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一場肝病讓何壽川癡迷生技 P.38

一場肝病讓何壽川癡迷生技 P.38

衛生紙、日曆、書……若說國內造紙業龍頭永豐餘最與民眾日常生活「接近」,一點也不為過。

走過半世紀,永豐餘依舊沉穩而低調,除了本業持續壯大,才剛完成和華紙的合併案,近來,又頻在生技產業立足,主導成立公司、轉投資「重量級」的生技案,彷彿告訴世人,千禧年後,永豐餘會以生技版圖來「接近」民眾。


投資地域遍及中港台美

解析永豐餘的生技王國,很難不令人發出「啊!」的驚訝聲,畢竟,枝葉繁茂的永豐餘集團,長久以來,幾乎等同於「紙業」的代名詞,何時在固守本業之外,竟搖身一變成為「生技概念股」,「鴨子划水」的低姿態,格外引人好奇。

目前永豐餘集團共有十二件生技投資案,地域橫跨台灣、香港、大陸與美國,投資金額約五億元,雖僅占總股本的五%,但企圖心之強,布局時間之早,堪稱國內上市、上櫃公司的積極「先行者」。

而八月二十日太景生技的成立,股本十六億元,有前國衛院藥物研究組主任許明珠的領軍,被視為國內「超重量型」的生技案,身兼太景董事長,現為永豐餘董事長的何壽川,儼然成了「生技新大戶」,更是鎂光燈的焦點。

為什麼永豐餘會選擇「投資期長、風險性高」的生技業,作為重點投資產業?在何壽川心中,整體生技藍圖為何?現階段的生技布局,將來又能和永豐餘本業產生什麼樣的整合效應?


永豐餘一路走來都和生技有關

鮮少接受媒體專訪的何壽川,特別在八月二十七日傍晚,從美國出差回台的隔日,於永豐餘辦公大樓內,抽空接受本刊專訪,深談對生技產業的想法,及旗下轉投資事業的概況。以下為專訪摘要。

問:請教董事長,您何時看到生技業這個明星產業?

答:應該有很多年,至少十幾年了。這麼說吧,永豐餘的本業造紙,原本就和生技有關,像是關於樹的種苗細胞培植( cell culture ),不只是造紙上的議題,也算是生技領域的一環,而在環保處理過程當中,也看到微生物的變化,對微生物的運用與紙張關係,有了透徹的了解。

所以,「永豐餘這一路走來,都和生技有關」,絕非突然就介入生技業。在製程上所運用的生物技術方法,取代了傳統的化學方法,致使用水量一路往下降,出來的水也是清水,不但環保,也更科學化。


許明珠來簡報那一天 我就對她很有信心

生物技術的運用,讓永豐餘解決了不少棘手的難題。像是我們最近和中華紙漿正研發一些新技術,希望能在紙漿製程上有所突破。

我們已研發出一種新技術,能夠讓樹木快快長大,以往需要十五、十六年才能長成大樹,現在卻只要五、六年,但光是長大的時間縮短還不夠,如何產製「本質好」的樹木,才是我們的目標。

因此,我們現正進行有關「木頭基因」的研究,希望能在五年之內能有一些重大的突破,公司專精微生物領域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問:董事長投資了這麼多生技公司,請問您的投資準則是什麼?是首重技術、經營團隊,還是有其他標準?

答:我最重視的是經營團隊,經營團隊的技術、管理能力等,在在影響公司未來的發展,「我絕對不會因為一家公司股價低,就貿然投錢」,最重要的還是要看「人」的素質。

以這次太景案為例,我與許總經理(太景總經理許明珠)認識三年多了,她是非常嚴謹的人,得知她要出來創業,我非常支持,「從她來簡報的那一天起,我就對她非常有信心」。


台灣生技產業的「後段」要交給國際夥伴去做

當我第一次和 Arena (美國生技上市公司, 太景取得技術授權)談太景案時,更覺得這是一家非常有希望的公司。因而,前後我只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決定入股。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技術和人之外,一家生技公司能否擁有國際上的聯繫,和國際間其他團隊互動良好,也是成敗的關鍵因素。例如太景,為什麼要找全球最大生技投資基金 MPM,及日本知名藤澤藥廠入股,為的就是要和國際間維持良好的互動。

MPM 集團對太景的認真程度,非一般創投能比擬。MPM 不但每一個月至少來台開會一次,聽主管們做簡報,同時,也將美國最新的產業經驗,分享給台灣同仁,「他們雖非親身做研發,但等於是督導著太景做研發」。

生技產業想要在台灣生根,「關起門來悶著頭去做,很難會見到成效」,充其量,只變成一個「燒錢」產業,一定要了解國際趨勢,將後段工作交給國際夥伴去做,結合國際間的力量,才有成功的機會。


崑山生技是永豐餘在大陸布局的重心

問:董事長的生技布局橫跨台、美、香港、大陸諸多地方,可否簡略談談這些投資標的?

答:在美國,我們投資了華大基因( Pheno Genomics ),這是一家生物資訊學公司,總裁是華人王愷,美國系統生技研究中心總裁胡德是華大的發起人之一,也是永豐餘轉投資台灣基因的首席顧問, 並是 MPM 集團的顧問,在美國的地位相當高,與 Celera (賽雷拉公司,以進行人類基因定序工作而聲名大譟)總裁Venter 不相上下。

我認識胡德有一陣子了,知道華大這家公司, 連 Business Plan (營運計畫書)都沒看就決定投資了。華大並和台灣基因簽署策略聯盟,我們希望日後能運用華大豐富的 database (資料庫),共同從事有關肝癌與胃癌的研發。

台灣基因的 Business Model (商業模式)也因此有了調整,不再以發展生物晶片為主,取而代之的是利用生物資訊學的方法,努力研發新藥。

剛成立的崑山生技,則是永豐餘在大陸生技布局的重心。崑山生技以生產與推廣農業資材為主,在那兒我們規畫了非常漂亮的農場,雖然面積不大,只有五百畝,但裡面有山有水,種植有機蔬果和稻米,不僅已拿到專利權,亦受到大陸官方的重視。


相當敬佩台醫生技的經營團隊

因為,大陸人民貧富不均,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從肉類獲取蛋白質,我們已研發出一種有機稻米,裡面所含的蛋白質成分,是目前為止全世界所有稻米種類中含量最高的。

這種有機稻米能賣到一般稻米的兩、 三倍售價, 一旦大陸加入世貿組織( WTO)之後,有機稻米可以增加農民的競爭力,對縮小貧富差距理當也會有一些助益。

有機稻米在台灣也有推廣,但坦白說,「實在很難賣」,因為缺乏認證,坊間很多食物只因不噴灑農藥,就宣稱是「有機」,離真正的「有機」還有一大段差距。

明星生技是透過永豐餘旗下一家香港投資公司再轉投資的,它的成績相較之下沒那麼突出,我們還要再觀察。

國內的幾個投資案,最早是駿祥化學,安華已轉型為控股公司,並投資了一家美國上市生技公司 Lifespan,預計一年後會掛牌。 另一個被業界推崇的台醫生技,我相當敬佩經營與技術團隊。而尚在籌備中的景福創投,發起人之一的台大副院長許世明來做過簡報兩次,我對他的專業非常景仰,但尚未到最後的定案。


創造一個生技的大環境

問:這些投資案中,哪一些短期可以獲利?哪一些的風險又比較大?



答:短期可以獲利的,應該都是有關農業的部分,包括永豐餘生技、永昇圃農業生技與崑山生技,經過了推廣期,我相信,「一年之內,應該都可以獲利」,至於其他有關新藥研發的公司,因為還在起步階段,「問我何時可以開始賺錢,我實在很難回答」。

事實上,我們從各個投資案的創辦人、諸多股東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以生物晶片為例, 現在回過頭來看,「那時,對 chips (指生物晶片)的觀念實在很可笑,這個產業根本沒有代工可言」,幾年前,我們還曾想過要做代工呢。

雖然無法保證短期之內獲利,但永豐餘一點也不灰心。「我們希望能創造一個生技大環境,讓所有致力於推動生技業的人,都有揮灑的空間」。將來,公司和公司間的合作也一定會發生。

再以太景為例, 不少人認為,新藥研發「投資期長、風險又高」, 日後的 EPS(每股盈餘)可能很難表現,我卻有不同的想法。

確實,新藥研發的投資風險相對來說比較大,但換個角度想,「只要能找到一種有用的新藥,將來的市場潛力有多大,獲利會有多雄厚」,打個比喻來說,「投資新藥研發,就好像在賭馬一樣」,一旦壓對了寶,就有可能成為最大贏家。


在世界的轉變中 我們能成為一個貢獻者

問:這些投資案中,有沒有上、中、下游產業鏈的關係?

答:目前還沒有,但未來等我們布局更完整,上、中、下游的產業關係,就能明顯看出。最近我也還在看一些投資案,幾乎都是國外的,未來在生技事業上,「永豐餘會持續加碼」。

問:董事長個人為什麼對生技事業有這麼濃厚的興趣?

答:回答你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說一段小故事。很多年前,我得到了肝病,當時我非常不能接受,當下的反應是「我既不抽菸,也不喝酒,為什麼肝病要找上我?」

後來,我得知原來肝病也可以透過母系家族遺傳。現在科學進步了,想要遠離肝病可以施打疫苗,不過,台灣現仍有三百萬人對打這種針是無效的,我就在思考,是否能努力去解決這個問題,並進一步擴大到肝硬化、肝癌等「國病」。

台大醫生許金川是知名的醫生,在肝病研究上十分努力,他是小我幾屆的南一中學弟,有一次,「我連作夢都夢到他在研究上有最新的突破」,雖然目前為止還沒有新成績,但我們一直期待會有驚人的成果出來。

這是「救人」、「利他」的事業,我想,若說純粹是為了賺錢而投入生技,可能就不會顧慮這麼多了吧。世界變化得如此快速,沒有人能預見下一秒、下一刻的全球面貌,無論是生技業,還是造紙本業,永豐餘真的希望,「在世界的轉變中,我們能成為一個貢獻者」。

延伸閱讀

只買最安全的金融股、ETF,股災7天賠掉百萬...一個小韭菜的血淚告白:我犯了6大錯,財務自由夢碎

2020-03-18

他炒股3年把百萬本金翻成2億、一夕輸光負債3千萬,最後去跑熊貓外送的「少年股神啟示錄」

2023-08-30

42歲小韭菜夫妻從慘賠負債,7年存股730張第一金、年領70萬股息:這2種股票,別存!

2021-12-09

今年99%少年股神都死了!「重押幾檔股票,好好看著它」巴菲特靠這招致富,但不一定適合你

2022-09-02

2020賠錢自首文》錯犯5大天條,一個小韭菜的深刻自省:為何我決定出清所有金融股?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