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訊普及的當下,你我身邊,還是會出現不熟悉電腦、手機、平板等工具的親友,尤以銀髮族為最。
這些讓長者頭痛的數位問題,該如何解決?
在台北市萬華區新忠里五坪不到的小小電腦教室裡,八十七歲的張望豪,熟練地操作著繪圖軟體PhotoImpact,「這邊可以加花、這邊加字……。」
從二○○九年開始,張望豪每周開課,至今已有八年,累計教過將近兩百名學生。今年因為新聞報導暴紅,還有人遠從新北市土城區慕名而來──這些學生,幾乎都是六、七十歲以上的長者。
張望豪六十五歲退休後,到文化大學進修推廣部學電腦,一學十餘年,「我學到老師沒有東西可以教我!」他笑瞇了眼,布滿皺紋的雙手,很熟練地操作滑鼠、投影機。前幾年眼睛還好使的時候,他會用Word軟體,一字字敲出厚厚的一大疊講義,有教繪圖、文書處理,甚至有影像剪輯。
數位落差現象 長者排斥學習 世代比區域差異顯著
「這張是賀年卡,學生做的!」他得意地一張張秀出學生的作品。自己做的圖片、賀卡,他拍下後,會用LINE傳給親友,「長輩圖」透過網路的無遠弗屆,傳到每一個人的對話框。
張望豪是一個非典型案例。因為,在台灣,多數長者對於數位工具感到陌生、排斥。《今周刊》調查全台灣數位發展三至五級的鄉鎮區發現,在數位落差的問題上,「世代」可能比「區域」差異更加顯著。
-
數位發展三至五級鄉鎮區:由國家發展委員會訂立,數位發展程度較佳的都會多被歸類為數位發展1至2級區域,偏鄉則多在3到5級。
即使智慧型手機普及,但隨著年齡增長,沒有任何聯網裝置的人口比率會明顯增加;偏鄉地區通常高齡化較嚴重,影響整體數位發展程度。
另一方面,年齡也會影響受訪者對電腦課程種類的喜好,年輕人對於「影像編修」、「網站設立」等行銷課程,以及線上自修等「教育」課程比較感興趣;相較之下,中老年人則對「資訊」、「醫療」方面的實用課程比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