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生長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生長共有1656項結果
情感關係

弟弟花她錢卻不領她的情!心理諮詢師從「扶弟魔」解析原生家庭角色錯位:為何你活得比別人累?

通常而言,在一個健康的原生家庭裡每個人都應該在自己的角色位置上─父母是彼此的伴侶,孩子是被父母照顧與保護的對象,在多子女家庭中,孩子之間是平等互助的關係。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每個人的角色都有對應的位置。假如這個位置出現了偏差,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日期:2024-03-14

ETF

投資ETF,該選0050還是0056?20多歲小美編存股0050告白:定期定額5大好處「後悔沒更早開始」

存股該選0050還是0056?我常用一個概念來比喻, 很多人馬上就聽懂了:買0056,就好像是種水果,每一季都能收成,而買0050 比較像種昂貴樹木,要很長的生長期,可是到最後會賺比較多的錢。假設你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哪種策略,可以從三個方向去思考。

日期:2024-03-14

生活消費

連《哈利波特》艾瑪華森都愛他的珠寶…台灣設計師鈦金藝術紅到國際:催生每件作品都得3、5年

AKACHEN鈦金藝術家陳智權近日發表他的全新作品「鳶尾花」,同時宣佈,2024年他的珠寶作品受邀於11月在美國加州鮑爾斯博物館(Bowers Museum)進行為期5個月的個展。之後再巡迴至德州休斯頓自然科學博物館(Houston Museum of Nature Science)展出。「鳶尾花」也將加入美國巡迴個展中。

日期:2024-03-11

國際總經

老人、新生兒成為中國、印度經濟轉捩點!謝金河曝企業投資需留意「潛規則」:人口紅利正要開始

印度的人口紅利走在印度的街頭,我喜歡看印度的小朋友,他們五官輪廓很鮮明,每個人看起來都是很聰明的樣子!不過,印度種姓制度,階段分明,生長在貴族或平民的小孩,命運又迥然不同。

日期:2024-03-11

最新觀點

「攝護腺肥大」跟「攝護腺癌」不同!診斷罹癌別驚慌,醫:盤點3優勢成治療利器

攝護腺癌是非常常見的男性癌症,好發的年齡層是比較偏高一點,平均大概在60歲到80歲之間,攝護腺癌非常常見,不過我要跟大家強調的是,攝護腺癌相對比較友善,因為攝護腺癌癌細胞的生長速度,相對是比較慢的,是屬於一種比較像慢性疾病。

日期:2024-03-10

美食旅遊

一坨肉餅中有50萬隻蚊子,營養價值甚至比牛肉還要高!盤點5種離奇「昆蟲大餐」,你能接受幾道?

人類屬於靈長類動物,從根源上來說,屬於雜食動物,大自然中的任何東西都會拿來嘗試一番,昆蟲也不例外。隨著人類文明發展,我們逐漸選擇好吃又有營養的肉類和蔬菜類,慢慢開始對昆蟲嗤之以鼻。但與此同時,又不得不與昆蟲競爭著空間與食物;於是,或是出於好奇心,或是出於無奈,有許多昆蟲逐漸被人們接受且端上餐桌。

日期:2024-03-08

生活消費

領到薪水就是還信用卡分期,父親住院她連10萬也拿不出來...年薪百萬女經理懺悔:以後再也不亂花錢

為什麼明明用不了那麼多東西,卻一直在瘋狂地買買買?是出於比較心態嗎?問了身邊幾個女生朋友,她們的處境也跟我差不多,大家似乎都被消費主義和網路行銷洗腦了。

日期:2024-03-07

健康

拋開輕鬆瘦迷思 減重得靠飲食控制與運動 醫美減脂非「減肥」 雕塑身形才是重點

不論是因健康或外貌焦慮,而有減重、減脂需求者,若覺得節制飲食、規律運動太痛苦,借助醫美,會是輕鬆又不費力的方法嗎?「醫美」真有神奇減重效果?

日期:2024-03-06

政治社會

股海 商鬥 浮生 拆解繁花熱

(今周刊1420)今年1月9日,在上海證交所掛牌的新華傳媒股價盤中一度漲停,自去年12月27日算起,9個交易日漲幅約達27%。新華傳媒的前身是上海時裝集團,1994年掛牌時,被稱為「中國時裝第一股」。

日期:2024-03-06

話題人物

黃永松的《漢聲》人生 用一根線拉動一整片天空

《漢聲》雜誌創辦人黃永松因肝昏迷入住加護病房多日,周一(3/4)離世,享壽80歲。作家好友楊渡在臉書上發文證實,黃永松是在凌晨4點30分辭世。楊渡說今天早晨接到黃永松兒子的簡訊,說父親因肝昏迷住在加護病房多日,週日原本想移到安寧病房,但因怕身體無法承受而未移動。「我總感覺,永松兄是來這人世修行的神仙,修行圓滿了,要回去天庭。他為世間的神佛廟宇做了那麼多事,為民俗藝術的保存,奉獻那麼多心血,為文化的傳承創新,貢獻一生,我相信,天上神佛都會看顧著他的。」楊渡說,黃永松是民間工藝、表演藝術、民俗文化、廟宇建築、古蹟保存、歷史真相等的傳承人,也是守護神,如今,守護世間的神仙,功德圓滿,要回去天庭了,願天上神仙一起來守護他,伴著他遠行。《漢聲》雜誌辦了近半個世紀,它用細琢精雕的方式,完成了「福建土樓」、「貴州蠟染布」等,一篇又一篇,驚人的文化報導,受到了《時代》雜誌、BBC等國際媒體的肯定。黃永松,這位替「中國結」命名的老人,至今還提著鍬,在文化土壤上掘著,他說,他是拉風箏的人,想「傳」,也盼著人「承」。(原文刊載於2017/11/29,更新時間為2024/3/4)

日期:202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