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擅長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擅長共有2636項結果
職場

36歲奪金鐘、拍達賴紀錄片攀頂,頭腦「當機」7年欠債數百萬、房租繳不起…她花10年清債重生找回自我

「毀滅對人生是很重要的歷程。」2010年,廖文瑜在國父紀念館舉辦《高山上的老頑童—與達賴喇嘛一同合十》影音交響晚宴。那一夜,座無虛席,她風光得意。站在舞台上,她含著淚水,感恩一路上所有人的支持,並為自己能走到這一刻感動不已。只是,在人生最高峰的那一夜過後,她經歷長達7年的「關機」。那一年她才40歲。「晚會結束後,我就當機了,常常會傻掉、腦子完全轉不動、全身沒力氣、走不出家門。」後來,她才知道,這就是「憂鬱症」。

日期:2024-03-07

理財

窮人和有錢人生活習慣有什麼不同?哈佛研究令人變窮原因:老是在小事上猶豫不決,虧的是人生

哈佛大學曾有一個研究,指出了9個令人變窮的原因,其中,第一個原因就是「猶豫不決」。

日期:2024-03-06

科技

被譽為「下一個科技殺手級應用」,市場追捧AI Pin!昇佳、鈺太...台股7檔IC設計搶熱潮可望受惠

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2月26日開展,市場聚焦AI PC、AI手機等AI新應用之際,有「下一個科技業殺手級應用」之譽的AI Pin浪潮也來了,引爆掌上型生成式AI裝置大商機,昇佳(6732)、驊訊、鈺太、原相、矽統、鈺創、智微等「台灣IC設計七雄」積極卡位,搶食商機。

日期:2024-03-06

理財

旅行說走就走!22歲負債小資女、15年滾出5千萬存款實現「真正的財富自由」:你不需要有那麼多錢

編按:作者林薔七,在22歲時因消費超支而負債,於是發憤振作,從書中找到了自己經濟狀況糟糕、對人生失去掌控權的原因,也從此開啟了「主業+副業」同時併行的日子。5年內一路升級到運營總監,然後辭職創業,曾只用2年時間,收入翻了10倍。林薔七目前身兼教育公司CEO、企業運營顧問等數職,她的成功來自於有清晰的目標管理和極強執行力,完成了自己的每一個5年計畫。第一個5年計畫是擁有50萬元存款;第二個5年計畫是年收入超過500萬元;第三個5年計畫是擁有5000萬存款。這些目標她都一一提早實現了。

日期:2024-03-06

台股

媒體報「不要碰力積電股票」,謝金河氣炸:曾參殺人、斷章取義!搞得好像我在挑釁黃崇仁

曾參殺人!斷章取義的謬思在印度參訪途中,突然接到記者打來電話,問我要不要回應力積電黃董事長的談話?原來是媒體斷章取義,拿我的一句話去套黃崇仁董事長說,我叫大家不要碰力積電的股票!

日期:2024-03-06

國際總經

獨家專訪》 日本經濟預言家 辛辣斷言純電車末路 渡邊哲也:選美日陣營 是台灣唯一出路

渡邊哲也著作等身,以精準預測雷曼兄弟破產事件與歐洲經濟危機聞名,對台灣與全球局勢也有深刻觀察。值此全球政經與產業劇烈變革之際,本刊獨家專訪渡邊,與讀者分享在他經濟「水晶球」下的日本及亞洲未來新局。

日期:2024-03-06

理財

為什麼年收入1、2百萬的高薪家庭,也會入不敷出甚至債台高築?沒搞懂1件事難怪你賺多少都為錢所苦

大部分的人在求學期間,幾乎都沒有花時間去了解「金錢」,就步入社會、成為了大人。這導致很多人對「金錢」的取得和使用方法有著相當大的誤解。而且他們對於最重要的一件事—「金錢和幸福之間的關係」,往往只有模糊的概念。

日期:2024-03-06

情感關係

童年家暴目睹兒、對父親說不出口的話... 諮商心理師:透過空椅法、寫信…讓情緒梳理走完,跟自己和解

「最強烈也最持久的一種幸福感,來自於讓別人的生活有所不同。」人氣諮商心理師伊麗絲.桑德著作《我想陪你好好聊傷》,分享多種陪伴技巧,如鏡映、空椅法…讓人能夠協助身邊親友度過難熬的時光。只是許多人不清楚自己的感覺,或固守某些原則,又該怎麼做呢?

日期:2024-03-01

ETF

存股00878、0056、00919注意!別無腦定期定額高股息ETF:想月月領息提早退休「最適合小資族的買進公式」

如果想要每個月領息,又想要有很不錯的現金殖利率,考量到基金規模跟配息的月份,其實很多人會一次擁有三檔高股息ETF,來打造每個月領零用錢的組合,這三檔ETF 就是: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元大高股息(0056)、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

日期:2024-02-29

職場

2024怎樣走出舒適圈?每天做一件讓你恐懼的事,接著再做另外一件,然後再換一件

既然叫舒適圈,離開舒適圈當然讓人不舒服。但這正是我們應該擁抱及接納的作法,而且應該保持下去。刻意製造機會,讓自己盡可能與恐懼面對面。我訪談的每個人都提供類似的建議:每天做一件讓你恐懼的事。接著再做另外一件,然後再換一件。這個辦法讓你足夠熟悉面對恐懼的感受,把恐懼漸漸縮小成為好奇心之旅的一個小角色。我訪談的對象多半都同意,我們因為缺乏自信而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裹足不前。我們降低對自己的期許,覺得自己達不到預期目標;而且習慣和好奇的對象保持距離。我們必須勇於站出來,相信自己的能力。如果我們不相信自己,如何讓其他人相信我們呢?

日期:2024-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