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心思單純才能做學問?

心思單純才能做學問?

2010-06-03 11:27

企業管理的學術研究成果,照理說要能協助企業解決問題,然而實際情況是,學術研究與實務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鴻溝。

近年來大家開始擔心學生的學用差距,因此也比較注意產學之間的交流與整合。然而就現代的學術趨勢而言,產學之間的整合似乎會越來越難。

當討論到學術與實務之間的差距時,有一位學者指出:「做研究時,想得太複雜就很難對特定學理寫出有所突破的論文;但想得太單純,論述和實務的差距就越大。」另一位學者在深入接觸過企業實務之後,有感而發地說:「我所有的高水準學術論文,都是在尚未接觸實務之前發表的。」顯然,學術研究與實務之間不僅存有相當大的鴻溝,甚至可能在根本上還存在著思惟上的矛盾。

企業管理是一門高度接近應用面的社會科學,其學術研究成果理應能協助企業解決問題,或為企業經營提供有價值的思考或分析架構。而管理問題經緯萬端,無法依賴單一學科掌握全貌。例如就「自創品牌」這一主題,直接牽涉的至少有品牌定位、消費心理、通路選擇與管理、定價方法、智慧財產、媒體決策、廣告效果衡量等,間接的還可能要考慮與上下游的網絡關係、成本結構、產品設計、維修與物流外包、競爭策略,及隨之而來的組織分工、人員增聘,以及相關的薪酬制度等等。

 

然而現代學者為了因應學術發表的傳統與規範,其研究必須「一門深入」。研究定價的只專注於定價方法、研究消費心理的只專注於消費心理,依此類推。其實絕大部分人並非不了解實務問題的複雜性與多元性,只不過因為任一個狹小議題,都已累積了汗牛充棟的學術研究與論述,為了要在發表上有所突破,必須熟讀並掌握相關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因此想要擴大接觸面,在時間精力上也不允許。

 

此外,學術發表的讀者是其他學者,學術文章的評審者是國外學有專精的學術前輩,這些學術前輩因為長年來「學有專精」才有今日的學術地位,因此其所思所學其實也相當局限於十分狹窄的知識領域,投稿者若不追隨其之專精態度,則難以投其所好。

這樣發展的結果是:學術研究與實際問題越來越遠,除非讀者能自行融會貫通,否則難以從個別的學術文章中領悟其對實務問題的含意。

 

在教學方面,此一「研教分流」的趨勢在MBA教育中更加嚴重。因為MBA教育是希望畢業生有執行力、會解決問題、會思考、會活學活用知識,並能從工作中自我學習成長。將來若由心思單純的學者來任教於MBA學程,很難想像他們如何以其「一門深入」的學術研究為基礎,來教導這些對實務充滿期待的MBA學生。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

延伸閱讀

150萬跑車開10年殘值只剩20萬!前工程師反省:工作17年收入2千萬,我的資產卻是零甚至還有車貸

2023-08-10

富邦金、兆豐金、元大金...七家金融股 股海老牛估明年配息可望優於今年,現在可存?

2023-10-23

兆豐金、富邦金...一表比較14檔金融股,達人精選「4檔高CP值好股」:今年鐵定賺得比去年多

2023-08-16

1277萬卡友注意了!中信銀加入「清卡隊伍」:刷卡次數「沒達標」就停卡 實施時間、權益變動一次看

2023-11-01

台泥、兆豐金、台塑化...500萬歐印10檔「大到不能倒」,能贏過0050?這1檔存股10年「躺著退休」

202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