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蛇年投資理財大計 P.28

蛇年投資理財大計 P.28

農曆年關將屆,在市場極度悲觀之際,受到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大幅調降兩碼利率影響,股市絕處逢生,開始反彈。不過,受到去年第四季股市崩跌打擊,市場信心仍未恢復,投資人又遇到「五千點不敢買,八千點拚命追」的窘局。

為了提供讀者一個投資方向,本刊特別在年關前舉辦蛇年圓桌會議,請投資專家就他們專長的領域,提供讀者做為投資參考,與會者認為,今年股市行情不會太好,但是,許多個股的投資價位已經浮現,即使大盤走空頭,部分個股仍有自己的一片天,值得留意。以下是圓桌會議的詳細內容,請讀者慢慢品嘗。

主持人(謝金河):去年國內股市從一萬零三百九十三點掉到四千五百五十五點,大家原本對一月的行情很悲觀,但現在看起來還差強人意,去年台股下跌五千八百三十八點,我開玩笑說,今年台股絕對不會再跌五千多點。

去年股價快速下跌,充分反映之後,在相對跌幅比較深的情況下,美國那斯達克還是有繼續往下修正的憂慮,台灣政局到今年十二月選舉後,才會穩定,國際媒體也相繼報導台灣的金融風暴隱然成形,台股雖然下跌很深,但國內的政經情勢還在調整期,今年顯然在大幅度向下修正之後,憂慮中有些生機,以大中華圈來看,台灣可能是除中國大陸、香港之外最便宜的市場。

今年剛剛開始,請諸位專家做一番展望,去年一開始是極度樂觀,最高看到一萬五千點,結果跌到五千點以下,今年則是保守很多,大家好像都看到四千至六、七千,最高沒有人超過八千點。

這次除了探討台股的走向外,也談談美國科技股在這一輪的修正對全球影響,也談談兩岸三地中國股市、香港股市與台股之間的互動,包括匯率的波動變化,就今年一整年的投資趨勢做一個探討,給︽今周刊︾讀者有一參考的軌跡。

鍾隆吉:今年股市高低點在四千至七千點


鍾隆吉(以下簡稱鍾):談到股票,就談到經濟,新政權轉換以後,國內政治還處於對立的狀態,所以過去金融與經濟上的問題就在去年顯現,大家都很悲觀,加上股價跌價的關係,會非常不景氣,一些交通建設包括北二高都因為預算被刪,可能停建,影響小型營造廠的本地員工,連帶地不動產也不好。

失業問題是新年度的嚴重問題,股票跌價造成資產縮水,與七十九年資產重分配的狀況不同,現在企業幾乎天天在過年,也就是天天為財務調度傷腦筋,今年年關最難過的是一些逾放比較高的金融機構,雖然他們要提高利率吸收存款,但卻沒有產生誘因,八天的假期民眾需要大量的現金過年,使得金融機構年關難過。

企業的債信問題,除了真正退票的公司以外,包括高科技、傳統產業都是有錢的,只是不願意還而已,因為還了一家,第二家就來了,連續下來可能引發自己的財務危機,變成有能力還利息,不願還本金,銀行也不願意去逼它,因為對大家都沒好處,企業短期的貸款今年都會得到展期,不會馬上被抽銀根,所以發生金融風暴的機率滿低的。

經濟不景氣,所以今年股票市場的價格不會很好,去年跌了將近一半,尤其高科技公司在去年九、十月之間跌掉七成,急速下跌使得融資從四千六百多億元縮減到一千八百多億元,在四大基金與國安基金的運作之後,籌碼歸屬較穩定,反彈有機會,機會是在農曆年後。

因為農曆年前有金融風暴的疑慮,這一、二天追價意願不是很高,農曆年後,新年度計畫、結算會在那時公布,加上沒有倒閉的企業,又碰上二月發股利期,二、三月反彈機率很大,但終究上去還是會下來,因為十一月又遇到選舉,四黨競爭將會很激烈,權力變化會在此次決定,加上國外股市會軟著陸,兩者交織在一起,股市反彈不會很高,低點在四千點,高點在七千點,幅度在三千點左右。

主持人:鍾董事長把區間都點出來了,但即使三千點,個股操作幅度卻非常大,對今年的投資布局,趨向保留,在保守中還是有機會,國際投資專家劉焜滉對美國非常悲觀,但以台灣來說,該如何布局?

劉焜滉(以下簡稱劉):十年前台灣跟著日本經濟腳步走,形成一個巨大的泡沫,原本就應該在七、八年前隨著資產大膨脹,泡沫就該破滅,還好當時台灣找到兩個很好的出路,一個是中國大陸積極改革開放,為台灣傳統產業創造了第二春,同時,五、六年前,美國資訊產業蓬勃發展。

台灣在三、四年前,新竹科學園區等資訊產業也茁壯起來,接上了美國高科技產業的時代,為台灣出口創造很多的成績,這就是造成台灣近幾年來景氣不錯的兩大因素,以致讓泡沫一直撐在那裡,大家都沒有去重視泡沫的嚴重性。

劉焜滉:台灣泡沫還沒有結束


直到去年台灣三月大選、美國那斯達克崩盤,美國高科技需求急速下轉,美國資訊產業在第三季明顯下滑,五、六年來一直支撐我們高成長的科技產業,隨著美國那斯達克下滑,大家開始覺得賺錢不容易,另外政權移轉,使得過去官商勾結的情事浮現。

台灣的大泡沫破滅以後,台灣的金融問題就一一呈現在國人面前,到了第四季,外國媒體紛紛說台灣會出現本土性的金融風暴,到了後面,許多人對資金需求孔急,不斷在市場找現金,整個金融機構對放款也非常保守,資金血液不暢通,造成年底的崩盤。

今年的展望,我認為台灣的泡沫還沒有結束,台灣的資產很可能在幾年內再腰斬一次,台灣金融機構或傳統產業等資產品質的惡化會加速,因為泡沫問題還是非常嚴重。

第二、雖然美國那斯達克已經跌到二千多點,華爾街分析師都認為現在是進入科技股的好機會,我則認為那斯達克還會再腰斬一次,原因一是高科技產業再也得不到便宜的資金,也沒有能力再去投資,獲利不僅不會高成長,甚至會衰退;二是,那斯達克即使跌到二千三百多點,本益比卻還在八、九十倍,假如我的腰斬預測是對的,指數到一千五百點的話,它的本益比還是超過七十倍。

一九九○年,東京股市瘋狂地漲到三萬八千多點,全世界包括美國都在笑日本,本益比已經到六十幾倍還在買,美國人是相信理論,認為本益本超過二十倍就是泡沫,既然如此,為什麼今天美國人還把自己的股票在三月十八日那斯達克最高價時,本益比買到二百倍。

傳統產業是台灣的新成長動力


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全世界的錢都轉向美國,美國的錢實在是太多了,資金寬鬆的情況很像十年前錢淹腳目的台北,大家統統把錢拿去炒股票,為了把炒股票合理化,只好講一些似是而非、莫名其妙的理論,像「本夢比」說法,我很相信經濟就是經濟,沒有分新的、舊的,公司的價值就是在它的獲利能力,哪有說越賠錢就越值錢的,所以去年二月我就認為那斯達克會是大泡沫。

另外,美國思科的市值高達四千多億美元,等於是印度國家的總所得,太瘋狂了,十年前,日本的皇宮跑一圈也不過只要一個鐘頭,那塊地卻可以買下一個加州,整個日本可以買下四個美國,這不是很奇怪嗎?

美國那斯達克泡沫如果再次發生,對台灣會產生很大的衝擊,而中國大陸現在不僅沒有崩掉,而且有越來越好的跡象,看這樣,似乎對台灣傳統產業越來越有利,會帶給台灣新的成長動力。

至於台灣的股市,過去是走日本模式,也就是用資產來作為公司的擔保價值,但台灣資產可能還會持續縮水,而高科技產業喝西北風的日子開始來了,兩個因素錯綜在那裡,需要慢慢觀察。我個人是比較中立,沒有那麼樂觀,股市價值已經反映到此,所以也沒有很悲觀。

主持人:劉先生把台灣股市結構的問題都點出來了,我想股價調整到這裡,重新來看台灣新一輪的生命力,我們請田野調查專家呂先生來談談你的看法?

呂宗耀(以下簡稱呂):從股市的投資來看,我比較樂觀,兩個月前我判斷葛林斯潘出手的兩個時機,一個是油價下來,一是美國那斯達克指數跌破兩百周均線的時候,美國購買力會形成政府的壓力。

我觀察的指標是,油價及歐元的轉強,現在歐元已經接近一比一美元,美國從歐洲吸去的資源已經開始釋回歐洲,將全世界的資金回到一個均衡的分配點上。另外,我比較迷惑的是指數的轉捩點在哪裡。

呂宗耀:不看好鎖定大陸內銷市場的產業


從美國的發展史來看, 我從來沒有看過美國的 GDP 會差距到二倍以上,從五%到二%之間,在一個高度成長的國家這是不可思議的,現在狀況是循環會縮短、波動會加大,這是我們沒有經歷過的,所以沒有人會去捉指數轉捩點在哪裡。

中國的影響會貫穿全年,以大陸目前來看,有九兆美元的國民所得,沿海地區有這麼多的人力支付台灣過去的廠商,我最在意也最擔心的是,台商以大陸做生產基地,卻以美國的品牌行銷全世界,這是我最不看好的中國概念模式。

另外,我不看好的中國概念是全部鎖定在大陸的內銷市場,大陸每一省都是一個國家,價值觀與台灣完全不同,這些廠商布局相當久的時間,還看不出有相當多的比重會讓我安心。

讓我比較興奮的則是以高林股為代表,進入大陸後,它利用大陸低成本的優勢,以自有品牌銷售全球,這類的傳統產業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會大量發酵,大家現在對高林不了解,只知道它是做工業用的縫紉機,我認為它只是開始而已,它會點出台灣與大陸連結中,最典型要走的方向。

其次,大家都把焦點放在聯邦準備理事會,假設聯準會一年修正四次,每次修正一碼,現以六.五%來看,大約調整了一.五%,市場指數會直接去反映一五%至二○%,以現在的指數反彈二成或二成半,都不值得興奮,因為股票的上漲是要來自企業本身的成長。

回到台灣來看,雖然股市還持續空頭,在一個月前有許多股票就已經走多頭,除謝社長所講的幾家公司外,通訊中也有幾家在走多頭了,今天台灣在講中國收成時,都局限在早期去大陸的邏輯中,但若沒有接上自有品牌及全球銷售網的話,這些公司的成長就有限。

最近在我走訪公司的過程中,有兩個現象讓我很興奮,第一、生產基地外移回流到台灣,因為回到台灣後人工成本沒有大陸、東南亞便宜,條件較嚴苛,逼得廠商必須要縮短生產過程,讓製程自動化,這可以在美律身上看到,美律到大陸失敗之後,回到台灣重新架構自動化製程的工廠,並回到泰國產生兩個廠的效應,從今年開始,美律一、二月會起來。

銀行合併短期是壞消息

主持人:呂先生給我們很好的選股方向,台灣在經過大幅調整之後,產生了新族群新生命力重新再燃燒。另外一個問題是,財政部主導金融機構的合併案,有人說今年是金融合併的元年,台灣過去沒有做,究竟效果如何?如果像劉先生所說資產會再腰斬一次,對金融業的衝擊會有多大?

鍾:有好幾個因素會影響金融機構合併,一是 IT 整合;二是文化融合;三是人員的安排,會有資遣的動作,四是債權整合,包括存款與放款的債權,會對債權人的信用額度重新評估,另一個債權就是逾放比率的整合。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人的問題,包括失業問題及文化融合,就像結婚不能離婚,痛苦期會很長。

台灣金融機構過多,不進行合併不行,將來合併後會有超大型銀行產生,進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金融事業開放也會帶來衝擊,所以現在正設計金融控股的法規,這是金融發展趨勢,將來的金融是超大型、綜合金融,除了原來的傳統銀行外,會有證券、票券、保險、租賃等周邊業務融合在一起。

合併會從財政部投資的銀行先開始,整合時間大約兩年至三年才會真的產生合併效應,可以從日本合併案看出,即使到現在還會產生內部派系。今年大家都認為銀行合併是利多,我則認為短期間合併對銀行來說是壞處,大家不要寄望合併消息出來後就去追股票。

當然,企業的運作與金融機構是相關的,雖然大家拚命想去大陸,但是以大陸的金融制度與交易習慣確實不是很好的市場,因為大家都認為大陸的市場很大,我們過去的企業都是做當地加工、外銷,這不是很好的利潤。

而五年、十年前進去做內銷的公司,到現在沒有賺到錢,因為大陸的交易習慣,即使賣得很好,也收不到錢,他們不認為消費一定要付錢,在國有企業運作中有很多貪汙的案件,財務不是那麼透明,不可以憑常理去分析。

金融機構要去設分行不是要做當地的生意,而是要做台商生意,了解台商在大陸的經營情況,或是可以從在大陸融資的動作中賺取利潤。若像劉先生所說,日本、美國、台灣的股票還會再跌,那麼一九三○年的經濟大恐慌就來了,如此拿美金也沒用。

投資循環縮短


主持人:劉先生所說美國科技股、台灣資產統統會再腰斬一半,今年怎麼辦?以目前的水位來看,請你標出國際投資市場的標的,順位如何排列?

劉:我先延續鍾董事長的談話,我認為投資理論永遠一樣,每次面對沒辦法解釋的狀況,像十年前台灣錢淹腳目、日本經濟大泡沫,及一年前的美國新經濟股狂飆,都會出現新的解釋,如本夢比的說法。現在跟三十年前不同的是,投資沒有國際了,循環縮短、互動加大,投資學追求本益比、EPS 的成長動力的基本理論還是會完全一樣。

主持人:美國這次高科技股價下來,會不會像日本要整理十年?

劉:美國受傷很嚴重,因為美國包括高中生、小學生都在炒股票,根據美國出來的數字, 企業家負債有十兆美元,跟美國 GNP 八兆多美元很接近,現在可能美國家庭人人都在吵架,高科技要找錢很難找了,這種情況不可能馬上改變。

主持人:有一個現象是銀行董事長辦公室比企業都更豪華、奢侈。

鍾:因為經營銀行的人大部分都比較勢利眼,結果同業一來看,辦公廳小小的就會看不起你,所以要裝潢得越有派頭。

劉:但是銀行天天被倒也看得很清楚,開賓士來借股票、準備倒人,騎腳踏車來是存款一大堆。

鍾:銀行經營過程中最頭痛的是該下決心去收人家的放款時說不了口,因為錢借出去後變成別人的,要收回來要有很大的本事。中國信託的逾放為什麼那麼低,是因為放審會是一票制,與其他銀行不一樣,十一個委員要有六個委員出席,其中一票反對這項放款就不成立。過去這幾年除了被國產汽車騙以外,其他大型企業倒閉風都沒碰過。

劉:金融業合併後,逾放會不會降低?我認為不會降低,也不會升高,只是暴露出來的會大幅增高。

主持人:帳冊更透明後,就是逼大家來攤牌。

合併提高透明度


鍾:金融合併法有一個 AMC 的制度,讓銀行縮短不良資產處理的程序, 台灣的司法制度,不良放款進去法院到完成要一年以上,所以為什麼所有銀行有呆帳準備,卻不會去沖逾放,因為逾放能沖早就沖了。AMC 出來會降低不良逾放,新的合併法也給財政部很大的權力。

合併後,不良放款絕對會攤開來,為什麼過去銀行要隱藏不良放款,是因為公家銀行過去很少提呆帳準備,因為過去預算所列的業績它要達成,否則員工績效獎金就沒有了,為了達到預算,就沒有提呆帳準備。

後來負責人四年換一次,跟日本金融機構一樣,上任後把不良資產統統蓋住,表面績效都很好,我可以從第一銀行總經理,高升當華南銀行的董事長,接收的人也不會去翻開,因為一翻開,這帳就算在自己頭上,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十年前會發生這麼大風波的主要原因。

主持人:請劉先生談談投資組合前五名?

劉:台灣比較熟悉的就是自己的市場及日本、美國、上海、香港,頂多加上新加坡、吉隆坡跟泰國,或歐洲,沒有人會去買智利、土耳其的股票。排這個東西有困難,就是因為周期很短,四、五個月就會有很大的變化。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台灣有可能會跌破四千的原因,聯電、台積電資本投資那麼大,這兩家公司就是靠折舊的,開工率若沒有滿載的話,兩三下就下去了。

主持人:不要排順位,那麼談談機會在哪裡?

劉:每個地方都有機會,像我準備二月至三月到日本大幹一場,我看它是要崩下來了,當然是去做多頭,因為日本有許多東西已經是走在世界級的,跟日本經濟沒有關係;像台灣第一季,聯電、台積電第一季的開工率會掉到九十以下,甚至是八十,整個市場會垮下來。

另外,是像呂先生所說中國概念的東西,如高林、億豐,假如市場垮下來,這些公司跟台灣經濟環境沒有關聯,他們已經找到生存的利基,不像個人電腦產業,一天到晚看戴爾、IBM、康柏吃飯的,億豐是跟美國 HOME DEPOT 合作, 美國的窗簾市場幾乎都是由它主導,跟個人電腦不同。

主持人:呂先生看得更多,他站在台灣核心競爭力,包括與中國大陸連結、台幣貶值受益的因素加一加,核心的選股戰略應該從哪裡出發?

任何行業都要區隔內部與外部價值


呂:九十年是以中國做主軸,聚集焦點投資很重要。一九九六年,德州儀器總裁在歐洲旅行時心臟病發去世,現任的總裁四十三歲繼位,他上任第一個焦點是讓人家知道德州儀器是做什麼的,是做半導體或是國防工業的嗎?一九九七年整頓完成後,他定位是做 DSP 的廠商, 定位以前,股票市值與營收比是一.五倍,相當低,去年一度到達十四倍左右,本益比四十倍。

金融合併給台灣正面的效應是財務透明化。聯電五合一後,外資買聯電的數目及集中度更大,因為它透明,所以,我認為台灣任何行業的經營要區隔為內部價值與外部價值,內部價值來說,合併不管短期、中期來說,都是走向透明、健康的路,股東會產生期待,以股市工作者的角度來看,也就是外部價值來說,我不會去碰這類型的股票。

台灣真正的競爭優勢是什麼?日本在統治台灣時一度將台灣變為圖南之翼-企圖南向的翅膀,把台灣從殖民地轉向為軍需、工業化的基地,開始釋放出日本的金屬、機械跟紡織,形成台灣傳統工業的中衛體系,其中涵蓋機械零件與電子零件包括模具開發、壓鑄跟射出,這三樣在八十七年新台幣貶值中形成一個風潮,帶領著力山、堤維西、利奇,現在這時空,這些機械的族群又開始發酵,台幣只是一個點火苗。

第一個族群是電子零件族群,它深入台灣系統代工的核心,現在看台灣的製造優勢,離不開終端產品的代工與零組件的製造。指數只是一時,這些公司會走出自己。第二個族群會在沒有製造成本的 IC 設計、軟體中產生,大量的歸國學人回來之後,具備了全球、自有品牌的邏輯。

八十八年底,每一個投信的稽核都跑來跟基金經理人講說,持股不能超過九○%,每一個卻都想超過,現在則是稽核拜託他不要低於七○%,他卻拚命低,所以這印證籌碼的歸屬在產生很大的功能,像那斯達克的修正,沒有人害怕。這一次,媒體報導的都是道瓊、那斯達克、史坦普五百,沒有人去看羅素兩千的指數是往上走的,市場總是有悲觀與樂觀的族群,對台灣中小型企業的年成長率我是不准它衰退。

呂宗耀:億豐是台灣新典範


台灣在製造業的二線廠會死掉,因美國的大廠要求台灣代工廠商要做到三點,第一是全球生產基地的製造、第二個最可怕的是五天要把產品交到買主的手上,第三加強服務。耐吉最近股價往上走得很快,是犧牲了代工製造過程的利潤,耐吉把鞋盒製造交給正隆紙業、把鞋子交給台灣的一家紡織公司去開發,這些買主如果是以製造起家的話,台灣的代工會慢慢滅亡,因為它比你還會算。

剛剛劉先生提到的億豐是台灣新典範,它從創新、研究、製造、行銷、配銷、零售, 到售後服務,八個製程中掌握了七個,HOME DEPOT 的特長是在展店、經營管理,物品只要能夠賣得出去,它不會在意價格。

台灣不論是傳統或電子產業,在代工上已經有所區隔,如果你的銷售對象是消費者的話,就要以品牌去作戰,要自己應付客戶的情緒,像光男、宏碁即是這種類型;如果以代工廠商,買方不是製造者,而是通路商等企業體的話,便會贏,像高林、億豐。

代工製造要觀察的另外一個指標就是,像戴爾自己去設立工廠,因為它認為仁寶騙它太多了,賺太多錢了。億豐則是一個新典範,剛剛社長也提到復盛,也是帶出另一個典範,無論產業的成長與經濟發展的動力,都要靠來自市場的消費能力與新產品刺激。

復盛的空壓機捉住了大陸經濟的成長,現在已是大陸空壓機最大的廠商,另外,它也捉住了新產品的刺激,打破職業球手的係數賣給業餘球手,以 XXIO 這一型的球桿打出去的響聲相當迷人,在日本銷售非常好。

高林股抓住了大陸的優勢,是自有品牌、全球化的;億豐則是新的商業模式,是一個寡合壟斷,在產業競爭中,寡合壟斷絕對優於完全競爭,它已經不是電子與傳統產業的區別了,它捉住了產業經營的精髓。往年,第一季電子產業的財測早就出來了,今年則因為能見度很低,到目前為止卻出不來。

外銷概念股不容忽視


主持人:呂先生看好外銷概念股,劉先生你要不要延伸一下?

劉:基本上我同意呂先生的講法,不過,外銷概念股最近加上匯率的變動,說小是小,因為三十元變成三十三元,但卻不能忽視,因為像億豐或復盛都有七、八千萬美元的營業額, 三元算下來也有幾億元,對 EPS 的貢獻很大,我過去幾個月認為台幣會貶值, 今年可能會到三十六元,匯率的差價對復盛在 ESP 的貢獻度有一元以上,事實上,八十七年外銷概念股也是靠這個起來的,所以不容忽視。

主持人:劉先生還有什麼看好的族群?

劉:三個禮拜前我去看做 IC 設計的義隆蔣老闆,去年跌得很慘,但他信心十足地說今年會成長起碼三成以上,台灣在 IC 設計的訂單與業績都非常好,不容忽視。

主持人:有一家聯發紡織老闆葉泉發,過去兩年銀行都抽銀根,他一火大把錢還光,以後他政策性地借一點錢,以維持信用往來,之後又把桃園廠關掉,現花了二十幾億元在竹北高速公路旁蓋一個廠,全部是自動化設備,人工很少,現增加一千萬元的獲利。

由於機器很新,現在沒有一家加工廠是它的對手,股本三十幾億元,庫藏股買回來後,市場幾乎沒有流通,只剩下一、二百張,台灣的傳統產業結構改善,競爭力也在提升,在股價調整中,它創造了新的生命。

傳統股被賣過頭


鍾:台灣是因為法令的關係,這種股票在歐美各國是投資銀行最好的對象,我把它買下來,把資產賣掉後,負債還完,說不定一股還有剩下十一、二元的現金。

股票跌到這個節骨眼,這種已經跌到三、四元的東西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一般投資人放久,一、二年就會有一倍的利潤,銀行兩年最多也不過一○%而已。要選擇有正當利潤的公司,因為這些公司是不被注意的,像大亞電纜,它做光纖,每年都賺五、六毛錢,現在股價只有四、五元,這個行業是不會被取代的。

劉:由於缺資金,傳統股被賣過頭的很多,過去每遇到崩盤時,買到很便宜的股票撐個幾年就會變成元寶,這有個盲點,四十年來台灣的資產一直在成長,靠資產來創造公司的價值,但是資產要再膨脹,起碼三、五年內沒有機會了,撐越久公司越爛。

主持人:這些現象在電子產業比較容易發生。

劉:︽今周刊︾的讀者要好好思考我的問題,就是過去四十年來,資產只會漲不會跌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傳統股的淨值是沒有意義的,應該找像呂宗耀所講的有成長利基的股票,只想碰碰運氣拗久了就是我的,想法風險太大了。

呂:我補充劉先生講法,市場的投資有兩種,分別是價值與成長投資術,有一群人很喜歡價值投資,但它有極限,極限的接手不知道在哪裡;成長的投資,則是重視營業額的成長與股東權益報酬率的增高,是推動一家公司長期走高的原動力。

價值投資在這兩者之間很弱,除非不是在股票市場的投資人,而是以定存作為投資工具的人,價值投資很適合他,如果是屬於在股票市場打轉的,成長投資會比較適合這類族群。

我要強調的是,今年的焦點不是在傳統這一塊,高科技二三、二四、五三、五四,我們還是要著墨,現在的個人電腦不再是主軸,變成只是上網的工具,大家要求的是頻寬,美國 SBC、道瓊的成分股,從來沒有在台灣下過單,現在卻一次下四十萬美元 ADSL 的東西給台灣的廠商,告訴我們,整個高科技在往下修正中,因為個人電腦功能的改變,誰能著墨 ADSL 領域誰就能勝出。

呂宗耀:振發、漢平的故事值得留意


另外,在後電腦時代中沒有標準化,因為資訊家電沒有標準化,所有的 IC 設計公司強調的是效益、成本的下降跟速度,在軟體設計過程中會減少犯錯,其中思源就是如此,它有自有品牌、又是全球化,占市場二○%,沒有競爭對手。

像虹光,做掃描器這麼成熟的東西,它整個經營團隊是從全友、力捷出來的,當初還幫力捷代工, 這麼成熟的公司,卻還能兩度調高財測,稅前 EPS 快達七元,它的故事值得研究。主要它是找到自己成長的模型,而不是只捉住製造這一塊,九十年的投資是眼光跟專業的投資。

鍾:我認為各行各業都有它的價值,就像好學校也有壞學生,壞學校也有好學生,高科技中也有傳統行業,傳統行業也有好公司,不能說是哪一種行業比較好,因為投資者是全面的,在好的市場中,再壞的股票也會漲,在壞的市場中,再好的股票也會跌,連威盛一直都在成長的股票,也會跌。我覺得能賺錢就是好股票。

主持人:呂先生是否有看到令人興奮的標的?

呂:OTC 市場還是要回到股東權益報酬率來看,我不止提三次股東權益報酬,因為在今年能見度這麼低的情況下, 還是要務實。 OTC 的振發,雖然做的是 STB(視訊轉換器)機殼的代工, 它卻能抓到六成市占率的大廠,未來寬頻 ADSL、Cable model 都會整合在 STB 中, 它不在個人電腦或筆記型電腦衰退的趨勢中,而是自創了另外一個 story,如此以股東權益報酬率去抓,而不是以從產業來看,會是今年上半年的方向。

漢平,一到十二月 EPS 將近四.五元, 它是做亞洲音響中低階的東西,股東權益報酬從個位數、到十一,今年得達二十。以前在︽今周刊︾提到盛達,做的是ISDN,跟個人電腦也無關,是傳輸的電訊網路,主要市場在歐洲,歐洲人有個奇怪的習慣就是不喜歡大興土木、 鋪纜線, 所以它又獨立於 ADSL、Cable model的邏輯,ROE 又很高。在資金潮恐懼下,從股東權益報酬中去挑選經營實力佳的公司,絕對會一支一支出來。

劉:在資產縮水的時代, 衡量一家公司的指標有 ROE,另外一個是 ROA (資產報酬率),ROE 說簡單一點就是每股賺多少錢,股東權益就是除了股本外,擺在公司裡面的錢,這個時代只能用這個角度來衡量公司的績效。OTC 的大毅被誤為是 MLCC,以致去年也跟著垮掉,其實它做的是電阻晶片的。

鍾:去年能夠賺到四、五元,股價被下殺到二十幾元,今年還可以賺二、三元水準的話,都是可以投資的對象,因為它們的本益比不會很高,所以對股價反彈力量就會很大,像旺詮、漢磊都是滿好的對象,今年大家雖然不是看得很好,但去年賺四、五元,今年不至於賠本。

謝金河:注意營收衰退 股價不跌的股票


主持人:去年第四季,大家拚命砍業外,殺一些轉投資股票來潤飾帳面,所以我提過一個觀念是,股價跌下去,本業不行股價會徹底反映,去賣一些轉投資股票,對股價一點好處都沒有,只是虛擲實力,去年股價調整完,面對今年全新的局面,今年作帳的現象沒有了,反而賣壓減輕很多。

去年第四季,股價下跌得太快、太猛,幾乎都將今年第一季成長衰退的現象反映進去了,所以今年也許會產生一個現象就是說,每個月的營收都衰退,但是股價都已經不太會跌,今年第一季下檔空間有限。

呂:我再補充一下社長的話,現在傳統在漲的股票裡頭,許多阿貓、阿狗的股票都在捉復盛、高林、億豐的邏輯,這很要命。投資者應該從傳統中看它的負債狀況,而不是只看外銷概念,外銷中也有好跟壞,沒有人去講負債比,都只說他們只有十多元。

我想利用這次機會,談談我昨天所接觸的最新訊息,美國去年成長的最大動能來自網路與通訊,昨天思科出現第二次的修正,第一次的修正是在反映十二個月的庫存,思科主要的訂單是來自新進、年輕的產業,大家擔心明年的庫存可能不止十二個月。

根據國外六家機構最新的研究調查報告顯示,今年手機預期最高是六億支、最低是五億支,平均約五億五千支左右,平均成長在三○%到三五%左右,但其中野村報告有一個曖昧的地方,手機成長預估有五億二千支,零組件的需求則是四億套,也就是第一、二季要去消化一億套。

我主要講的是,通訊走出它自己的路了,以阿爾卡特來說,八十九年銷二千一百萬支,野村估兩千七百萬支,成長約三成,阿爾卡特在去年股價修正過程中,相對抗跌,很強。現在它丟給台灣美律的是三千七百萬支,與野村估計的差距很大,有些通訊廠商在成長趨緩的過程中,成長還是持續往上走,台灣誰能捉到這些源頭,誰就能勝出。

就像台灣有一家 PCB 大廠,接到朗訊基地台的板子, 許多人都搶進買它的股票,可是他們沒有去看,它其實是往下修正的產業,他們卻去捉住它的尾巴,這種邏輯今年一定會發酵。

延伸閱讀

勞工退休金VS勞保老年給付,有什麼不一樣?拆解勞退新制的計算方式:簡單1招,最大化自己的退休金

2024-04-08

新制勞退分紅最新績效!勞退基金前2月收益率4.32%、勞工帳上多1.38萬...勞退帳戶餘額怎麼查?

2024-04-01

退休金要存1431萬才夠?專家傳授1招:退休後無腦月領5萬,加上勞保勞退「本金根本不用1千萬」

2024-03-03

54歲突收到公司優退通知,60歲退休計畫全亂...跟資遣有何不同?勞保年金請領秘訣、職場中年關鍵9問一次看

2024-02-20

存股50張00929...股價一路漲16→20元,重新加碼的3個理由!高股息+勞保退休金,月領4萬簡單過生活

202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