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五十歲時你就是不可能回頭過三十歲的生活

五十歲時你就是不可能回頭過三十歲的生活

2015-03-09 11:06

十九歲到二十二歲這個年紀的大學生,也許再加上二十二歲到二十六歲的碩士班研究生,在我的觀察裡,有一種特殊的個性。他們其實還很年輕,客觀上還沒有經歷過多少事,還沒有看透多深的世界,然而在主觀上,他們有一種迫不及待的老成。

工作與生活
我南下去演講,到達目的地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大錯。我以為那個學校已經升格成學院了,沒想到竟然還是一所五專。他們有計畫要升格,可是還沒有成功。我一定是不知從哪裡讀來聽來的消息,錯覺把正在進行中的事當成已經做到的。

有一點小小的懊惱,對自己老是犯這種莫名其妙的錯誤,以及對自己要講的東西顯然又有一大部分底下的聽眾不能了解,如此的事實。絕對不是對專科生有什麼意見。純粹是因為他們的年紀。年紀小到不會有任何自覺的滄桑姿態。

十九歲到二十二歲這個年紀的大學生,也許再加上二十二歲到二十六歲的碩士班研究生,在我的觀察裡,有一種特殊的個性。他們其實還很年輕,客觀上還沒有經歷過多少事,還沒有看透多深的世界,然而在主觀上,他們有一種迫不及待的老成。

假的、裝扮出來的老成。一方面是因為讀了很多書,感染了書中的種種情緒。真正開始老化的人反而沒有太多複雜情緒,只懂得自己自我的一套情緒,連在情緒的挖掘上都單調、簡單、無聊得很。因為他們不讀書。大學生讀書,不管讀的是怎樣的書,都是把自己暴露在別人的情緒裡。所以他們格外會覺得自己知道了很多,轉手經歷了很多。

另一方面是這個年齡的人,往往真正開始嘗到挫折的滋味。所有剛開始、第一次的經驗,尤其是失敗、痛苦、折磨,總是會帶來最強烈的蒼涼無常悲愴,在悲愴中輾轉反側,從而永遠記得輾轉反側的無奈。他們其實不太滄桑,可是卻自覺地有許多滄桑的姿態。有些話跟他們說才有意思、才有意義。有些話根本只能跟他們說。

像我要說的兩項對生活的提醒。第一是無論如何不要為了什麼「非常事業」而犧牲日常瑣碎生活上的樂趣。我們身邊永遠有一些魔鬼般的大道理,引誘人把生活的靈魂賣給它們。它們會教人為了什麼或神聖或世俗的理由,「暫時」犧牲當下的生活意義,忽略忽視所有生活細節,一生懸命地只為那個超級目標努力。這些大道理老是承諾:一旦你取得了足夠的權力與金錢與地位與名聲與愛情,你可以回來更輕鬆地「追求生活」。問題是權力什麼的永遠不夠。更重要的,你不可能真正「回來」。你回不來的。五十歲時你就是不可能「回來」過三十歲的生活。而且一段時間不認真看待生活細節的話,你將永遠失去享受生活的能力。享受生活不是與生俱來的權利,是必須認真涵養的能力。

我的第二項提醒是:永遠不要放棄「追求生活」的希望。生活的樂趣的確需要許多物質條件的配合。你可能太窮、你可能太忙、你可能太喜歡工作,而無從去細心料理生活。甚至生活就被無窮的壓力代換掉了。可是沒有一個人,無論在如何悲慘的環境中,會完全失去在生活裡創造新感覺、新樂趣的主動權。生活正就是因為瑣碎、混亂,所以充滿了罅縫,充滿了個人精力可以發揮改造的空間。

這樣子的提醒,我很擔心年紀太小的人聽不懂聽不進去。他們生命中的魔鬼還沒來正式敲門,他們的自主生活空間還未明確打開。可是這樣子的提醒,對大部分中年以上的人,又顯然太遲了。他們大都和魔鬼打過交道,而且輸多贏少。他們又已經習於生活慣性,對任何空隙裂痕都視而不見。

我很少看到像你這樣快樂的人。那麼熱情地接受別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工作難題。所以反而讓我有點擔心,擔心在工作以外,你真正的生活在哪裡。這也許不是我應該擔心的,然而我就是擔心。

希望這樣可以讓你更清楚知道,生活對我而言,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學習幽默
我們都曾經是憤怒青年,我們立志要做很嚴肅的事。憤怒使我們嚴肅,嚴肅又反過來讓我們憤怒。

這裡有一個我們自己不了解的決裂。

我們想當正正經經的英雄,可是心底真正喜歡的畢竟還是那些滑稽突梯,帶有幽默感的「反英雄」。

我們不太去認真計較這份價值上的決裂。一直到有一天我們讀到哈維爾寫的:

事實上,我們沒有笑就簡直無法作嚴肅的事,如果一個人必須在考慮他們要面對問題的嚴肅性的時候再加強他面部表情的戲劇嚴肅性,他這個人恐怕早已僵硬為化石或變成他自己的雕像了,而這個雕像又怎能寫出另一篇宣言和完成另一件人的任務?如果你不願意溶化在自我嚴肅之中以至於在每一個人眼中變得十分滑稽,那麼你勢必具備一種自覺─對於自己的可笑和無足輕重的自覺心,如果失掉了,你的行為也失去了它的嚴肅性,一個人的行為真正變得重要,正因為他清醒地自覺到所有人的行為都是有時限的,稍縱即逝的,只有這種自覺心可以使一個行為顯得偉大,而真正的意義輪廓,只有從荒謬的底點才窺測得出來,其他的一切都是浮面的……。

這一段話太精采了,無從節錄起,只好照抄照寫。讀到哈維爾我們才明白,真假關係需要整個顛倒逆反過來。「反英雄」之所以可愛,不是因為小說家創作家格外會捏造,而是因為他們才接近真實。他們不斷自我揶揄、自我調侃,在大庭廣眾間暴露出缺點弱點與盲點,在笑聲嬉鬧中,我們於是意識到他們是有限的,從種種限制裡呈顯出他們所做所為的真正價值。

嚴肅的英雄感受不到「自己的可笑和無足輕重」。他以為自己就是歷史、自己就是革命就是主宰。那麼龐大的預期、自我矜張,反而在比較下看出他能做的原來那麼渺小、那麼不完美。嚴肅的英雄才是虛張聲勢、才是假的,也才是可笑的。不過我們笑不出來,因為看不透裡面的笑話本質。

我們欠缺對笑話本質的掌握能力,所以才在誤會中崇拜英雄。帕茲(Octavio Paz)說:幽默不是人遠古以來本有的東西,它是後來發明的。幽默不只是嘲諷、譏笑,而是一種特殊的東西,「使所有被它接觸到的變為模稜兩可。」

我們才剛剛開始學習體認模稜兩可,因為在文化經驗裡,幽默還沒有真正被發明過。我們對幽默還是有些顧忌、有些遲疑。我們還是以為模稜兩可應該或可以躲開的,我們不知道模稜兩可是生命中的常態與大宗,只有在幽默裡,接觸得到關於模稜兩可的真理。惟有懂得幽默,懂得了嚴肅的英雄的可笑處,我們才真正從教條裡解放。或者如同昆德拉說的「對他人好奇──試圖理解與他自己的真理所不同的真理。

我很慶幸自己不再是個憤怒青年。很慶幸自己開始學習到一點點幽默感。更慶幸在我周圍看到愈來愈多具有基本幽默感的人。

你一直逼問我台灣最近的一些政黨發展情況,一直問我的感覺。我現在根本不適合表達任何意見。只好抄抄別人的話,講講我對那些依然殷勤扮演「嚴肅英雄」角色的人的想法,希望你能懂得我的改變,以及我看到的台灣的改變。

蹺課
你說在我上課時的表情裡看到「沉重」,你問我結束了在你們學校的課程,「是否輕鬆許多?」我有點感動,也有點啼笑皆非。坦白說,最後一個星期的課,我被塞車卡在高速公路上,不得不取消,我真是沒想到你們當中竟然有人會覺得失望,我以為你們都和我一樣,對這一段意外撿到的兩小時感到雀躍興奮不已。

那天的陽光很好,你們應該還記得。如果說教書讓我覺得沉重,那其實和任何學生任何反應都沒有關係,而是教書這件事的本質。它逼迫我進入固定的週期裡,在時刻表的軌道上;講得更簡單、更直接些:它剝奪了我蹺課的權利。

我是多麼習於蹺課的人,當我作學生的時候。蹺課也不見得代表對老師對課程任何的不滿,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是知識的主人,是我主動選擇去吸收、接受知識,而不是知識整塊整塊地被人家安排砸在我頭上。然而蹺課畢竟是年少時期學生的特權,當老師的沒有權利蹺課。是這種別無選擇的情境讓我沉重。  

那天從台北是十點鐘出發的,離你們的上課時間足足有三個多小時。我沒有偷懶。十二點不到已經過了苗栗。然後突如其來地,車流靜止,甚至好像連時間也靜止了,一切一動不動。我的心情是難以承受的焦慮,然後不知從哪一分鐘開始,焦慮不見了,轉成了期待。期待塞車造成遲到缺席的不可抗力完美藉口。一點十分終於下了三義交流道,我忙不迭打電話到系上,立刻又掉轉頭北上。我把台中拋在背後,興奮地經由北二高到新埔去吃了一頓豐盛的客家粄條,一路玩回台北。

我蹺課了。我終於蹺課了。那種解放的感覺。順便也給了你們兩小時偷來的自由。你們會怎麼用這多出來的兩個小時?這個問題瞬間閃過腦海,又立即消逝。那麼年輕好動的一群少年,哪需要我替你們操這個心?

真正的沉重其實只有這個。另外的,很有可能是你們自己想像的。我隱隱約約感覺到:你們預期我會很失望,我會不太愛到你們班上上課。因為我從來不點名,班上常常有人蹺課,你們就覺得這樣一定會得罪我,一定會讓我教得意態闌珊;甚至連系主任都認定:我之所以拒絕下學年再去兼課,最重要的原因也在這裡。

我不曉得要如何讓你們相信:當我說我不在乎你們蹺課,我是當真的。當我說你們沒有理由必須喜歡一門必修課,我是當真的。當我鼓勵你們如果對必修的台灣文學史課沒興趣,就應該把時間用在更有效的知識追求上,我是當真的。當我說我們各有角色各有任務,我的任務是把知識傳遞出去,你們的責任是接受、反芻、再創知識,所以我不會用點名或任何其他方式強迫你們,你們自己要負起責任決定如何吸收知識,我是當真的。

我自己是蹺課長大的。我自己是在自由的形式裡體會到知識的甜美滋味,摸索出生活意義的。我沒有理由不信任你們也有這種自我摸索的無窮潛力,只要人家給你們足夠的自由。

我真的希望能讓你們相信:每次每次走進教室裡,台下到底坐了多少人,一點也不會影響我的心情,更不會影響我授課的內容。我不想佔用你們應有的自由時光,而且我也急著想要享用自己的自由,進城去吃一碗美味的日本拉麵呢!

我唯一會在意的,唯一會失望的,是儘管給了你們這麼多自由,在交來的報告裡還是聽不到你們自己的聲音。太多人還是不敢信任文學是塊最有個性的領域,不發出自己的聲音,文學就死了。我唯一在意的是,再多形式上的自由,沒有辦法教會你們進入活的文學世界。在這點上我失敗了,我心情沉重。然而這種沉重不是課程結束、離開你們,就可以輕鬆得起來的。〈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總編輯、總主筆及副社長等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在News 98及Bravo 91.3主持電台節目,在「誠品講堂」、「趨勢講堂」、「敏隆講堂」、「93巷人文空間」開設長期課程。


 
著有:
長篇小說──《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大愛》、《暗巷迷夜》。
中短篇小說集──《星星的末裔》、《黯魂》、《獨白》、《紅顏》、《往事追憶錄》、《背過身的瞬間》。
散文──《軍旅札記》、《悲歡球場》、《場邊楊照》、《迷路的詩》、《Cafe Monday》、《新世紀散文家:楊照精選集》、《為了詩》、《故事效應》、《尋路青春》、《我想遇見你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
文學文化評論集──《流離觀點》、《文學的原像》、《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夢與灰燼》、《那些人那些故事》、《Taiwan Dreamer》、《知識分子的炫麗黃昏》、《問題年代》、《十年後的台灣》、《我的二十一世紀》、《在閱讀的密林中》、《理性的人》、《霧與畫:戰後台灣文學史散論》、《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想樂》、《想樂2》,與馬家輝和胡洪俠合著《對照記@1963:22個日常生活詞彙》《忽然懂了:對照記 @1963Ⅱ》。
現代經典細讀系列──《還原演化論:重讀達爾文物種起源》、《頹廢、壓抑與昇華:解析夢的解析》、《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活著是為了說故事》、《推理之門由此進:推理的四門必修課》、《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

出版:時報出版

書名:誰說青春留不住

目錄:


第一輯 思考
浮世與渡世
分裂
神聖
學習幽默
兩個J字
張愛玲的另類權力
路易士的金牌
世紀末
除了看見陽具以外
空間之眼

第二輯 解惑
混蛋們
翹課
有限與無限
工作與生活
異己的消失
內在的異質空間
誰知道文革是怎麼回事
三十年輪迴
時代之傷
身分與故事

第三輯 論辨
批判與辯護
文學評論的ABC
主要與次要
「失敗主義」的左派
從十四樓上跳下來
關於馬凌諾斯基的日記
背叛自己的世代
背叛自己的性別
老狗
孤僻有理

第四輯 感慨
等待
謊言
猜測
獨處

失蹤
玫瑰
起點

第五輯 反叛
害怕與沮喪
財產
夢的力量
航行
流浪
陌生的所在
遺憾
奇妙的陽光
黃金時代
積極自由
叛逆

延伸閱讀

新制勞退分紅最新績效!勞退基金前2月收益率4.32%、勞工帳上多1.38萬...勞退帳戶餘額怎麼查?

2024-04-01

54歲突收到公司優退通知,60歲退休計畫全亂...跟資遣有何不同?勞保年金請領秘訣、職場中年關鍵9問一次看

2024-02-20

退休金要存1431萬才夠?專家傳授1招:退休後無腦月領5萬,加上勞保勞退「本金根本不用1千萬」

2024-03-03

存股50張00929...股價一路漲16→20元,重新加碼的3個理由!高股息+勞保退休金,月領4萬簡單過生活

2024-04-12

勞工退休金VS勞保老年給付,有什麼不一樣?拆解勞退新制的計算方式:簡單1招,最大化自己的退休金

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