,目前全台已經有三家加盟店,香港也有兩家,成功翻轉人生。

日期:2018-06-20

幸福熟齡

嚴選全台12個幸福退休小鎮

人生,是一段段旅程的串接,進入退休階段,你是否想過要怎麼安排精采的生命旅程?根據《今周刊》調查,有近五成的人表示,未來退休後,想搬遷到另一座城市或小鎮過生活。有鑑於此,我們特別走訪全台各地,根據氣候、生活機能、醫療、交通、地價、休閒等項目,嚴選出12個退休小鎮;同時,也提出中國十大退休城市。在這裡,你可以預見並遇見你的幸福!

日期:2017-06-20

政治社會

為什麼台灣人歧視在台移工,卻不怕到大陸工作?

精英人力資源總經理劉匡華在一次接受《Cheers》雜誌訪問時說過耐人尋味的話,他認為台灣人到大陸發展犯下最大的錯誤,正是「把去大陸當成到非洲」:沒做足功課、放不下身段,認為兩岸同文同種「沒有差異」,到了當地卻又自認「高人一等」。

日期: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