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潘思亮給市場的啟示 P.96

潘思亮給市場的啟示 P.96

假如說要在今年資本市場選一位指標性人物,我不會選晶圓雙雄的張忠謀或曹興誠,不是高獲利股王聯發科技的蔡明介,也不是代工天王郭台銘,而是大家都覺得不起眼的晶華酒店總經理潘思亮。

並不是晶華酒店的業績特別了不起,也不是潘思亮做了什麼轟轟烈烈的偉大事業,而是在微利時代、在一個成長困難的時代,晶華酒店發揮了十分有效率的政策,先是去年進行了一次股本減半的大減資行動,股東每股退回五元;二是今年配現金成了市場共識,晶華酒店每股配發四‧二元現金股息,如果還可以再記一個優點的話,那就是股本縮減後的公司大改造,大股東提高持股比率,全力衝刺業績,也全心全力給股東高回報。


增資是當然 減資成異常──股本不瘦身 成長難持續

潘思亮的第一個大動作:去年進行了一個股本減半的大減資,創下營運正常公司率先減資的案例,一直以來,減資都是經營不善、艱困公司的專利,尤其是公司每股淨值即將跌破五元,為了挽救公司淪為全額交割股,只好進行減資,或者是淨值已淪為負的瀕臨倒閉公司,都透過減資再增資的方式,尋求新股東或新資金挹注,企圖讓公司起死回生。因此,減資一向予人負面印象,乍聽之下,都會覺得一定是這家公司經營出現困難,因此,當晶華酒店決定減資,一開始市場都覺得驚愕,以為潘思亮是不是頭殼壞掉了?

台灣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使增資成了當然,減資變成異常,於是有獲利的公司年年無償配股,有的將盈餘轉增資、有的拿公積出來增資,再不行就用現金增資。如此一來,上市上櫃公司股本永無止境地增加,這在大成長的時代,經營者、員工及股東得以三贏,可是成長總有極限,像九○年代的鴻海,迄今仍維持高成長的狀態,可是基期愈來愈高,成長總有一天會碰到極限。

像是晶圓代工產業,看起來二○○○年已是超越顛峰的一年,如今顯然開始嘗到成長不再的衰退苦果,像聯電股本已達一五四七億元,但是去年營收只有六七四億元,每股營收不及五元,儘管董事長曹興誠以十分大動作力圖扭轉困局,可是聯電不徹底來一次一千億元的減資,恐怕所有努力都會事倍功半。

減資前的晶華酒店股本四十三‧一二億元,但營收總在二十五億元上下,每股營收總在五至六元之間,由於飯店經營泰半為現金收入,經營穩定的晶華,頂著那麼大的股本並沒有多大意義,再加上晶華短期間也沒有雄圖偉略的投資大行動,於是潘思亮決定減資,將資金退還股東,讓股東自己來運用。


大成長好時光不再──配現金股息才是潮流

九○年代是電子代工業飛黃騰達的年代,經營者千方百計籌資,不論是現金增資、發行 ECB (可轉換公司債)樣樣來,公司賺到錢也是保留在公司, 配發股利總是印股票。在經營者看來,有錢好辦事,有錢才能積極擴廠、增加產能,進一步厚植實力。在高成長的九○年代,電子業經營者個個像是天縱英明的經營奇才。

可是大成長的環境不再,公司頂著臃腫不堪的股本,每股盈利每下愈況,股票愈配愈多,卻愈來愈不值錢。這時候一向喜歡股票遠甚於現金的小股東,總算猛然驚醒說:與其拿到一大堆不值錢的股票,不如多配一些現金給我。這是今年配現金股息成為潮流的一個大轉折。

潘思亮從去年以來的大動作,一是將股本減半,使晶華的營收股本比回復到合理水準,二是晶華將資金退還給股東,讓股東自己來運用,這兩個做法與極度追求成長、擴張的電子產業恰成強烈對比。減資後的晶華酒店股本從四十三‧一二億元減為二十一‧五六億元,股東退股五元後,每股淨值由九‧四元上升為十‧五七元,而每股營收回到面額以上,更重要的是股本減少一半,每股盈利也跟著倍增。假如以晶華自估財測去年獲利九億元,那麼每股盈利在減資後上升至四‧一七元,每股稅後純益( EPS )則達三‧一三元。 晶華酒店搖身一變成為績優的觀光飯店股。


降低股本──讓營收股本比趨於合理

既然營運正常的晶華酒店都可以減資,那麼虧損公司減資也不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了。去年不少電子股進行減資,例如全友減資二十四‧八三億元,股本從四十五‧四億元減為二十‧五六億元,經過減資之後,全友每股淨值也從五‧八一元提升為十三‧二元;而力捷則是一口氣減少七成股本,從四十二‧九五億元,一下子減為十二‧八七億元,原來每股淨值只剩二‧八六元的力捷仍在奮戰中;然後是通訊的通路商震旦行也進行三十‧八四億元的減資,將股本從六十八‧五四億元減為三十七‧七億元。

去年進行大減資的公司,包括華隆、中紡、宏和、櫻花建設等傳統產業股,電子股則從全友、震旦行、力捷、清三、佳錄到美格,更早之前則有櫻花。未來可能面臨減資命運的還包括半導體產業,像是封測股華泰最近兩年已賠掉六十二億元,每股淨值八‧四元。

而去年虧掉一百億元的茂矽,外界都把焦點放在胡洪九與英飛凌的衝突上,其實到去年前三季,茂矽的每股淨值只剩五‧二八元,第四季又虧了二十‧八一億元,累積虧損已達一七三‧七億元,淨值剩下一五一億元,每股已跌至五元以下,恐怕非動「大手術」不可。


晶華立下市場典範──配現金公司將增多

看起來隨著景氣回落,必須面對減資的公司恐怕愈來愈多,潘思亮去年開了一個頭,今年亟待減資的公司恐怕不會太少,像是三家固網大股東從民間集資兩千多億元,如果只是把股東的錢拿去亂投資,而不見減資退股,那是罪大惡極的事。

而晶華今年決定配四‧二元的現金股息,也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晶華減資後,股價一直在三十元左右浮沉,因為成長性有限,市場並不多看一眼,不過宣布配發四‧二元股息之後,晶華連續兩根漲停,股價已挺進三十五元左右,雖然飯店股沒有成長空間,但是賺到錢,立刻將現金和股東分享,這幾乎已成微利時代的最佳投資典範。晶華去年減資一半,等於是退了五元股款給股東,今年再配四‧二元的現金,原始股東幾乎已是還本了,未來只要晶華每年配三元現金,將成為極佳的收息股。

有了晶華的示範,今年配現金的公司會愈來愈多,像是股價只有七、八元的利華羊毛決定配息○‧五元,股價連漲兩根停板。生技股博登今年決定一‧五元全數配現金,中連的一‧一三元,皇鼎○‧七元,光明絲織一‧八元,富驊一元,全都配現金。 連去年 EPS 達二十六元的聯發科技,今年已宣示股利至少是八元,其中五成是現金,去年每股獲利十五元的烤肉爐具廠關中,擬分配十二元股利,
其中八成以上是現金。

其實在成長趨緩的年代,很多高成長的優等生,都面臨成長的瓶頸,像是股本一九九億元的華碩、股本二四六億元的廣達、股本二五四億元的仁寶,甚至是股本二○六億元的鴻海,都開始感受到沉重的壓力,如果任令股本無限制膨脹,最後像聯電每股營收降至五元以下,前進無路,只好積極進行轉投資的窘況就會出現,因此,多分配一些現金緩和股本膨脹的壓力,有其必要。


股東領現金 員工拿股票──將對股價形成潛在危機

不過多分配現金,今年還會產生一個很大的爭議性問題,那就是員工分紅配股怎麼配?如果稍有不慎,又會形成肥了員工、瘦了股東的戲碼,對股價又將產生傷害,像精業宣布配一元股票、○‧二元現金,但是員工分紅配股比率很高,股利政策一宣布,精業股價立刻殺到跌停。

而去年 EPS 達十‧三二元的亞洲光學宣布股利五元,其中三元是現金, 二元是股票,顯然亞光去年賺的錢有五元以上是留在公司帳上,而亞光不願股本膨脹太快,只配股票股利二元,這原本是好事,但是現金只有三元,再加上員工分紅配股相當優厚,自然又形成肥了員工、瘦了股東的現象。

為了節制股本成長,今年很多公司都會出現高獲利、低股利的現象,然後是高股息、低股票股利的政策,如果股東多領現金,員工則全拿股票,這個去年已重創華碩股價的模式,今年可能成為股市最大的殺戮戰場。

華碩的案例,今年不可再重演,絕不可員工領股票、股東配現金,而配股票與現金的公司,員工最好也能比照辦理,也就是說,如果公司配六成現金、四成股票,員工也應該員工分紅中以六:四來分配現金與股票,否則公司不斷膨脹股本的十字架完全由股東來背,而員工分紅配股則繼續膨脹員工,員工又肥又壯,股東則承擔一切經營風險,這種不對應關係,很可能是股利政策決定後,對股價隱藏的另一個大殺手。像晶華,公司配了四‧二元股息,全部都是現金,這樣的問題迎刃而解。


提升績效 重視股東權益──公司才能獲市場肯定

除了減資、配息外,潘思亮對資本市場的另一個示範是重視股東權益,全力提升經營績效,尤其是陳由豪淡出晶華之後,潘思亮完全掌握公司經營方向,單在過去一年,晶華的經營內涵就有很大改變。

一年前,晶華的餐飲收入由四六%提升至五五%,客房收入則從三八%降為三一%,晶華的餐飲部門每一樓面逐一重新裝潢,連服務態度也有很大的改變。潘思亮對飯店經營十分投入,也注意到新加入的同業動向,像去年開幕的花蓮遠來飯店,當陳水扁總統到花蓮主持中華汽車的太魯閣馬拉松路跑,住進遠來飯店的當晚,潘思亮也帶著家人悄悄住進遠來「觀摩」一下趙藤雄的經營手法。

目前晶華的逐樓改裝已漸告一段落,未來營運績效可望明顯提升。即使是沒有人看好的傳統產業也有成長空間。

九○年代以來,全台灣都在追求成長,代工業成了台灣的主流產業,全台灣都投入製造領域,代工與製造幾乎代表整個產業,反而是與擴大內需有關的觀光服務業被人忽略了。如今中國已成了製造生產基地,台灣的製造業也進入微利時代,在九○年代,那些以代工為主的電子大亨個個搖身一變成為創造財富的風雲人物,但到了這兩年,像潘思亮這樣的經營者,致力瘦身、強化經營體質,並將獲利充分與股東分享的例子,在台灣仍不多見。今年是台灣擴大內需、推動觀光產業很關鍵的一年,而潘思亮,會是今年重要的指標人物!



延伸閱讀

被0056、00878打敗!ETF定期定額寶座換人坐,0050跌落神壇的3個原因:ETF這樣買,股息價差都賺

2024-01-22

星巴克買一送一還有1天,星冰樂、維也納風奶香那堤有嗎?超商咖啡第2杯10元,飲品優惠還有這些

2024-01-23

體感溫度直逼「0度」!最強寒流全台冰凍有感,11縣市低溫特報…陽明山還沒飄雪先「視情況交管」

2024-01-22

拿亡夫存摺印章領錢被拒,到國稅局申報又發現遺產稅破千萬!辦繼承卻現金不夠、遺產不能動怎麼辦?

2024-03-13

ETF定期定額人氣洗牌,存股族愛哪10檔?0050配息3元,最晚今天要買...為何操盤人說「打不敗」

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