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少子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少子共有1010項結果
教育

13所高中職明年恐退場,2500學生得被迫轉校…全台7縣市都有學校要倒閉,數百名教職員怎辦?

少子化海嘯衝擊校園,招生年年艱困,越來越多學校因此倒閉!媒體報導,13所私立高中職被列入「準退場」專案輔導學校。其中,苗栗縣為4校、嘉義縣市3校,台東縣及高雄市各2校,彰化縣及台南市各1校。根據教育部統計,準退場學校的在校生共2503人、教職員計331人。

日期:2024-04-01

職場

文壇巨擘齊邦媛101歲辭世!晚年搬進養生村,生前拒絕「巨流河」電影與追思會:不要拿俗套紀念我

以回憶錄「巨流河」震動華文世界的作家齊邦媛28日辭世,享壽101歲。她生前特別致電記者,表示一旦自己離開這個世界,希望大家不要特別為她舉辦追思會,「我不是一個熱鬧的人,我想我應該做一個好的表率,不要叫別人拿俗套紀念我」。她交代記者告訴親友和讀者,「我很愛大家,如果我走了,希望大家安安靜靜高高興興紀念」。

日期:2024-03-31

職場

台灣存在「青貧族」、「窮忙世代」?調查:近4成年輕人財務赤字、0存款比例6年新高!專家揭殘酷原因

雖已擺脫疫情衝擊,不過生活正面臨通膨壓力,對於青年勞工來說,為了保住職場飯碗,不僅要忍受窮忙、過勞,也無法買房,甚至不敢結婚生子,事業和家庭能否保持平衡?如果對「前途」與「錢途」皆茫然,還有時間追逐夢想嗎?心中又有哪些「夢幻職業」名單?對此yes123求職網特地進行「青年勞工甘苦談與人生夢想調查」,結果於週五(3/29)正式出爐!

日期:2024-03-30

政治社會

「我的卵子要他同意才能用」搶救少子化,單身女性、女同志不能生?《人工生殖法》擬修法

《人工生殖法》上路16年多,僅限不孕夫妻適用,也未納入代理孕母制度。多年來,國人被迫到海外接受療程,民間團體和立委紛紛高喊修法,但對開放程度產生歧見。

日期:2024-03-27

教育

中信銀豪捐1億、遠東科大改名「中信科大」!財團併大學成趨勢?一表看還有哪些企業冠名辦學

少子化海嘯衝擊校園,大專院校招生年年艱困,中信銀3/22公告捐贈遠東科技大學新台幣1億元,遠東科大週一(3/25)下午召開董事會,通過更名為「中信科技大學」,本學期將向教育部申請,審核通過後更名。

日期:2024-03-26

科技

氣候變遷造成暴雨、高溫 看天吃飯的漁民一次慘賠600萬? 靠「這招」讓土地多用,養殖戶:魚塭不只養魚,還降低成本!

台灣在能源轉型之路,如何在台灣有限的土地資源上,有效利用發揮地力,而台南是全台養殖漁業重鎮,魚塭面積近1萬4000公頃,在漁電共生發展上,又扮演什麼樣的重要角色呢?

日期:2024-03-26

教育

一筆「教育同路人」百萬捐款,讓同濟中學校長手發抖哭了…老師不支薪、董事賣房解定存苦撐,只為讓學生畢業

台灣少子女化問題影響甚廣,不少學校找不到學生面臨停招問題,嘉義縣私立同濟中學不僅招生困難,財務狀況持續惡化,學校從全盛時期的上千名學生到現在只剩下55人。2022年被教育部列為專案輔導學校,即使校長跟老師2年多沒領薪水,財務缺口仍有200萬元。校長高作屏日前發出公開信向校友求援,陸續收到善心捐款,週三(3/20)校方在臉書PO文表示,收到一筆署名「教育的同路人」高達100萬元的捐款,「校長說她拿起這張劃撥單時,手不住地發抖,眼淚不自覺地直往下流……。」

日期:2024-03-21

政治社會

社工平均起薪不到4萬、每人要服務1249人!當眾人群起獵巫後,「虐童案」破口又該如何亡羊補牢?

「虐童案」震驚各界,事件壓了3個月曝光,終究難以平息眾怒。但當社工被獵巫獻祭後,眾人是否真正看到背後的安全網破洞?

日期:2024-03-20

教育

繁星推薦連頂大都招不滿…台大、成大、清大都缺雙位數!總缺額數1713個,淡水這間大學缺最多

113學年度升大學繁星推薦管道今天公告第一類至第七類學群錄取結果,錄取率64.19%,比112學年度略增1.48%,而缺額總計1713個,則較去年增加383個。大學甄選會統計,今年包括台大、陽明交大、清大等校都有缺額,其中台大的缺額為26個,今年繁星推薦缺額數最多的學校則為真理大學,達171個。

日期:2024-03-19

政治社會

誰讓他們來不及長大?兒虐隱憂比你想得更嚴重…1歲男童那晚的哭喊,戳出兒少安全網5大殘酷真相

今周刊編按:1歲童被保母虐死事件震驚社會,殘忍行徑讓外界質疑具有高社會信任度的兒福聯盟、社工,這層保護兒少的安全網是否出了問題。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心痛不捨,該處理的都會處理,也呼籲中央、地方精進相關措施,像是提高醫療專責醫師制度涵蓋率、過渡時期安置的保母需比照寄養家庭標準,及建置保母推薦評鑑平台。行政院長陳建仁周四(3/14)也向家屬及全國人民道歉,表示會要求中央、地方提出改善措施。早在2017年7月,《今周刊》即以封面故事「誰讓他們來不及長大」探討虐童問題,雖引起迴響,然而令人鼻酸的事件仍一再發生。以下為《今周刊》2017年報導。

日期: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