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年邁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年邁共有449項結果
生活消費

舒曼波共振放鬆身心,助眠、冥想都靠它 工研院授權紓壓新科技,麗媚生化科技布局健康大未來

有別於五感紓壓的效果常取決於個人主觀感受,麗媚生化科技取得工研院多項專利授權的舒曼心腦拽引系列產品,不但可在短時間內讓人靜心放鬆,還可偵測效果,它如何辦到?

日期:2023-04-06

情感關係

看過太多悲劇「生前不盡孝、死後才痛哭」...火葬場技工:我在殯儀館學到人生最重要一堂課

編按:如果有一天,你即將道別這世界,會希望如何度過餘生?如果有一天,親友生命來到盡頭,他還有什麼遺憾未了?面對最終的告別,許多人都希望減少遺憾、傳遞愛意、保有尊嚴,然而當說再見的時刻到來,又有多少人能安然迎向終點?安寧基金會看見許多人面對這生命必經歷程的迷茫,故廣邀社會名人、專家學者、醫護人員、一般民眾…分享他們所經歷過的真實告別歷程,無論是不捨的、錯過的、溫暖的、感謝的……望透過這些故事與思考,讓你我能做出更無悔的道別。

日期:2023-04-06

房地產

父母想送房該生前贈與,還是百年後讓子女繼承?房價高「等房族」大增,胡偉良:房地產近年3現象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國內近兩年,每年死亡人數已多於新生嬰兒數,隨著人口死亡交叉出現,外界也預估高房價區,年輕人「等房」的風氣會更加盛行,繼承移轉量恐怕還會持續增加。而從近期的發展情形可以看出來下列幾個現象:(1)房市過去10年沒有惡化,淪為法拍的房產從100年起即逐年遞減,104年起呈穩定狀態,「110年房價飆漲,法拍數量更減」。(2)贈與數量從100年起即逐年遞增,104年達到高峰,之後(105年起)快速減少,105年後則保持4.2~4.5萬棟的穩定數量。(3)繼承數量從100年起即「逐年遞增」,迄今走向未變,這也顯示民眾「藉由繼承來減少稅賦」的普遍心態。之所以如此,這種情形應該和當前的房屋移轉稅賦太高有關,因為若以贈與方式辦理房產轉移時,除「不得適用自用住宅優惠稅率」,而需「多繳不少土地增值稅」外,恐怕還要「補繳不少的贈與稅賦」。

日期:2023-03-15

傳產

挺過收成銳減六成瓶頸 翻身家樂福獨家供應商 屏東南瓜小農 為何向日商九百噸訂單說不

屏東縣里港鄉八甲田農場出產的栗子南瓜,是家樂福目前唯一引進的「嚴選品牌」,一顆要價139元,每年需求量卻多達15公噸,這顆栗子南瓜究竟有何魅力?

日期:2023-03-08

職場

四度當選市長 寫下台灣地方自治史新猷 勇媽治市柔中帶剛 黃敏惠收服「有藍不投」的嘉義人

穿著輕便的白襯衫搭配黑長褲,腳踩粉白相間的運動鞋,嘉義市長「勇媽」黃敏惠笑盈盈走來。看到來訪團隊,前天預先做好功課的她,立刻喊出記者名字,就像熟識多年的老友,熱絡寒暄、話家常,甚至聊到開心地「手舞足蹈」,絲毫沒有初次見面的距離感。

日期:2023-03-01

科技

下單晚一天價差30萬!特斯拉的世紀豪賭:為何馬斯克寧被老車主痛罵,也要祭出降價這顆「血滴子」?

如果成功的前提,是必須從風險的高崖縱身一躍,你願意嗎?今年初,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用一場不惜得罪全球「特粉」的降價行動,為自家公司槓桿了9兆新台幣的市值,他的狂人之舉,背後的盤算是什麼?他真的能贏家全拿嗎?

日期:2023-02-22

政治社會

內湖交通有救了?北捷祭「2措施」,文湖線2/18起尖峰班距時段延長…再拆行李架增空間

台北市內湖區的交通壅塞讓通勤族、民眾頭痛不已,為了改善內科交通問題,台北市政府宣布,自2/18起實施2大對策,包括「尖峰單向最密80秒班距時段延長」及「更新車廂內裝增加載客數」,最尖峰時段每小時可增加約1000人次載客量,預估可有效提升文湖線服務運能。此外,為改善文湖線候車情形,將持續加強管制與疏導尖峰人流,及宣導旅客月台上分散候車。

日期:2023-02-17

傳產

就是這道「光」--曾推動五月天、周華健、周杰倫、光良完美演出的燈光設計師

提到葉穩郎,在燈光設計領域,就像在時尚界的中LV等級,具權威及翹楚的地位。二十多年深耕台灣,世界各地演出,一場突如其來的無情祝融,瞬間吞沒了所有的心血與努力,在人生半百階段面對一切歸零的考驗關頭,將是什麼樣的心境?又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拼勁重新來過?

日期:2023-02-17

職場

遭遇雷擊、夥伴遇難 刻苦17年拍攝《山椒魚來了》 紀錄片導演麥覺明 會計人迷上山嵐、動植物 為台灣特有種說故事

曾透過行腳節目《MIT台灣誌》帶觀眾的眼球登上台灣百岳,這一次麥覺明交出《山椒魚來了》紀錄片新作。這部耗時十七年製作的影片,捕捉台灣特有種山椒魚瀕絕的身影,也記錄時代洪流裡致力生態研究的人們。

日期:2023-02-15

生活消費

小巷選物店

風格各異的特色選物店,以街邊店的形式,開在具有魅力的小巷內,經營者以自身獨特的品味,挑選店內販售的物件,小店拉開大門,除了銀貨兩訖,藏入了個人的巧思和創意,展現出人文、空間與建築之間的相互關係。

日期: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