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代工五虎 誰能勝出?P.46

代工五虎 誰能勝出?P.46

筆記型電腦大廠英業達宣布七月營收遽降至三一‧八億元,與六月營收五八‧二億元相較,呈現相當大幅度的衰退,一時之間市場傳聞四起。英業達股價也連跌三支停板,一直享有百元高價的英業達,股價一口氣掉到七○元才暫時止跌。

英業達一直是美國康柏電腦最大的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在九○年代能快速崛起,為康柏電腦生產商用筆記型電腦是英業達制勝的關鍵。在民國八十三年以前,英業達的主力產品在翻譯機與計算機,但是筆記型電腦開發成功,英業達成為康柏在台代工重鎮後,英業達營收從八十四年的一二七‧五九億元到八十五年達四三五億元,此後連續三年英業達一直維持四百億元營收。今年上半年英業達還創下三一○‧三五億元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五一‧四%,沒想到下半年一開始,英業達營收即傳警訊,問題到底在哪裡?


五大代工公司股本同步跨越百億門檻

今年有五家重要代工公司在完成增資後,股本不約而同都跨過一百億元的門檻,它們分別是主機板的龍頭老大華碩的一一四‧六四億元,筆記型電腦的三傑,廣達股本一一五‧九五億元,英業達一一四億元與仁寶的一一七‧一二億元,及連接器大廠鴻海的一○五億元。

這五家笑傲九○年代的公司,各具特色,其一是他們都接到國際大廠的大單,例如 INTEL、COMPAQ、DELL、PH 等都下單給這些大廠。 其次則是他們都利用接到大廠訂單的機會快速擴廠,亨受到九○年代最甜美的飛躍成長果實。三是他們都是產業的一方之霸,例如華碩成為主機板龍頭,鴻海則從模具廠成為連接器大廠,廣達、仁寶與英業達則是筆記型電腦的前三傑。這種接到國際大廠訂單,快速擴廠、強化競爭力,造成大者恆大的現象,幾乎是九○年代台灣企業發展的主流。而有搭上這班列車,跟沒有搭上這班列車的企業,命運迥異。

如果以民國七十九年與民國八十八年上市公司市值排名,最能看出這個趨勢的變化,民國七十九年台灣股市飆上一二六八二空前最高價那一刻,國內總市值前十名的公司分別是國壽的六一六二億元、中銀以五六○四億元居次、中鋼以五四八○億元排名第三,四至六名則是三商銀。

七十九年前十大市值的公司,有七家是金融機構,只有三家是傳統產業,中鋼、台泥與台塑代表傳統產業的龍頭,排名在十一~二十名的公司有亞泥、南亞、遠紡、台化、長榮、裕隆、永豐餘、太電、華隆及華新,他們都是那個產業數一數二的大廠,例如,遠紡、台化、華隆代表化纖業,永豐餘代表紙業,太電與華新代表電線電纜,長榮代表航運,裕隆則是汽車業代表。而電子業卻無緣挺進前二十名。其中排名最前面的是今年才改列電子的大同公司,當年市值五二七億元,最純正的電子股是宏電,七十九年市值排名四十三,只有三二九億元,而目前在IC 產業扮演極重要角色的聯電市值只有二七五億元,排行是五七名。 可見,在民國七十九年台灣的電子股根本是無舉足輕重地位,宏電與聯電都是二、三百億元的中型企業。

可是只有十年光景,過去由金融機構及傳統產業位居要津的現象,已完全改觀,我們用八月七日股市的收盤價為基準來算目前的市值排行榜,赫然發現十年產業興衰簡直就像是一場革命般的翻天覆地,民國七十九年十大市值公司,如今只剩下國壽、中鋼、開發與台塑四家留在榜內,其中國壽退居第二,開發由第九擠到第六、中鋼由第三退至第十名,台塑則從第十進居第九,從原先榜外進據第七名的是南亞,其餘都由新銳電子業盤踞。


「代工」族群躍升為台灣產業龍頭

躍升榜首的是 IC 晶圓代工的龍頭台積電,晶圓代工的老二、聯電成為第三大市值公司,而華碩則以三七三七億元進居第四名,廣達以三七三三億元奪得第五名,中華民國前五大市值公司,七十九年是金融機構囊括四席,現在則是電子業囊括四席,金融機構僅剩代表性的國泰人壽。不論是台積電、聯電、華碩或廣達,他們得以在九○年代快速崛起,這個快速成長的根源來自為國際大廠代工,其中台積電與聯電是晶圓代工,而華碩是主機板,廣達則是筆記型電腦。若說九○年代推動台灣企業飛速成長最大的一股力量,則國際大廠下單,請台灣科技大廠為他們「代工」,應是不遑多讓。

因為從這個觀念往下推,這幾年大得起來的企業,幾乎都與「代工」有關,例如躍居市值第八的鴻海是國內最大的連接器大廠,郭台銘從模具起家,居然以生產連接器成為國際級大廠。至於第十一名的宏碁除了自有品牌受挫外,其實是 IBM最大代工廠,第十二名的日月光則是最大的 IC 封裝廠,第十五名的仁寶則是記型電腦代工,假如把由市值一千多億元急掉到八四三億元,市值掉落到第二十六名加進來,國內的電子業大廠,要讓規模愈來愈大,代工是很重要的成長動力。

短短的十年之間,台灣產業的發展就如此之大,那麼十年之後,台灣的產業生態又會變成怎麼樣?九○年代﹁代工﹂的觀念無限延伸,這是促成台灣企業最大一股成長力量,因此,台積電與聯電可以因為晶圓代工成為台灣超級大企業,下一個世紀﹁代工﹂的觀念是否無遠弗屆繼續延伸?我們來觀察鴻海、仁寶、華碩、英業達及廣達這五家因為代工走紅九○年代的企業,他們如何持續九○年代快速成長應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這五家公司都在八十年代陸續上市,其中鴻海是在八十年股票上市,仁寶是八十一年上市,英業達與華碩則都是在八十五年上市,廣達最慢在今年才上市,儘管上市時間有快有慢,但是因為幫國際大廠訂單,過去十年他們都有非常耀眼的成長軌跡。


鴻海飛躍成長 廣達後發先至

例如鴻海八十年股本僅八‧○三億元,營收只有二三‧○七億元,每年獲利都是兩億多元,從八十年到八十二年鴻海還是度小月格局,到了八十三年鴻海成長漸顯著,營收達六六‧一億元,稅後純益達六‧二七億元、八十四年以後鴻海營收跨越百億門檻,稅後純益越過十億元大關,此後開始進入飛躍成長期,去年鴻海全年營收三八二‧八四億元,稅後純益達五五億元,EPS 達七‧四九元,今年上半年營收仍達二二二‧三五億元,成長幅度達四四‧四%,到目前為止,鴻海仍是快速成長的一年。鴻海總市值達一八七八億元,是繼華碩、廣達外,將來在市值成長最具黑馬姿態的一家。

後起之秀的廣達,更是創下最慢上市,但在上市後,市值直逼五千億元大關的新紀錄,廣達迅速暴起,也使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成為年輕人心目中的偶像。

在民國八十四年以前,廣達仍只是一家小公司,資本額剛從五億元增加到一○五億元,那一年廣達全年獲利只有二.五九億元,EPS 只有二.四六元,跟一般司相較,一點也不起眼,沒想到八十五年起,廣達的筆記型電腦發展突破瓶頸,八十五年 EPS 到達八.七二元,此後連續兩年出現驚人高獲利, 八十六年 EPS達二五.九三元,八十七年為二一.五三元,這兩年廣達高獲利、高配股,在顛峰狀態,廣達股票上市,竟創下八五○元的新紀錄,市值超過四千億元,令市場刮目相看,今年六月廣達筆記型電腦突破二十三萬台,營收超過八十五億元大關,達八五.八六億元,創下電子業上市公司有史以來單月營收新紀錄,廣達堪稱是八十八年最風雲際會的上市公司。

從鴻海、仁寶、英業達,到華碩、廣達這五家公司都是在八十三年以後,因為接到國際大廠訂單,開始步入高速成長期,此後在八十五年到八十七年進入成長期的顛峰,今年則開始出現變數,其一是英業達走過上半年高成長後,到了七月營收銳減,是不是與 COMPAQ 合作關係有關,各方矚目。主機板大廠華碩,今年三月創下單月四二.五一億元營收之後,第二季營收連續三個月呈現衰退局面,四月為三九.七億元,五月為三六.三六億元,六月為三五.九三億元,這是華碩自從股票上市以來罕見的局面,似乎在主機板上成長的力道減弱,而下半年華碩在筆記型電腦、高階伺服器、CD-ROM 等產品轉型是否績效立見, 將是華碩能否開展第二階段大成長的關鍵。而筆記型電腦大廠廣達在六月營收創八十五億元新高後,七月營收只有七○億元,顯然成長力道仍不甚穩定。唯一仍能穩健成長的公司似乎只剩下鴻海與仁寶。


不斷開拓新產品以維持高成長

這五家在八十五年~八十七年高速度成長的代工明星,進入八十八年逐漸受到考驗,面臨業績成長壓力的手段必須力求新產品或新技術的突破,例如鴻海從連接器進入到準系統,目前準系統出貨量每月已超過一百萬台,準系統對鴻海營收的貢獻已經與連接器在伯仲之間,鴻海也致力在其他組裝產品上力求突破,鴻海從模具起家,如今跨進準系統,雖然時間很短,卻很快成為國際級的超級大廠,華碩則從主機板, 轉進筆記型電腦及伺服器,仁寶則將原來的 CRT 監視器轉化為LCD 監視器,並積極爭取東芝等大廠訂單。英業達則從商用筆記型電腦增加伺服器、工作站及商用桌上型電腦等。在這個轉型過程中,進入新領域是否還能維持一貫強勁競爭力,當是下一波發展的關鍵。

以華碩來說,民國七十九年華碩以宏碁集團為班底,切入主機板領域,由於這個團隊已從宏碁學到很多失敗經驗,重整旗鼓另組公司,根本不必繳學費,再加上INTEL 全力培植,華碩迅速暴起,可是華碩切入筆記型電腦,並沒有經過繳學費階段,華碩第二季月產約一.五到一.八萬台間,下半年可能月產到三萬台,明年是否能達成年產一○○萬台目標,恐怕變數仍大,另外伺服器的情況亦然,華碩能否保持一貫好的手氣,值得拭目以待。而在主機板的部分,INTEL 昔日全力培植華碩的局面也有了變化,INTEL 也拉了技嘉與微星一把,這是華碩不可不面對的變數。

而對於經營者與團隊來說,目前鴻海的郭台銘、仁寶的許勝雄、華碩的施崇棠、廣達的林百里,及英業達的葉國一都值五十多歲的人生盛壯之齡,都在經營老到、最具爆發力的人生階段,鴻海的老闆郭台銘以廠為家全力投入工作,他每天投入工作時間極長,延攬人才不遺餘力,鴻海在他領軍之下,攻擊力道極強。

仁寶的許勝雄待人和善,他和陳瑞聰等團隊合作無間,今年仁寶接到東芝訂單,實力更上一層樓,今年六月仁寶單月營收首度超越四○億元大關,達四二.四億元,而七月更上一層樓到達四七億元以上,在廣達與英業達營收都出現衰退警訊的情況下,仁寶顯得步履穩健,今年上半年仁寶獲利二九.二七億元,仍然十分搶眼。

至於七月營收銳減的英業達,外傳英業達過去維持葉國一、溫世仁、李詩欽三人共治的結構,如今形成李詩欽一個獨挑大梁的局面,這恐怕是英業達令人捏冷汗的地方。

至於以施崇棠為核心的華碩團隊,目前謝偉琦、徐世昌與童子賢仍緊密結合,家同心共治,沒有因為短期間財富暴增而離心離德,這是華碩一直保持股王地位很大的關鍵,將來這個團隊能否同心協力面對華碩新一波挑戰,應是觀察華碩的焦點。

從外在環境來看,代工產業在歐美大廠逐漸重軟體輕硬體、重行銷輕製造的外在環境下,將來釋出的產能訂單有增無減,台灣廠商卓越的代工能力,在全球已無強勁對手。可是在電腦低價化時代來臨,代工利潤愈來愈微薄,代工大廠被迫尋找低成本的勞力,或在製程上提高效益,全力壓低成本,為了提升獲利空間,公司必須投入更多研發,像鴻海就在深圳寶安建立了一個一萬六千多人的生產基地。連一向不願到中國設廠的華碩也開始考慮到大陸設廠,仁寶也在大陸有生產基地。

在所有壓低成本的手段用盡之後,如何發展新產品,創造更大的附加價值,恐怕才是下一個十年發展的關鍵,鴻海在模具上的發展,實力直追日本一級大廠,而其在準系統上面展現的爆發力更是有目共睹,未來十年似乎令人放心。華碩在主機板上面漸有瓶頸,能否在伺服器與筆記型電腦上殺出血路是關鍵。廣達成立廣輝與日本 SHARP 合作跨入 TFT-LCD 的生產製造,將是廣達明年極具關鍵的變數。

從這些現象來看,英業達短期有隱憂,不過英業達基礎很好,若能改善目前的缺點,仍有再奮起的機會,仁寶穩紮穩打,顯然沒有太大爆發力,可是卻令人放心,華碩則是好還要更好,廣達則必須力保筆記型電腦王牌地位,綜合來看,鴻海的郭台銘企圖心超強,以目前的布局來看,未來十年內有強勁的競爭力。

延伸閱讀

勞退為何越來越多人「不急著領」?超大紅包「放5年多70萬」 專家:2種人理財最合適

2024-04-24

月領18600元和一次領老年給付180萬哪個好?勞退、勞保年金我能領多少,請領條件、算式一次看

2024-05-14

勞工退休金VS勞保老年給付,有什麼不一樣?拆解勞退新制的計算方式:簡單1招,最大化自己的退休金

2024-04-08

「這工作說穿就是狗」80歲社區管理員月領24K告白:勞退不夠用...被住戶羞辱總比被生活羞辱好

2024-05-13

勞保年金+勞退月領5萬「免延退」怎麼辦到?達人4招教戰!手上沒1000萬退休金也能安心退

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