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創投文化在台灣 P.20

創投文化在台灣 P.20

台灣的總統選舉已經進入倒數計時的階段,報紙整版、電視整天都是選舉新聞;同事朋友之間,不但在公司談,在吃飯時談,甚至在約會或在家裡也談;談得投機,親朋好友的感情自然錦上添花;萬一話不投緣,兄弟反目、情人變臉,還有更離譜的去跳樓,那實在說不過去。

選上的人當總統,選不上的人休息一陣子,搞不好還有再出來的機會,而你和親友家人的關係卻從此出現了裂痕,這個代價也太大吧!三月十九日以後,我想對政治再熱中的人也應該會覺得疲憊了吧!

台灣的朋友問到沒人可問,看到我這個老外也不放過,硬要我提出對選舉的看法;坦白說,我也看不懂,我只知道誰當選後可能會有哪些變化,但是在這個緊張的時刻也不太方便說。就好像三月十三日台股大跌,盤中立刻有記者打大哥大給我,我也只能回答,你們記者應該比我更清楚大跌是怎麼回事,而且我也不能說太多。

台灣人這麼投入選舉,今年同樣要舉行大選的美國人則較為冷靜,這倒不是美國的民主程度較高,而是對美國人來說,不管誰當總統,基本的生活型態與政治制度不會有太大的改變,頂多是稅多繳一點少繳一點的差別而已。但是台灣則不然,因為還牽扯到兩岸的變數與美國的中國政策,所以對台灣人而言,選不同的人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參與的程度自然高了許多。但是我要提醒一點,就是上一次我們說過的,兩岸關係要注意的不是三月的台灣總統選舉,而是十一月的另一個總統選舉。

除了今年都要選總統這點相似之外,台灣和美國還有一個相同的地方,就是兩地的創投事業都非常發達。

美國是全世界創投規模最大的國家,這點應該不令人意外;但是一般人可能沒到,台灣和以色列兩國的創投規模,居然排名全球第二、第三位(不好意思,順序我忘了),這點就很有意思。以色列的專長在研究發展,台灣則在製造方面較強。

我們可以討論一下,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首先,台灣的產業結構以中小企業為主,缺資金、缺技術是常見的情況,這樣的環境讓創投業有介入的機會。反觀韓國,一切都要大,什麼都要做,於是便形成以大公司為中心的產業架構;這種環境讓創投沒有插手的空間,因為大財團自己會投資相關聯的產業;在韓國國內,隨便買一樣東西翻開來看,都是「 Made in Korea 」。

不過一家公司的資源畢竟有限,沒有辦法照顧到那麼多種產業,所以韓國企業會將焦點集中在部分產品; 而韓國的出口大項是鋼鐵、石化、DRAM 等產品,而這些都不是適合創投參與的產業。

其次,台灣很早就把焦點放在高科技產業上面。在高科技領域裡,一直都有新產品、新技術被開發出來,所以不斷有新公司誕生。再看看一些成熟的產業,比如紡織業,沒有開發新的產品,也沒有研發新的技術,所以很少有新的紡織公司誕生。

還有,東南亞在發生金融風暴前,外貿幾乎都是呈現逆差的現象,經濟成長的動力全靠源源不斷的外資挹注。然而外來資金的投資管道通常較為保守,不是投資股市就是透過銀行管道放款;但是銀行不會投資風險高、報酬率也高的行業,因為賺了大錢固然值得高興,但是一旦出了差錯,就會血本無歸,也不符合銀行業的經營風格。這也是為什麼東南亞國家的創投業並不發達的原因。

而台灣的自有資金多,貿易維持順差,民間又有錢,當存在銀行的穩定報酬不能滿足有錢人的時候,投資一些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便成了另一種選擇;就算十件投資案只有三件成功,但是這三件所獲得的報酬卻超過失敗那七件損失金額的好幾倍、甚至數十倍時,先前所承受的風險便不算什麼了。

再者, 台灣人的投資文化比較願意冒險,take a chance,賭一把的心態普遍在社會各個層面;雖然這種心態不太符合學校裡頭所教的公民道德,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還是有其正面的刺激。

即使你不喜歡看西部片也應該知道,美國人很有拓荒精神。最早期到美國的人也是放棄舊有的一切,尋求重新開始的機會;後來從東部到西部開發的人,也是延續著這樣的精神。同樣地,以色列人也是在沙漠中建立起自己的國家,沒有拓荒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至於歐洲,勞工法令是歐洲產業發展的最大限制。企業雇用一個人,就得提供許許多多的社會福利,而要開除員工,恐怕比發射亞利安火箭升空還難。這樣的環境讓有能力的人不敢輕言成立公司,因為成立公司容易,解散或縮小公司困難;沒有人願意創業,也沒有人願意投資新成立的公司,我想這也是歐洲經濟成長緩慢的最大原因。

日本在法令上雖然沒有那麼濃厚的勞工保障意識,但是在文化傳統上卻維持著終身雇用制(只限於男性,女性仍沒什麼企業地位可言);加上與韓國相同的大財團觀念,什麼都要做大,所以也不容許小公司存在。這麼說吧!日本、韓國的企業像是盤根錯結的百年大樹,地底的水都被它吸光了,天空的陽光都被它遮蔽了,這樣小樹怎麼會有生存的機會。

所以台灣和以色列都是處在強敵環伺的孤島上,不努力建立自己的經濟實力就很難生存下去;而百家爭鳴的產業結構,正好是創投發展的最佳環境。

大家都承認世界現在正處在新經濟時代,而新經濟的最大特色就是要有很多新的公司誕生;當然不是每家新公司都會活下來,但是要有夠多的新公司才會有機會嘗試各種不同模式的新經濟;經過淘汰篩選後,我們才會知道哪些才是最適合新經濟的商業模式。

依照這個觀念發展下去,長期來看,台灣的創投文化會讓台灣更有競爭力;各式各樣的公司冒出來,有的活下來,有的死掉了,活下來的一定是最有競爭力的公司。但是台灣有一點做得還不夠好,就是一些經營不善的公司總是會有一些奇怪的力量不讓它倒閉。

另外,在台灣開公司也是非常麻煩的事;但是在美國,基本上送件一天申請就下來了,香港也只要一、兩天。同時,在美國設立公司只規定不能從事不合法的事情,至於公司要做什麼卻不管;台灣法令則會告訴經營者你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准做。這又可從歐美的法源談起。

英美的法令相當寬鬆,歐陸系統的法律則十分封閉;日本法律學自歐陸,台灣又師承日本,所以這一派的法令精神都是以保守封閉聞名。

歐洲法律的封閉性來自法國的拿破崙。拿是一位專制的皇帝,要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力;當時拿破崙的勢力席捲歐洲,其對權力的控制也影響了整個歐洲大陸。

美國人的法律精神學自英國,而英國的法律則是一批有錢人因為反對英國國王的權力太大,而爭取到立法權,所以在制定法律時採取較為自由寬鬆的見解,盡量削減中央政府的權力。到了美國更為獨立,因為新大陸的移民更討厭國王,所以立法上對聯邦政府做了更多的限制。

從這裡大概可以了解,從歐洲、日本到台灣,成立公司的相關法令是採取正面表列的方式在管理,法令有規定的事項才可以做;而英國和美國的精神則是負面表列,除了法令規定違法的業務不能做之外,其他沒有列入的事情都可以做。

台灣可惜在於沿襲歐系的法令,政府管得太多,告訴你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但是碰到像網路公司這種過去不曾有的新產業,就只能用通訊相關事業的規定來管理;如果再加上複雜的申請過程,擁有再好創意的公司也會被掐死的。

所幸台灣的創投公司很有活力,可以適度彌補這個遺憾;當然更開放的法令和更開放的政府才是維持經濟競爭力的最大保障,希望選後台灣的新總統能夠注意到這個現象。

延伸閱讀

賴清德新政府34名內閣「派系淵源」一表解析!羅文嘉、馬永成被稱扁系回朝:藍營想刷仇恨值?

2024-04-26

Fed今年可能根本不降息!多家銀行已不看好 華爾街就它預測「最溫和」:最快7月首降

2024-04-27

高層主管常做蠢決策、還怪基層執行力差?一個銀行櫃員職場啟示:為何員工只想混日子…大老闆不知道的事

2024-04-25

報稅貸款找哪家? 玉山、中信…各家銀行優惠一次看:4家祭首期利率僅0.01%,它最快1小時撥款

2024-04-24

「新青安貸款」首購都在辦!5大銀行上季新承做房貸創同期新高,房市有點過熱?央行這麼說⋯

202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