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股權投資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股權投資共有122項結果
台股

懶人包》友達、長榮...減資股價一定跌?6種減資原因一次看,圖解「減資股」背後不能說的祕密

近期繼長榮、國巨之後,友達昨(28)日跟進宣布現金減資及股利政策,2022年將配發288.2億元,每股配發1元現金股利、減資每股退還2元,合計每股配發3元,先配發現金股利後再減資,主要是考量對股東稅負有利。近幾年常常看到企業在進行減資,有些公司是為了瘦身才減資、有些公司是為了發股利避稅減資、有些公司是為了彌補虧損而減資、有些公司甚至是惡劣的先減資再增資!?公司減資到底是為了公司好,還是圖利特定人?今天就教大家如何解析減資背後的實際用意,除了不當冤大頭,說不定還能找到轉機股喔!接下來文章將分成2個段落:1. 何謂減資?2. 減資的6種原因?股價反應?

日期:2022-03-29

台股

長榮、國巨減資,為何市場都是不給面子先跌再說?投資看到「減資」你必須學會聯想的幾件事

最近台股吹起減資風,如長榮、國巨等人氣股都開始減資;而資本市場對於減資的評價也好壞參半,讓許多投資新手如同霧裡看花。認為減資是利多的,不外乎EPS(每股盈餘)變高、保留現金及避稅(退回股本免課稅);而認為減資不利股東的,最大原因就是:雖然股價變高了、但是手中股票變少了。而股價是浮動的、但股數卻是自己真金白銀買回來的,萬一股價不繼續上漲,不就等於虧錢了嗎?更讓人茫然的是:即便許多投資機構或財經媒體都跳出來說「減資有好處!」,但看這幾天長榮及國巨的股價走勢,資本市場卻似乎不領情。那,到底該如何看待減資這回事呢?

日期:2022-03-23

小資斜槓雙週報

【黃豐凱】20220222小資斜槓雙週報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2-13

台股

大盤鎖死,想認賠出場都賣不掉!220萬賠剩8萬7千元慘案:那晚我在陽台抽的不是菸,是斷頭通知

最近不論台股美股,波動都比較劇烈;每到這種盤勢震盪加劇的時候,我就會想到10幾年前發生在我身上的一樁「慘案」...

日期:2022-01-25

國際總經

掌握美中資本市場脫鉤契機、善用台積電資源 台灣該如何成為亞太納斯達克?

美中關係日趨緊張及衝突,已由半導體領域延燒至資本市場。如美國證管會12月初公告,在美上市陸企須完整揭露審計資料,否則將遭下市的命運。中國則加強監管網路與國家安全,相關公司不得赴海外上市。中國網約車龍頭『滴滴出行』日前宣布從美國下市,成為美中資本市場脫鉤的第一個犧牲品。台灣的機會在哪裡?

日期:2021-12-28

政治社會

私募市場是助攻ESG力道 ——催生下一代大型永續企業

大多數投資人都知道,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意識近年大幅抬頭,逐漸成為投資股市的一大考量因素。無論是基金管理公司或證券交易所,不分投資類型,現在都將ESG資訊整合於投資流程,上市公司也積極配合,提供愈來愈多的資訊揭露,包括永續發展績效與風險管理等。然而,大多數的ESG投資,卻發生在「幕後」的私募資金市場。

日期:2021-12-22

國際總經

兩大國際巨頭的合作案,竟牽動雲端數據的龐大商機,連證券期貨商都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雖然美國那斯達克早在2010年,收購了基於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體即服務)的市場監管(Market Surveillance)供應商SMARTS集團,為證券行業標準的跨市場監督鋪平了道路。2014年,那斯達克再與亞馬遜(Amazon)合作,從傳統的內部部署資料倉儲,轉移至由Amazon Redshift叢集支援的Amazon Web Services (AWS)資料倉儲。

日期:2021-11-29

全球股市

瑞銀2022年展望「股優於債」》上半年推薦續買能源、週期股,下半年建議改買「這兩種」類股

在經過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禮後,瑞銀定調全球在2022年將迎來「探索之年」,疫後的「新常態」將揭開面紗。在此環境下,瑞銀認為明年的投資市場將是股優於債的一年,上半年推薦續買今年表現亮眼的能源與週期類股。

日期:2021-11-26

政治社會

五年翻十倍!全球資產管理規模有望達七兆美元 行善又能致富 影響力投資迅猛崛起

ESG已火爆全球,還需要影響力投資嗎?雖然兩者有相似的發展進程,但後者凸顯的義利並舉、行善致富的理念,近年來已逐漸受到投資人的關注。

日期:2021-11-17

金融

兆豐金控推動綠色金融有成,將簽署赤道原則 25年前總投資目標金額超過7500億!

「綠色金融」或許令人感到有些陌生,簡單來說,就是運用金融的力量推動企業的永續發展。

日期:202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