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尋找台灣的國際競爭力 P.54

尋找台灣的國際競爭力 P.54

全球最大的電腦廠商 IBM 與國內最大的電腦廠宏碁電腦在六月七日共同宣布將達成策略結盟,成為 IBM 在全球生產製造的布局中, 第一個結盟夥伴,也是亞洲的唯一。


這個結盟關係,也使 ACER 與 IBM 由單純的代工躍升為技術、製造的全球一線大廠。由於這項策略結盟的總金額可望達到二五○億美元,幾乎將近台幣一兆元。這是國內單一公司與國際大廠最大金額的合作案。一方面更進一步肯定了台灣電子業具有世界級的競爭能力,另一方面,宏碁的想像空間也變得格外寬廣,自然會影響股價。


宏碁鞏固全國第一大民營製造業寶座


因為宏碁從發展自有品牌,進而到獲得 IBM 肯定, 全力挺進代工業類,這使得宏碁今年預估一二○○億元營收,獲利五○億元的目標,變得一點也不困難。而從中期角度來看,宏電進入公元二千年,全年營收很有機會一舉越過二千億元大關,更加鞏固宏電在國內第一大民營製造廠的地位,而且獲利目標可能由五○億元大幅躍升到一二○~一五○億元之間。而長期來看,高科技產業整合與結盟速度加快, 在 ACER 與 IBM 結盟之前,IBM 也與 DELL 電腦簽下一六○億美元的技術授權合約,與網路儲存媒體大廠簽下三○億美元的技術授權合約,IBM 動作加大,宏電成為 IBM 在*w頭號結盟對象, 勢將使宏電加速跨進國際舞台,長期而言,宏電可望成為國際級大廠。

除了短中長期三個目標外, 宏電虧損多年的北美子公司,如果與 IBM 結合,且更進一步整合的話,長期以來造成宏碁業外必須提列損失的部分,可望獲得改善。而在此之前,宏電突然宣布將虧損累累的德碁半導體交給台積電經營,目前雙方並針對合作結盟的細節達成協議,台積電可能耗資一百億元以上,買下德碁超過三成的股權。

這項合作計畫對盤整已久的國內股市有如打下一劑強心針,台積電股價擺脫一二一元以下的盤整,直接跳升到一三○元以上,而集各方利多於一身的宏電漲勢更是凌厲。五月間,高鐵董事長殷琪將名下全部的宏電持股申報轉讓,使得宏電股價一口氣跳至四三.八元, 如今在宣布與 IBM 結盟的消息激勵之下,股價已大漲到六一.五元。宏電與台積電連袂大漲,使原本陷於七千五百點上下震盪整理的行情,終於掙脫七七○三的壓力區,全力向八千點的目標區挺進。


企業購併、結合已成必然趨勢

不論是 IBM 與 ACER 的代工長約,或是台積電與 ACER 的德碁策略聯盟, 市場上以十分強烈的態度正面來肯定這兩個結盟動作,可以看出企業的整合有多麼重要。

宏電去年營業額九七九.三七億元,是僅次於中鋼的國內民營第二大製造廠,今年宏電營收目標一千二百億元,已可穩居國內民營製造業之首。而宏碁也因為技術優勢與規模夠大,才有資格得到 IBM 青睞,成為 IBM 在亞洲的唯一結盟對象,這個結盟,不但使宏碁奠定了在國內資訊大廠地位外,也間接宣告宏碁具有世界級的水準。

台積電與宏碁在德碁的策略聯盟一事,一方面是張忠謀幫忙施振榮解決了這兩年的燙手山芋。德碁本是宏碁與德州儀器合資的工廠,是專業的 DRAM 廠,近兩年德碁每年都虧損超過五○億元,美商德州儀器一年多前退出,留下宏碁集團獨撐大局,由於 DRAM 價格慘跌,德碁的營運狀況一直沒有起色,假如硬著頭皮撐下去,宏碁必須把每年獲利用來填補德碁的虧損,如今台積電產能滿載為患,德碁一旦加盟台積電,可以轉型為專業代工廠,一方面可紓解台積電的產能,另一方面也可使施振榮的沈重擔子得以卸下,這是雙贏的策略。

再從另一個角度看,台積電因為產能滿載,不得不以策略聯盟的方式拿下德碁的經營權,可以看出台灣的晶圓代工經過十幾年來的發展,不僅具有國際級的水準,且在專業分工趨勢下,晶圓代工廠實力愈來愈強,未來幾年預期國際大廠都將來台灣尋求代工。 這次 IBM 與宏碁合作,在半導體的部分,也有可能與台積電合作,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甚至揚言,INTEL 將來也可能在台灣尋求代工。



晶圓代工與 DRAM 命運兩極


同樣是半導體,可是在晶圓代工與專業 DRAM 廠命運卻兩極,在晶圓代工的部分,台積電從建廠以來,獲利一路發,股價也跟著水長船高。另一個晶圓代工集團聯電,從聯電到聯誠、聯嘉也都是處在獲利狀態,可是生產 DRAM 的大廠卻得每年都忍受虧損,除了德碁號稱虧損五十億元外。世界先進、力晶、南亞科技到茂矽虧損金額都不算小。這是因為台灣 DRAM 沒有國際競爭力。

過去兩年來,美光( MICRON )全力整合美國 IC 廠,成為世界級的 DRAM 大廠,而南韓除了三星電子獨霸全球外,現代與 LG 的半導體部門合併,產能超越三星。 結果在 DRAM 領域,美光、三星及 LG +現代成了三足鼎立的霸主, 其他DRAM 廠因為規模不夠大,在 DRAM 殺價中,能夠免於虧損已經很幸運了。

南韓的 DRAM 整合成三星及現代+ LG 兩大集團。台灣的晶圓代工產業也在優勢競爭的考量下,逐漸串聯成兩個大集團,一個是張忠謀領軍的台積電集團,除了母體核心事業台積電之外,台積電再轉投資世界先進及美國 WAFERTECH,如果再把德碁納入版圖,台積電集團下轄四家半導體公司。

而曹興誠領軍的聯電集團,除了以聯華電子為軸心外,又納入聯誠、聯瑞與聯嘉,除了聯瑞因火災受創外,聯誠與聯嘉都處在獲利狀態。去年聯電進一步購併合泰,使聯電下轄五家半導體廠、國內晶圓代工呈現兩大集團分庭抗禮之勢,由於雙方輸人不輸陣,彼此產生良性競爭,技術能力也就愈來愈強。

晶圓代工在兩大之外,第三勢力生存空間變小。未來可能殺出重圍的第三勢力恐怕要期待華邦與世大積體電路,半導體產業,尤其是晶圓代工,不論是資金,或是技術,門檻都很高,將來若要在晶圓代工中闖出一條血路,非得與曹興誠或張忠謀結合不可。這次施振榮洽請張忠謀幫忙,已可看出這個未來新趨勢。


「大者恆大、強者更強」


半導體產業已是全台最具競爭力的產業,不論是張忠謀或曹興誠都在產業的整合與提升競爭力上卯足全力。其他電子產業也可以看出大者恆大的集中化趨勢。例如筆記型電腦去年台灣製造六百萬台,不過廣達、英業達、仁寶、宏碁及華宇這五大廠就囊括了三六○萬台,占了總生產量的六成,其次的二級大廠包括藍天、倫飛、大眾、致勝、神達等又占了一五○萬台,約占二五%,剩下的才由一、二十家小廠瓜分一五%的產量,在這種情況下,以第六大廠大眾每年損益兩平來看,二級廠都難逃虧損的命運,小廠自然非賠大錢不可。

今年筆記型電腦面臨空前大殺價的慘烈局面,可是華通獲利雖衰退,但仍屬高獲利,其他如楠梓電、燿華、敬鵬、金像、耀文都可算是差強人意,至於小廠生存空間相對就更小了,監視器產業去年只有明碁電業績勉強可以,第二大廠源興就慘賠了十幾億元,中強、美格、華升都是大虧損,很清楚可以看出監視器是艱苦工業,產業面臨艱苦競爭之下,合併與整合,全面提升競爭力是不二的法則。

在傳統產業中,塑膠石化產業的整合最值得稱道,台塑六輕廠經過六年施工,今年開始試●營運,到了公元二千年將全面運轉,六輕廠在麥寮建廠,總面積約二五九一公頃,是林園工業區(三八八公頃)、大社石化工業區(一一五公頃)及頭份石化工業區(九六公頃)的四倍多,除了相關中間原料廠外,還包括獨立發電廠、麥寮港、汽電共生廠、重機廠及鍋爐廠與輕油裂解廠,從一九九九年之後,台塑集團以四千億元的投資,為跨世紀的石化王國奠定不可搖撼的地位。況且,今年石化產業否極泰來,台塑五月營收可達三六‧五億元,創下歷年單月新高,而南亞營收也達八十五億元左右,也是歷年新高,顯示台塑六輕廠的效應正逐漸顯現。

台塑六輕廠的核心公司是台塑石化,由台塑、南亞、台化、福懋及中纖共同投資,從建廠迄今,台塑石化大多處在虧損狀態。去年虧損金額是三‧三億元。台塑石化一開始資本額是二七五億元,八十七年增資到四二五億元,今年台塑石化再辦一次增資,資本額將增至六○○億元,只要石化景氣揚升,台塑集團競爭力自然脫穎而出。



五大石化大廠進行集團整合


石化集團的整合其實從聯聚集團開始,兩年前,英商艾利仁集團逐漸撤出台灣,台聚與聯成成立聯聚投資與台聯投資拿下華夏、亞聚與台達化工的經營權,使得國內石化五家大廠進行有效的整合。例如台聚持股七八‧八%的台聯投資控有四‧四八%的華夏股權,也控有七‧六五%亞聚股權,另控有七‧六四%台達化工股權,這個合併與整合,今年已逐漸產生正面效益,除了石化景氣好轉,今年台聚等五家公司業績有所成長外,華夏持股八○%的台灣氯乙烯,在關閉頭份廠之後,從去年下半年起公司虧損金額大幅減少,今年再辦減資增資,台氯到四月已轉虧為盈,台氯轉虧為盈,華夏負擔減輕,今年來股價漲上三○元,塑化產業從台塑六輕開始進行有效整合,進而到台聯與聯成促成華夏三寶的整合,都使得產業競爭力明顯上升。

從電子業到塑化產業,透過整合提升競爭力,已成了股價揚升的有效推升利器,放眼台灣產業,水泥、食品、營建很難登上大雅之堂,短期間很難構築全球競爭力,另外,證券與金融距離全球化目標仍遠,不過合併與整合是有效提升競爭力的手段。以證券業為例,外資今年積極逐鹿台股,外資證券公司紛紛登陸台灣,而本土券商,一方面面臨經紀部門手續費的惡性殺價,一方面又有網路券商瓜分大餅,不積極整合恐怕沒有明天。今年來,報載富邦與環球可能合併,又有傳說台証與大華,不過後來證實只是虛驚一場,今年勢必是券商合併與整合最關鍵的一年,誰的速度走得慢,勢將嘗到苦頭。

再看金融機構的合併,李登輝總統已講得很清楚,要提升銀行競爭力,銀行非整合不行,以目前中小企銀林立,像高企、東企、中企,甚至是南企,若不透過合併增強競爭力,像高企、東企年年虧損,根本沒有明天,新銀行也是如此,銀行合併嚷了很久,這次台銀與華銀的合併是個好主意,但美夢能否成真,恐怕還有得等。

股市飛越七千八百點後,投資人可以從台灣產業的全球競爭力來著手,競爭力愈強的公司,股價愈容易有搶眼的表現。因此,今年來,除了電子股外,一般傳統產業由長榮、遠紡、中鋼、台塑、南亞、台化等雀屏中選,外資逐鹿台股正是看中了台灣產業的全球性競爭力。

延伸閱讀

「爸爸,我什麼時候能有自己的房間?」工作12年才年收入破百萬,45歲國中老師:人生似乎是一場空

2023-07-12

夫妻倆苦一點也要投資兒子求學!60歲退休工程師教會我:窮人和富人對於「累積財富」的最大差異

2023-07-26

食品廠採購45歲擁3房辭職開Uber:買房強迫儲蓄,要不然沒結婚就把錢揮霍光光,那怎麼辦?

2023-08-07

台積電從688元到現在,她帳面就少8位數獲利...該繼續抱嗎?中年人想安穩退休別犯「這個錯」

2023-08-09

「與其一直付租金,不如買個老公寓都好...」7年級運將聊25歲時買房:哪時候房價不貴?都是咬牙下決定

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