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張忠謀台積電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張忠謀台積電共有79項結果
職場

人人羨慕的台積電,他卻崩潰離職!壓力大到睡覺手抖、最怕「手機震動聲音」過來人:職缺決定命運

在別人眼裡羨慕的高薪職缺,卻是他生活壓力來源。一名在台積電工作5年的網友,表示自己長期因為壓力過大,導致睡覺中會出現手抖、焦慮的情形,也釣出一票同在科技業工作的網友,分享自己的經驗談,但多數認為最害怕的就是「手機震動」的聲音。

日期:2023-09-21

科技

台積電建廠蓋到滿肚火!「承包商請離開」美工人怨組織混亂、沒知識,公司這麼說…他揭台人管理差異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工程進度落後,確定要延遲到2025年才能加入投產;據英國《衛報》報導,為了趕進度,台積電正在替500名台灣勞工加速申請簽證,卻也因此讓美國工人們相當惱火,認為台積電以在地勞工技能不足為由,藉此引進便宜勞工外,承包商的管理混亂且缺乏美國相關安全法規知識,怒吼要台灣承包商離開。台美雙方不斷出現文化差異,導致工作進度「卡卡」,再度掀起熱議。

日期:2023-08-30

政治社會

張忠謀一句「無法控局面有點遺憾」,陸行之3種解讀:要把92歲老董請回來太殘忍…再喊話劉董魏總

紐約時報日前專訪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這次3小時的訪談過程中,張忠謀表示自己在2018年退休,當時的時間點是合理的,「這是由技術而不是政治驅動的」,但張忠謀也坦言,現在台積電面臨地緣政治挑戰之際,他對自己無法掌控局面感到有些遺憾。

日期:2023-08-08

國際總經

張忠謀:中國想奪半導體霸主機會不大、台海兩棲戰可能性低…紐時3小時專訪還談了什麼?

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科技冷戰暗潮洶湧,紐約時報四日刊登對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三個多小時的專訪。他表明,雖然美中科技競爭愈演愈烈,但「我們控制住所有的瓶頸,如果我們要掐住他們(中國大陸),他們其實無能為力」。紐時同日另刊登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的訪談,他強調,台積電在走向全球的同時,仍須根留台灣。

日期:2023-08-06

科技

台積電7000人研發大軍9月就位!張忠謀教誨是「不誇張、不炫耀」 為何台積高調辦研發中心啟用典禮?魏哲家揭「這三原因」

台積電周五(7/28)在新竹科學園區寶山一期用地舉行全球研發中心啟用典禮,行政院長陳建仁、經濟部長王美花、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及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等貴賓出席。總裁魏哲家致詞時表示,張忠謀留給台積電的教誨是不誇張、不炫耀,而今天台積電大張旗鼓辦活動,就是要向國人宣示台積電將根留台灣、感謝中央及地方政府多年來支持,同時向客戶宣示將持續投資於研發,與客戶一起發展其最新產品。董事長劉德音則指出,全球研發中心將探索2奈米、1.4奈米及以下的技術,且該中心預計在今年9月底前,超過7000人的研發大軍將全部到位。

日期:2023-07-28

職場

台積電這樣開會,效率才會高!他跳槽到台積電震驚企業文化:開會犯一禁忌「會死得很難看」

對很多主管或員工來說,開會是日常。開會占據每天工作非常多的時間,但到底要如何開會?怎樣開會比較有效率?開會該注意哪些小細節?有沒有什麼禁忌?看看台積電是如何開會的,或許對增進開會效率會有些幫助。

日期:2023-06-28

科技

沒有張忠謀的台積電變質了?陸行之批「反應慢一拍」,程正樺大嘆法說會多了修飾、包裝和算計

台積電週四(4/20)舉辦法說會,法說會後美股ADR小漲作收,今日台積電(2330)尾盤則是由紅翻黑小跌,投資人態度中性偏多。然而,長期關注台積電發展的兩位前外資分析師陸行之與程正樺卻有不同看法,一位嘆台積電變質了,一位批評法說會多了修飾、包裝、算計。

日期:2023-04-21

國際總經

張忠謀悼念摩爾:第一代共同奮鬥的朋友所剩無幾...94歲英特爾共同創辦人過世,摩爾定律他提的!

今周刊編按:英特爾共同創辦人摩爾(Gordon Moore)逝世,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週六(3/25)透過台積電回應,「很悲傷聽到戈登逝世的消息,戈登是我很尊重、並且相知超過60年的摯友」。張忠謀同時表示,「戈登的過世,也表示我的半導體第一代共同奮鬥的朋友,已所剩無幾」。摩爾於1965年提出知名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認為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兩年便會增加一倍,同樣運算速度的晶片價格則每兩年會變成二分之一,摩爾定律也成為半導體製程技術推進速度的遵循依據。

日期:2023-03-25

科技

張忠謀56歲創立台積電時在想啥?「我只想活下去!」 原來他晶圓代工想法 早在1976年就萌芽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周四(3/16)出席天下雜誌的「半導體世紀對談」,在與《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的全英文對談時娓娓道來,原來他為台積電奠定半導體霸業的晶圓代工模式,早在1976年他還任職半導體大廠德州儀器時,就開始萌芽。只不過,當時這個想法太新,時機也不成熟。直到1984年11月,他擔任另一家企業通用儀器(General Instrument)總裁暨營運長時,才因為一個商場上到手又失去的機會,確定他對於晶圓代工模式的想法。

日期:2023-03-16

科技

張忠謀又改口》說美國成本比台灣高50%是低估了 「可能是Double!」 教父還質疑華府這事沒揪台灣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周四(3/16)出席天下雜誌的「半導體世紀對談」,在與《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對談時語出驚人地表示,以前他估計,美國的半導體生產成本比台灣高出50%,後來覺得是低估了,「可能還多出一倍(double)!」他也再度質疑美國政府的半導體政策,特別是拜登政府的友岸外包政策(friendshoring),因為美國根本沒有把台灣納進去。張忠謀直言,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多次公開指陳,台灣是個危險的地方,美國不能只仰賴台灣供應半導體,而這番說法甚至還獲得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附和。他認為,美國若想透過晶片法案(CHIPS Act),在美國國內建立更多半導體產能,「我已經可以看到結果」,就是半導體成本將拉高,進而推升使用半導體的產品價格,因而大大減緩半導體的普及程度,甚至停止。

日期:2023-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