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勞退 勞保 航運股

台灣新創的無限可能性

台灣新創的無限可能性

2017-03-23 09:19

台灣市場規模很小,對發展新創產業而言,像一個兩面刃。雖有可能快速取得成果,但獲利也受限。但我仍看好台灣獨有的優勢,寄望創造出更多可能。

大多數業界對我的印象多半是停留在過去,包含無名小站以及flyingV。實際上我這兩、三年,已經逐漸將重心轉往管理創投基金為主,同時間也經營濕地(Venue)這個創意實驗空間。除此之外,我還參與推動兩個法案(閉鎖型公司法、股權式群募平台),也持續擔任許多政府計畫的審議委員。

不要說外界的人,就算是身邊的熟朋友,許多也搞不清楚我究竟在做什麼,久了索性我也不太想多講。在五年前開始做flyingV的時候,其實沒有想太多,只是覺得能改善當時的新創環境。五年來,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公司是沒賺到多少錢,但創造出來的無形社會影響力似乎是改變了些事。不過,總是覺得單一個平台的能量有限,只是幫助團隊取得第一筆資金實在不夠完整,於是才會有了後來成立FungLy Capital、濕地以及整合NCTU Angel Club的想法,期望可以營造一個從創意到生意的生態鏈,在不同階段都可以提供資源及協助。

透過這些機制所引動的資金規模大約在十五億元上下,雖然比起許多大型機構而言,這樣的資金規模大概算不上什麼,但對於我而言,算是花了五年的時間將自己人生轉型的一個小小里程碑。

往未來五年看,其實我對台灣的未來一直有著一種阿Q式的樂觀,一方面是因為我並沒有打算離開台灣,所有的事業及投資都是在台灣;另一方面,我也認為台灣有台灣的優勢,但需要時間改善環境。

台灣市場雖規模有限,像兩面刃,新創公司可很快取得成果,但獲利空間相對受限。即使是很好的商業模式,也不容易成功IPO。未來傳統產業一定會發生大洗牌效應,數位經濟(不只是行動網路,更重要的是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在 FATCA(美國肥咖條款)實施後,反而變相讓許多熱錢湧進台灣,創造新一波股市榮景,若能適當引導資金投資未來性產業,比起股市萬點,相信對台灣幫助更大。在過去的基礎之上,我想創造更多可能性,透過數位平台和工具改變金融產業。雖然在現階段聽起來還是很遙遠,也許有點痴人說夢話,但把目標設定高一些也不是壞事(笑)。

(本專欄由詹益鑑、鄭博仁、客座作家群共同主持)

延伸閱讀

AI時代「迷你獨角獸」崛起

2024-04-10

解決痛點才是真實力

2024-04-02

美國IPO上市窗口何時開啟?

2024-03-27

機器人時代將更快來臨

2024-03-13

行動支付的大航海時代

2024-03-06

從星鏈看台灣數位主權的重要性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