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勞退 勞保 航運股

用國際化觀念管理金融市場 P.20

用國際化觀念管理金融市場 P.20

去年下半年, 台灣當局取消 QFII (合格外國專業投資機構)制度,十月 MSCI便表示考慮提高台股占新興市場的比重。 過去台灣市場因為有所謂LIF(Limited Investability Factor,投資限制因子)的緣故,所以給與較低的比重,以致其客戶無法百分之百投資台灣股市。

MSCI 如何研究這個問題呢?據了解,一是了解台灣法規的改變情形, 二是與其客戶︱︱國際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如富達等討論, MSCI 會詢問客戶,投資台灣的實質障礙是否降低?是否比過去更方便?

台灣對 QFII 的管制在這幾年陸續開放調整,並在去年完全取消,外資可投資的金額大幅解禁,而且不再需要事前申請,只要事後報備即可。然而這些法規的開放,對部分大型法人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因為他們已經申請進入台灣了;雖然台灣的制度較麻煩,但是他們也都已適應,且處理的經驗豐富,即使要再申請新的投資額度,拿過去的申請資料改寫一下,再循熟得不能再熟的管道申請,幾乎不成困擾。開放 QFII 後,雖然程序上是方便一點,不過對這些老 QFII 來說,受益程度不夠顯著。

台灣取消 QFII 制度,受惠最大的應該是那些新進台灣,或還沒進入台灣市場的外資法人;對他們而言,台灣法令的開放,大幅提高他們投資台股的興趣,尤其是極端保守的退休基金( Pension Fund )。不知道 MSCI 在調整台股權重前,有沒有徵詢這些尚未進入台灣市場的法人意見;從事後的發展來看,我想是沒有。

退休基金的規模十分可觀,不過因為基金性質以保本穩健為主,所以操作也十分保守低調,因此操作退休基金經理人的意見,未必會受到 MSCI 管理階層的重視。

退休基金將其龐大的資產,分配給許多不同的資產管理公司( Fund Manager ),資產管理公司則將其所管理的基金投資在不同的市場;其用退休基金的名義,而非資產管理公司的名義投資,就像公司的總經理負責管理公司資產,但資產的所有權是公司,而非總經理的。這其中還漏掉一項,即資產管理公司投資某一市場時,會下單給證券經紀商( Broker ),再由券商進行交易。

過去外資要投資台灣市場,申請作業得附上各項證照,對多數遠在天邊的大型外資法人而言,要投資占資產規模不到一%的資金到台灣,卻比在先進市場投資一○%、二○%還麻煩,所以寧可放棄,反正對績效的影響也不過一%上下而已。

法人客戶對台灣沒興趣,資產管理公司更無所謂,反正客戶要什麼就給什麼,只要不抽走資金就好了。因此真正要求台灣開放外資的人,並非 MSCI 所接觸的法人,而其所接觸的資產管理公司,也不急著要求提高台灣的比重了。

MSCI 每一季宣布一次市場權重的調整, 並在宣布後四至六個月的時間正式生效,去年十月台灣取消 QFII 制度,市場期待十一月間 MSCI 會宣布調高台股權重,結果失望了;到了二月,大家又燃起希望,然而還是落空。不過我認為到今年五月,MSCI 宣布的機會愈來愈高,可是就算 MSCI 百分之百計算台股權值, 但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目前外資在台灣所遇到障礙,不光是 QFII 制度,還有交易制度的問題。

在東北亞市場中,日、台、韓的主管機關過去都會核對下單者的資料,尤其是台灣,這是對外來投資者最不方便的地方。在一般國際市場中,下單的程序是,客戶向券商下單,券商在交易所和整個市場的不特定對象交易;如果是那斯達克這類店頭市場,則是券商與券商間進行撮合交易。交易後,買賣雙方都不知道對方是誰,只曉得下單的券商;而券商成交後,再與自己的客戶進行交割。

這樣的交易系統有三個好處,首先是,不少客戶不願意透露身分及意圖;如大戶的交易資訊若被市場盯上,一定會有許多人搶在大戶前面下單,這一來,可能成交的數量會不足,或成交的價位不夠好。其次,若有錯單發生,這是券商和市場的問題,不必由基金或基金管理公司承擔損失。因為券商是最了解市場交易系統的專業機構,由券商間處理,會有最好的結果。

第三,資產管理公司下單時,通常不是為單一的客戶下單;在台灣,如果要為二、三十個客戶下單買賣同一檔股票,得填二、三十張單子,這些單子不一定都能成交,也不會以同一個價位成交。收盤後,麻煩來了,哪個客戶、多少數量、什麼價位,要如何分配?

當市場愈開放,資產管理公司手上管理的基金數量就愈多;如果一位基金經理手上管理二十五支基金,當他要為客戶買台積電時,為了平均分配,就得每十五分鐘下一次單,而每一張單子則是為某一支基金所買的,這樣才符合台灣的規定。收盤後,他還得一一核對每張單子各成交多少數量及價位。可想而知,光是這類的行政工作忙都忙死了,怎麼還有空好好研究股票呢?

在其他市場裡,基金經理只要告訴券商要為甲基金、乙基金等各買進某檔股票若干數量即可,券商便會視行情變化處理;收盤後,券商也會將後續事務處理妥當。對資產管理公司來說,這麼做不但省事,連交易、交割風險都由券商承擔,何樂不為。

當前台灣所採用的交易系統過於先進、透明,最適合像避險基金這類型基金;因為基金及管理機構屬同一個法人,交易過程單純,只要一個最好的價位就可以了。過去我曾經解釋過,避險基金不是毒蛇猛獸,只是當台灣的政策不希望有太多避險基金進來,但是交易系統卻逼走保守的退休基金,反而設計成適合避險基金的模式,也是滿諷刺的。

坦白說, 避險基金也十分專業,他們不在乎市場指標( Benchmark )的高低,只在乎絕對的報酬;因此權值股可能不是他們的最愛,反而會挖掘一些有潛力卻未被發現的好股票,對中小企業的成長有相當的貢獻。至於保守型的基金,買個台積電、中鋼、台塑,基金經理人就可以交差了,這類基金對台灣的經濟成長貢獻度反而不高。

過去台灣市場較為封閉,炒作風氣也較盛行,為了防弊,所以台灣埋頭努力發展出比國際市場嚴格好幾倍的交易系統。我同意交易安全的重要,但是以台灣如此先進的電腦設備,不要擔心法人惡性炒作,因為收盤後還是可以追蹤交易者的身分;若有差錯,一個也逃不掉。但是千萬不要為了防止可能發生的問題,而將國際法人屏除在門外。

我要再次強調,每個國家有不同的國情,這本來就沒有是非好壞之分;但是金融市場是極其國際化的環境,當大家都習慣這樣做,你要玩這場遊戲,就得接受共通的遊戲規則。像過去英國股市交易,每兩個星期才交割一次,如果在交割前一買一賣沖掉,就不必交割了;美國以前則是有五天的交割期,再加上周末,交易後七天才要交割。如今國際通用的是三天交割期。

台灣有些制度比國際習慣進步許多,反而造成國際化的困擾。但是我們要了解,台灣市場的法人比重逐漸提升,主管機關要試著將過去管理散戶的制度及心態,調整為配合國際法人市場的來臨。

延伸閱讀

存股50張00929...股價一路漲16→20元,重新加碼的3個理由!高股息+勞保退休金,月領4萬簡單過生活

2024-04-12

勞工退休金VS勞保老年給付,有什麼不一樣?拆解勞退新制的計算方式:簡單1招,最大化自己的退休金

2024-04-08

勞保年金給付調幅創新高,90萬勞工準備收錢!每月多領「這麼多」…何時請領退休金最划算?

2024-03-24

勞保老年年金幾歲領最划算?退休實例計算:提早領、延後領差多少…這招「輕鬆多領38萬」

2024-03-31

公公過世她做了「1件事」拿到政府最高「近10萬補助」 勞保局提醒:還得符合這資格

202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