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獨居老人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獨居老人共有131項結果
政治社會

46死悲劇!「無房養老成下流老人」昔日繁華地標如今成鬼樓 城中城一把大火燒出長者無殼悲歌

高雄市鹽埕區「城中城」大樓10/14凌晨突發大火釀多人死傷悲劇,火勢從一樓開始劇烈蔓延,截至當日下午4點為止,計41人受傷,46人死亡。這棟屋齡40年、早年曾是鹽埕區繁華地標,百貨、酒樓、餐廳、冰宮一應俱全,風光一時。隨著商圈與人流轉移,百貨歇業、店面也逐漸荒廢,一度曾因設施老舊規劃改建,卻因產權複雜作罷,現成社會底層棲身之所。消防員凌晨將受傷住戶一一抬出,不少是獨居長者、失智者、身心障礙者與經濟弱勢。當地民眾說,這裏環境髒亂、幾乎無人駐足被封為「第一鬼樓」,常傳出不少老人猝死多日才被發現、也常有住戶自殺傳聞,當地人不輕易靠近。

日期:2021-10-14

政治社會

高齡市場餅漸大 老將新兵百花齊放 銀髮宅3趨勢進化

不只要活得久,還要活得好。翻轉「長者是被照顧者」概念,熟齡養生宅已經進化到讓長者多活動、生活更活躍的設計。

日期:2021-09-29

政治社會

萬華茶室小姐悲歌》15歲被親媽推火坑、一把年紀滿身債的大陸新娘...這些姊妹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編按:萬華茶室日前爆出多起確診案例,這是社會不起眼的角落,其中有外籍配偶、有掙扎著討生活的「甘苦人」,這群弱勢族群身上扛著的,無外乎是貧窮、性別剝削等重擔,她們背後的故事,值得我們關心。

日期:2021-05-23

政治社會

萬華街友悲歌》目睹「老婦人從垃圾桶撿起口罩,戴上走進超商」...他嘆:疾病不會挑人,但會攻擊社會最弱的點

這次疫情爆發,到處都成為重災區,在我看來,疾病不會挑人,但會找到這個社會最弱的點進行攻擊,最包容弱勢的區域會先成為傳播口,又因為這些地方容易被攻擊,難以有足夠的聲量,所以會被汙名的最慘。

日期:2021-05-19

政治社會

從移居到宜居,安心雲林,幸福上場

雲林縣作為臺灣重要糧倉、最大的農業縣,這片土地養育人口自然眾多。只是青壯年高度外流、老年人口占比達19%,即將邁過超高齡社會的門檻(依照WHO定義,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數達14%以上為高齡社會,達20%以上為超高齡社會),也讓人口失衡成為過去政策探討的一大議題。而今,雲林縣政府翻轉觀點,以豐厚的文化底蘊、悠閒的秀麗風景為基石,積極研討及推動地方創生計畫創造地方生機,再直面救護資源的匱乏與限制,發展出「雲創驛傳策略-以創、心、科技導入人命救援方案」,以公私協力、科技導入、人本救援、簡政便民逐步打造雲林成為老有所養的宜居城市。

日期:2021-05-12

政治社會

張淑芬帶台積電慈善拚公益 「覺得過不下去的人來找我們,我們會用跑的到你身邊」

2021/5/22 編按:台灣目前面臨嚴峻的疫情考驗,站在防疫第一線的醫護身上背負巨大壓力,旁人難以想像;對此,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表示,將捐贈8座「零接觸採檢站」,將分別在台北、新北、桃園、新竹、台中、彰化及台南等7縣市設立,盼能為社會盡一份力,也保護醫護人員、減輕負擔。而張淑芬在4月29日也曾與媒體分享近年來基金會的成績與努力。對社會弱勢特別關懷的她,總是不忍看到新聞上許多家庭因為缺乏資源而走入悲劇,也因此特別在記者會上喊話,「覺得過不下去的人來找我們,我們會用跑的到你身邊」。

日期:2021-04-29

政治社會

病主法兩週年 想「真普及」先解決三門檻

《病主法》上路兩年,效果不如預期,諮商費用、門診量能與親屬陪同都是門檻。為降低醫療資源浪費,政府可考慮彈性補助、協助醫院主動接觸病患,推廣病人自主概念。

日期:2021-03-31

生活消費

戴曉君回部落尋根 將排灣故事唱成流行歌

從高鐵左營站出發,走過沿海的屏鵝公路,沿著山麓下的四重溪前行,經過兩小時車程才能抵達屏東牡丹鄉的石門部落。一跳下車,便見到戴曉君從自家經營的民宿走出來,頭上裹著黑色頭巾,脖子上戴著山羌牙齒製作成的項鍊,雙腳趿著沾滿塵土的拖鞋。

日期:2021-03-17

焦點新聞

黃芳彥陳屍車上!弟弟黃重彥:他在美國很好不可能自殺

新光醫院前副院長黃芳彥驚傳在美國死亡,陳屍加州自家車內。他的胞弟黃重彥在台中經營診所,今晚向媒體證實這項消息。外傳黃芳彥舉槍尋短?黃重彥說,哥哥芳彥在美國過得很好,獨居失蹤多日,今天早上侄子打電話告知哥哥在自家停車場車內找到時已死亡,從侄子告知時情緒看來,不像是槍殺的刑事案件,至於為何會發生意外?他也無法確定,家屬現在還在查。

日期:2021-01-28

科技

IEEE首位華人全球總裁》30年研究路 站上電機電子學術聖殿 劉國瑞:我想打破美國玻璃天花板

明年將上任IEEE的總裁,是來自台灣、畢業於台大電機系的劉國瑞,他透過團隊合作,將台灣專業展現在學術交流場合,獲得國際認同。

日期: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