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共有403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8
產業時事

為何這46年老牌電子廠 股價衝上近十年高點 上半年大賺83億元? 故事要從2016年說起

成立40餘年的光寶科技,於1年前正式啟動二代接班傳承,今年上半年毛利、獲利都繳出優異成績,上任1年的董事長宋明峰、總經理邱森彬究竟做了什麼?

日期:2021-09-22

職場生活

【明師觀點 | 東海超E】資誠PwC:拒當慢性病纏身的隱形冠軍—台灣中小企業人才管理的挑戰與機會

中小企業受限於資金、品牌知名度與管理專業等整體資源的限制,發生與「人」有關的問題時,較容易落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問題處理模式,長期以往這些問題終將成為難以根治的「慢性病」,以各種形式消耗企業經營的能量。

日期:2021-09-17

產業時事

政黨財務來源攤在陽光下 民進黨、時力向心力強 國民黨最有錢 最會持家的則是「它」

內政部昨於「政黨資訊網」公開個政黨2020年度財務申報書表。從申報結果顯示,民進黨賺錢能力最強,不僅收入最高、黨員向心力最強,光是政治獻金與政黨補助金就有3.8億元,黨費收入也有4.5億元。至於國民黨,雖坐擁219億元資產,為所有政黨最高,政治獻金、補助款等收入也高達12.5億元,但因財產遭凍結、欠債還款,帳上現金與銀行存款難以支付人事費。此外,時代力量收入結構來看,以黨員「小額捐款」撐起家計;而民眾黨募款能力則超越時代力量,政治獻金收入就能支應人事成本。

日期:2021-09-16

職場生活

擠破頭想進入外商工作? 「風平浪靜養不出好水手」 外商總裁最愛的人才特質是「這個」

拜耳於1958年投入台灣市場,並於1989年正式在台灣設立分公司,已於深耕台灣32年之久,今年迎來亞洲權威人力資源刊物HR Asia的「亞洲最佳企業雇主獎」(HR Asia Best Employer Award)。在各項評鑑指標中,拜耳的「尊重每位員工專業」、「提升員工對組織貢獻度」獲得高分的肯定,不難發現這些努力,都是拜耳對留下專業人才的企圖心。被問及哪類人才是外商公司最看重的人才?台灣拜耳公司總裁楊玉蘭從自身經驗出發,直言「風平浪靜養不出好水手」,面對時代與環境的各式挑戰,不斷追求學習成長的「成長型思維人才」是公司重要的資產。

日期:2021-09-09

產業時事

大同總座專訪〉要創新 不要木頭員工;搞定華映才可能發股利 組精兵、午餐特訓!何春盛大同轉骨任務

歷經慘烈的經營權惡鬥,大同的重生之路似乎崎嶇難行,身為「老大同人」的研華共同創辦人何春盛決定承擔,他做了什麼來改變大同?

日期:2021-08-04

產業時事

沒有子孫鬧分家、沒爭產、沒醜聞? 這家族坐擁2300億台幣財富、傳承七代! 原來有這些秘訣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23日在台化(1326)股東會宣布,就此卸下台化董事長職務。這等於台塑王家全面退出台塑四寶營運,不僅使台塑創辦人王永慶及王永在當年擘劃的「經營權及所有權分立」進一步落實,也使台塑王家的交棒規畫,再次受到外界注意。國內外的富豪家族常見子孫鬧分家、爭奪財產,或是不時衍生其他爭端或醜聞,但也有一些企業家族,少見上述這些負面新聞,其中之一就是估計財富總額超過2300億台幣的美國洛克斐勒(Rockefeller)家族。

日期:2021-07-29

產業時事

巴努.嘎巴暮暮:我將生命奉獻給臺灣原住民族

從臺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簡稱原權會)到邵族文化發展協會(簡稱邵文協),巴努.嘎巴暮暮一生都在為臺灣原住民族的權利奮鬥。雖已年近古稀,但一談到族群事務,他依舊生氣勃勃、雙眼清明地說:「我的生命已奉獻給臺灣原住民族。」

日期:2021-07-08

產業時事

【有圖有真相】聯發科幼兒園曝光!免費延長托育、美語舞蹈...公司幫忙帶小孩,女工程師:煩惱都放下了

今周刊編按:根據聯發科2022永續報告書顯示,2022 年年非主管職全時員工薪資,平均數為486.7萬元,中位數為374.7萬元,聯發科女性員工比例佔20%,其中研發 / 技術部門中女性員工佔全公司研發 / 技術部門比例約為 18%,高於台灣電子、電機、資工科系女性畢業生平均。追溯原因,與友善女性的職場有密切關聯。舉例來說,聯發科去年打造女性員工互助互學的社群平台,也提供了育兒與職場支持,早在2019年就設立約600坪空間的托兒空間,讓員工免於陷入「不敢生、養不起」的黑洞漩渦。以下為2021年聯發科副董事長謝清江專訪。

日期:2021-05-07

財經時事

步入戰國時代的電動車產業

19世紀,第一輛電池動力車問世,2021年,全球電動車銷售將突破300萬輛,百年以來,電池技術的持續演進,充電設施的加速滲透,電動車即將展開飛躍成長,駛向更快、更遠、更安全的未來。

日期:2021-04-16

職場生活

政大雄鷹四年登頂 姜豐年:誰來挑戰,我都傾囊相授

籃球員出身的姜豐年一直相信,「沒有好腦袋,不可能成為好球員。」他一手打造的「新創事業」政大雄鷹,就是為了證明,學生可以不必為運動犧牲學業;四肢發達,絕不等於頭腦簡單。

日期:202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