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投資全球化 風險也全球化 P.84

投資全球化  風險也全球化 P.84

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經濟成長表現最亮眼、今年首季還交出經濟成長率九.九%的中國,目前正深陷 SARS 風暴的危機,原先隱瞞疫情不報的中國大陸,終於在WHO的壓力下,正式向全世界公布到四月二十一日為止的最新疫情,全中國感染SARS的病例達一九五九例,死亡九十二人,中共當局公開承認 SARS 疫情比原先評估還要嚴重,單是北京一地公布的病例就比原先公布的數字高出九倍,中共總理溫家寶已公開承認這次疫情比九○年代的洪澇災害還要嚴重。

為了緊急應變,中共中央在四月二十日正式發布命令解除被認為隱瞞病情的衛生部長張文康及北京市長孟學農的黨內職務,張文康的職位由副部長接替,而才剛接任北京市長不到三個月的孟學農,職位則由海南省省委書記王歧山接替。同時為了防止疫情蔓延,中國國務院也宣布今年「五一」長假取消,北京市政府同時下令禁止商店舉辦大規模促銷活動。


對抗SARS 大陸取消「五一」長假

北京政府開始嚴肅面對 SARS 疫情,這使得隱藏在冰山底下的疫情正式搬上台面。從去年十一月已開始蔓延的 SARS 風暴,一直到四月二十日才正式表面化,而首當其衝的香港疫情不斷擴大,目前已有一四○二個病例,而死亡人數已達九十四人。 SARS 疫情很可能使昔日的「東方之珠」香港從此一蹶不振,也使成長中的中國經濟面臨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以來最嚴厲的考驗。

四月二十日中共公布疫情之後, 四月二十一日深滬 A 股全面重挫,香港股市則因假日逃過一劫。而在台灣,訴求中國成長的中國收成股,二十一日全都跌得四腳朝天,裕隆大跌二.四元、中華汽車大跌四.五元,以跌停收盤,寶成工業也是跌停,正新大跌二.四元,而其他與中國需求有關的類股也都慘遭重創。可見,在人財貨都全球化的時代,細菌、病毒,或其他足以造成疾病的因素也都跟著全球化。

去年十一月 SARS 已在廣東佛山出現病例,但剛開始卻被明顯低估,等到香港發現一發不可收拾時,WHO派員到中國「檢查」疫情,SARS 疫情已經失控,進而加速蔓延,演變成全球性的恐慌,這種風險全球化的集體恐慌,使中共當局雖然有意隱瞞病情,但最後仍不得不坦然面對全世界,這可從胡錦濤南下視察疫情,溫家寶召開防疫會議,並且承認疫情對中國造成難以估計的影響,最後派出幹練的國務院副總經親自督陣。這股恐慌形成的壓力,終於使北京當局全面動員起來了。

SARS疫情在去年十一月已悄悄從廣東蔓延開來,但是中國在今年第一季仍繳出一張漂亮成績單,最受人矚目的是今年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 GDP )大幅飆升九.九%,今年首季中國利用外資達一三○.九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了一.三倍,而出口金額為八六三億美元,又比去年同期成長五○.四%,而進口則從四一五.五億美元躍升為八七三億美元,成長一.一倍,其他如固定資產投資成長三八.四五%,中國的外匯存底到三月底創下三六○億美元的歷史新紀錄,顯示中國經濟仍然十分活絡。


疫情衝擊 經濟的六四天安門事件

可是 SARS 疫情煞不住車,中國成為 SARS 的疫情發源地,到四月二十一日為止,單是中國加上香港死亡病例已達一八六人。而且,北京在四月二十日宣布感染病例由三十七人跳升為三三九人,一下子跳升了九倍,中國長期隱藏疫情,掩蓋了 SARS 疫情真相,已對中國經濟發展造成了重傷害。

今年是中國拚 FDI (外國直接投資)最關鍵的一年,因為九○年代美國經濟超強,且因為有一.○五兆美元流進美國,促成了美元與美股大漲,美國的FDI在二○○○年達到三○○九億美元的巔峰,但是二○○一年降為一二四四億美元,美股已大跌,二○○二年美國FDI部位再降為三○九億美元,但是中國卻一躍為全球最大吸金大國,去年中國FDI首度超越美國,中國能否打敗美國繼續蟬聯 FDI大國寶座,今年不但是最關鍵一年,而且可以看出錢潮是否從歐美源源流進東方,尤其是中國大陸。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外國直接投資的金額已達二二九.八億美元,假如沒有 SARS 疫情干擾,中國今年FDI部位很可能有機會突破千億美元大關,中國再次打敗美國蟬聯全球最大 FDI 大國應該沒有問題,現在 SARS 疫情襲來,今年第二季才是中國發展經濟最難熬的一季,SARS 已對中國第二季經濟造成重大衝擊。

例如取消五一長假,可能造成五五一億元人民幣的損失,而四月起至五、六月的商展,不是取消就是延期,這將使得每年至少有四百億元人民幣的商展收入銳減三至五成。而中國民航業去年有七.七億元人民幣的獲利,今年轉盈為虧已在預料中。

另外,由於外商不願前往中國大陸,廣東台商可能損失三成訂單,影響最大的則是中國長期隱瞞 SARS 疫情,將嚴重打擊外資進入中國投資的信心,怪不得有人將這次 SARS 疫情視為經濟的六四天安門事件,疫情蔓延愈久,中國受到的傷害愈大。


勢力消長 重新思考中國效應

在 SRAS 疫情明朗化之前訪問中國的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黃茂雄,就對這次 SRAS疫情有很深的啟發。黃茂雄說他從 SARS 風暴中學到重組思考模式,他對中國大陸的投資規模短期內不會擴大,同時也會重新評估在台灣投資的可能性, SARS 讓他重新了解到自己生長地方的機會與喜悅。

經建會專任委員李高朝也說 SARS 疫情令人生畏,將使中國競爭力頓減,如果中國不能在六月底前控制疫情,全球經濟都會受損,中國的磁吸效應也要重新檢討。全球策略投資基金顧問華而誠則說,SARS已使亞洲區域內的人員交流中斷,許多企業已研議縮減或延後在中國的重大投資,SARS不僅使中國經濟受挫,影響層面將擴及全世界。

目前亞洲區國家已感受到威脅,尤其是與中國連動甚高的台灣、新加坡與香港。台經院院長吳榮義說,SARS在台疫情輕微,但因台灣與香港、大陸往來密切,如果疫情超過半年,今年經濟成長率將減半為一.七五%。如果在六周內得到控制,GDP 將較預期減少○.二%至○.五%,損失約二○○至五○○億元台幣。

至於首當其衝的香港,花旗集團將香港今年 GDP 成長下調一%,降為二‧四%;英國《經濟學人》則下調二%,預估僅○‧三%;標準普爾則認為香港經濟將面臨衰退。

至於新加坡已對受創嚴重的產業祭出一‧三億美元的紓困方案。新加坡總理吳作棟說 SARS 疫情是新加坡建國三十七年來面臨的最大危機。由於服務業占新加坡
GDP 的比重達六二%,零售和旅遊業受挫,將使新加坡今年經濟成長率從二%至五%的區間下修為○‧五%至二‧五%, SARS 風暴至少使新加坡損失十五億元星幣。

目前SARS的累積性傷害仍在增強之中,香港在四月十九日曾出現一天死亡十二個人的可怕紀錄,整個香港陷入集體焦慮中。 SARS 就像是一齣恐怖連續劇,香港電視每天播出 SARS 的死亡人數,令人怵目驚心。很多香港人責怪特區政府無能,天天罵董建華,也責怪中國輸
出病毒,令香港人感染而不知,香港人咒罵別人、咒罵世界,卻不能改變恐慌的事實。這次 SARS 疫情凸顯了香港的脆弱,與中國應變能力的不足。


資金轉向 台灣提供新出路

回頭再看看台灣,相較於中國已公告的一九五九個病例、九十二個死亡病例,香港的一四○二個病例、九十四個死亡病例,新加坡的一七一個病例、十三個死亡病例,甚至是加拿大的一○八個病例,十三個死亡病例,台灣只有二十九個病例,沒有一個死亡病例,已堪稱是 SARS 防疫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

甚至這次 WHO 公布的病毒基因排序,重要研究發現也由台灣提供, 台灣的整個公衛體系在這次對抗SARS的表現很值得大家肯定,  台灣也應該由這次SARS 風暴中試圖找回失去已久的自信心。 甚至是可以挾這次在 SARS 風暴中的表現爭取加入 WHO 的機會,因為在風險全球化的時代, 每一次的風險都是一場戰爭,是一次痛苦的成長經驗,也錘鍊著人們對下一次風險的應變能力。

六四天安門事件當外資大規模從中國撤資之際,卻給了台商一次切入中國市場的機會,這次 SARS 疫情對台商來說到底是進是退,未來仍有待歷史印證。不過中國在直接面對 SARS 疫情後,如何動員舉國之力,趕緊將疫情控制下來應是當務之急。同樣面對疫情,中國官僚體系應變能力不夠,再加上管制言論,隱瞞疫情,造成更重大的傷害,這才是中國受創最大的地方,在這方面,台灣的民主法制化,及媒體的快速反應都顯現優勢。

另一方面, 台灣的服務業占 GDP 比重比起香港、新加坡都低,台灣的航空、觀光旅遊、餐飲等行業都是台灣的弱項,台灣受到傷害比較輕微。反而是過去台灣一年的旅行支出都達七、八十億美元,單是到中國大陸的旅遊支出就達十五億美元以上,假如今年因為 SARS 疫情旅行支出減少一半,那麼這一千多億元台幣的留在台灣將產生什麼效應,值得評估。

此外,從九○年代以來台商大舉西進,資金大量到中國投資,今年 SARS 疫情可能使西進資金暫時止步,滯留在台灣的資金漸豐沛。目前外匯存底已快速上升至一六八六億美元,預計到今年底,台灣的外匯存底有機會快速衝破一千八百億美元大關,也許 SARS 風暴後的三至六個月後,台灣充沛的資金可能在股市或房地產尋找新出路。

延伸閱讀

用路人注意!「5交通微罪」民眾又可檢舉,最快這時上路...違規記點限當場舉發,為何違停騎樓不算?

2024-04-29

梅雨季來了「這天報到」,雨下多久?影響最劇時間曝光...哪個水庫水位大進補,專家:1水庫可惜了

2024-04-29

51勞動節「沒有」全國放假!軍公教+7大行業仍要上班…這天算國定假日嗎?出勤薪水怎麼算?

2024-04-29

2024報稅攻略》年薪多少免繳稅?60萬、100萬要繳多少?7筆錢可節稅…成年子女「3情況」可報扶養

2024-04-28

2024報稅攻略》所得低就不報稅?可能錯過退稅機會!搞懂「一般扣除額」省荷包,ETF領股利要課稅?

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