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不會消失 但會更好 .146

不會消失 但會更好 .146

2007-12-13 09:55

技術尚未成熟,不可因實驗的損失放棄改變生活的發明;修正後的衍生性商品與增強的市場管理功能,的確發揮理論設計的目標。

這次美國的次級債券風暴,會不會毀了資深證券化呢?當然不會,而且會以更盛大的方式再流行!

典籍中最可怕的股災是一九二九年那次,搭配全球通貨緊縮,在西方國家創造超過四成的失業率,間接引爆第二次世界大戰。荷蘭的鬱金香泡沫與英國的海南騙局,跌幅更大,但對實體經濟的打擊不像大崩潰那麼嚴厲,在災害排行榜落了下風。

昔者已往,在我們所經歷的股災中,最嚴重的應該是八七年那次,美國股市一天暴跌四分之一,全球所有的證券市場無一倖免,香港股市甚至宣布休市三天,華爾街出現首次十萬人次的大裁員。

那次的兇手很明顯,就是金融衍生性商品。根據諾貝爾獎級的現代投資理論,大型基金採用指數期貨的保險策略;當市場波動觸及某個關鍵位置時,停損的賣壓一個接一個,很多還是用剛萌芽的電子交易系統自動監測下單的,骨牌效應一發不可收拾,成了名列史冊的大屠殺之一。

結果,兇手經過修正後,以更大的規模、更簡單的交易方式,更深入每天每時的交易之中。別說美國、新加坡了,就算在台灣,在券商那兒填個風險認知書,在家就可以操作衍生性商品。除了在次級市場交易認股權證、選擇權之外,還可以進入初級市場,自己當發行商,賣出這些權證。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就跟第一部汽車撞死馬相同,技術尚未成熟,不可因實驗的損失放棄改變生活的發明。修正後的衍生性商品與增強的市場管理功能,的確發揮理論設計的目標,降低整體經濟體系所承擔的風險。

回頭看這次的次債風暴,造成的金額損失又創世界紀錄,但真實的傷害絕對低於九一一,這從年底零售數字與就業統計就可以說明。

二十年前,美國也發生過類似的危機——在利率轉向大波動時,部分借短支長的金融機構,弄到存款利率高於放款利率而嚴重虧損,被稱為信用合作社風暴,美國中西部的銀行倒一堆。

這次又是利率反轉惹的禍,但藉由資產證券化層層包裝的結果,幾乎人人有份,沒賠到錢的金融機構一定是不入流的,不只全球排名沒份,區域內的可見度也低。風險分攤的結果,不會是致命的傷害。

結論一:市場只是調整而非崩塌;結論二:這種貨,以後會更多,會是我們這代退休金的主力產品;結論三:趕快去買像花旗銀行這種被亂砍的金融股!

延伸閱讀

母親節快樂嗎?媽媽是最累職業...5大行業最疲累、9成5曾想離家喘息!「若能重來寧願不生」

2024-05-07

○.○五二秒反超對手 大男孩兌現與母親的約定 奪輕艇隊史首金 賴冠傑划出人生逆轉勝

2023-11-08

84歲的她獲頒模範母親!兒子竟是「亞洲大明星」 忙於演藝事業仍不忘本:他很孝順

2024-05-06

三意學校的三意人》從小在農家打罵教育中長大,擁抱教主戴惠貞用抱抱傳愛:此生的功課是助人

2024-03-22

「是新爸爸把我們帶大」,母離家、父癌逝留4孤兒…暖所長1句「說到做到」花千萬扛學費:不後悔

202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