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外在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外在共有3368項結果
房地產

看似富二代的年輕人想全額貸買房,一身農夫樣的歐吉桑卻要現金買地...不動產這行教會我不以貌取人

相信大家都聽過類似的故事:有一位穿著短褲、拖鞋的老先生,走進歐洲名車的展售場裡,在場的業務員對這位看來不起眼的老先生並不怎麼熱絡,老先生卻在幾分鐘之內就下訂了一臺要價數百萬的名車,讓所有的業務銷售員瞠目結舌。或者在名牌精品專賣店裡,店員對穿著普通的顧客態度傲慢,豈料顧客一出手就買下百萬元的名牌包,讓以貌取人的店員羞愧得無地自容,這類的故事在不動產行業中也屢見不鮮。

日期:2024-03-28

國際總經

民企撐不住大裁員,外資缺乏信心,2原因顯示:中國經濟恐比日本失落30年更嚴峻!

美國華爾街、矽谷的裁員潮漫延到中國。三年大疫就已經摧毀了一大票民營企業、嚇跑了許多外資,疫情解封之後經濟未見起色,民營的製造業如科技廠、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汽車廠從去年開始減員,金融業也撐不住了,投資圈也迎來嚴峻的大裁員時代。

日期:2024-03-28

生活消費

來跳舞吧

跳舞,不只是身體藝術,更是結合運動和社交的活動。上班久坐,下班動動身體,加入社交搖擺舞、成人芭蕾、踢踏舞的學習行列,跟著老師認識不同的舞動風格與樂趣,成人跳舞課不只可以放鬆身心、對健康有益,也是探索、表現自我的另一種途徑。

日期:2024-03-27

科技

榮獲「半導體諾貝爾獎」 蔡明介:台灣不應自滿於distant No. 2 籲政府強化IC設計業競爭力

(今周刊1423)許久未受訪專談聯發科與產業展望的蔡明介,談到十年來AI產業的爆發及聯發科的大成長,他期許台灣IC設計業市值及影響力可以與日俱增,不要滿足於目前的distant No. 2。

日期:2024-03-27

科技

獨家專訪 AI巨浪下 聯發科登全球IC設計前五強 蔡明介敞心:我磨劍十年的日子

(今周刊1423)在本次輝達GTC峰會中,以車用晶片驚豔各界的聯發科,其實近來在全球科技圈的亮度絕對不輸輝達……。今年五月,有「半導體諾貝爾獎」之稱的IEEE Robert N. Noyce Medal大獎將正式頒出,今年的獲獎者,正是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當黃仁勳宣示要讓AI深入各種領域,蔡明介的獲獎理由異曲同工,過去十年,他帶著團隊實現了全球範圍的「半導體民主化」,更讓聯發科躋身全球IC設計前五強。

日期:2024-03-27

台股

鈊象、精華光學...一份薪水養一家四口,大學教師50歲滾出兩千萬存股,年領70萬股息,16年投資秘訣分享

編按:設計學博士、在國立大學設計系任教的切老,除了熱衷於設計教學,也喜歡鑽研投資,同時也是巴菲特的忠實追隨者。切老在一份薪水養一家四口的情況下,利用「能力圈選股法」建構了自己的投資組合,透過長期持有優秀公司股票,不僅靠股票還完了房貸,還投資了朋友的寵物醫院,為自己創造了更多的被動收入,更在50歲前提早累積到了自己原訂65歲退休時存到的2,000萬股票資產、年領70萬股息。他在本書中將分享他投資超過20年的經驗,告訴你該如何智慧地選股、該如何規劃屬於自己的投資組合,並靠著耐心與信心完成屬於自己的投資旅程。

日期:2024-03-26

傳產

等值300億4筆資產賣長榮海運,小股東質疑洗錢開告「張國華為首全體董事」!公司發聲:與事實完全不符

今周刊編按:長榮集團分家出包,再爆財產處分爭議,知情人士透露,長榮集團老大張國華從2022年6月19日起至2024年1月31日,連續進行四筆交易將巴拿馬長榮國際(EIS)四筆資產,以總金額約等值台幣300億的價格賣給長榮海運。其過程令長榮海運股東高度質疑這些交易不僅有非常規交易及特殊背信問題,更有洗錢疑慮,正式向台北地檢署提告。長榮海運發出聲明回應,長榮海運基於營運需求之任何投資皆經獨立專家出具報告、經審計委員及董事會依程序通過,股東針對長榮海運投資的指控與事實完全不符。另外,依巴拿馬當地政府機關登記資訊,巴拿馬長榮國際公司之董事長為張國華先生並無疑義。

日期:2024-03-25

房地產

如何避免買到凶宅?凶宅打卡4年社會記者經驗談:買房的6個趨吉避凶之道

「凶宅」是指曾經發生他殺、自殺、意外枉死等非自然死亡事故的屋宅,在日本被稱為「事故物件」,在韓國則被叫做「凶家/흉가」。

日期:2024-03-25

政治社會

蘭展吸35萬人次參觀,外銷訂單創20年新高!黃偉哲:明年再以雙展登場

「第20屆臺灣國際蘭展暨第23屆世界蘭展」今年首度以雙展模式,在臺南重磅登場,為期16天的兩大盛會,在2/24日至3/10展期期間,每日均吸引破萬人潮前往賞花。臺南市政府3/19舉辦蘭展成果發表會,由市長黃偉哲向各界說明此次雙展聯手的成果。

日期:2024-03-23

政治社會

今年會缺水嗎?供電會穩定?今年枯水期第一關考驗通過!接下來觀察重點「放這裡」

水情與電力息息相關,前2年水情吃緊,曾一度影響多國的水力發電調度,還拖累2023年減碳進度。雖然今年台灣春雨降雨量不如往年,但第一期稻作灌溉已結束,水利署評估目前已順利度過枯水期第一關考驗,接著就是要觀察梅雨季降水情形。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說明,目前剛完成一期稻作大量灌溉,整體水庫蓄水率,包括鯉魚潭、石門等不到4成,不過水利署與中央氣象局密切聯繫,並研判目前水情「審慎樂觀」,中部地區水力發電狀況也都很正常。

日期: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