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軌道建設.經濟與金融 歐洲經驗》多型態大眾運輸路網 形塑歐洲永續城市

軌道建設.經濟與金融 歐洲經驗》多型態大眾運輸路網 形塑歐洲永續城市

2017-06-29 07:56

「循序漸進、因地制宜」的歐洲公共運輸發展,除可階段性滿足民眾乘車需要,亦可兼顧都市景觀形塑及政府之財政支出,更可培養接續軌道建設的基本客源

台灣的城市建設,事事皆以經濟發展為主要考量,追求效率最重要,人的移動只為了到達目的地,重點不在於移動過程。當我們羨慕著歐洲城市的進步與優雅生活態度,希冀能仿效他國經驗,透過軌道建設來尋找台灣都市交通的問題解答。然而,著眼於台灣內部有限資源的爭取同時,我們的社會卻需要更進一步了解軌道建設之真諦。 依據《大眾捷運法》的立法精神,「捷運」乃是提供區域內的快速輸運服務,而不是僅透過運輸系統來界定是否為捷運,其運輸服務乃是為了加強都市運輸效能,改善生活環境,促進大眾捷運系統健全發展,以增進公共福利。 因此,要衡量一個公共運輸系統是否符合捷運的精神,其評量準則在於:1、使用專有動力車輛行駛於專用路線。2、以密集班次、大量快速輸送都市及鄰近地區旅客之公共運輸系統。其中,大量快速輸運的意涵,乃是指透過完全獨立專用路權,或是路口部分採優先通行號誌處理之非完全獨立專用路權。 

台灣基於城市經濟發展而走向集中化與機動化趨勢,若沒有良好的城市規劃與大眾運輸路網,則一味以追求個人移動便利為優先時,會引導多數人習慣以汽機車做為代步工具,那台灣的城市特性與現況交通政策的思維,即變成了我們現況交通變革的死結。 有鑑於完善的公共運輸路網將有助於台灣都市交通的問題解決,政府於2002年頒布施行《發展大眾運輸條例》,作為政府推動各項公共運輸發展之法源,並逐年編列適量預算,期以制度化、系統化健全公共運輸發展。 近期政府更大量加碼,欲藉由前瞻基礎建設帶動國家經濟的前進動能,該前瞻計畫近一半經費則涉及軌道建設(逾4,241億元)項目,其中又著重兩大重點:1、台灣鐵路網建構以及各都會區之鐵路立體化;2、各都市的軌道建設規劃與興建,例如捷運、輕軌(Tramway或Light Rail Transit)、複合式輕軌(Tram-Train)等。 但該前瞻建設近日引起正反兩極聲音,包含都市交通問題是否一定需要花大錢蓋軌道建設才能解決呢?什麼樣的城市規模才具備蓋軌道的條件呢?會不會蓋了軌道卻養不起軌道呢? ☉歐盟已發展城市公共運輸市占率高「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或可從發展百餘年軌道運輸的歐洲談起,透過外在的國際觀察,思索內部的矛盾問題,或許可尋找目前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之潛在解答。 從歐盟28個會員國的統計資料可得知,公車或電車(Trolley)仍是都市內民眾較常使用的公共運輸工具,占56%(詳見圖1),14%旅次則是使用區域鐵路系統(Regional rail),剩下31%旅次則是透過捷運及輕軌。 

其中輕軌系統相對於捷運系統具有經濟優勢,依據法國Cerema研究中心報告指出,輕軌建設僅為捷運建設的1/5經費,公車捷運(Bus Rapid Transit, BRT)建設經費僅為捷運建設的1/20。故許多城市在不具有興建捷運的條件下,乃尋求輕軌建設或公車捷運來建構城市大眾運輸主幹路網。 圖2顯示,歐盟28個會員國中,平均公共運輸市占率皆高過於30%,相較於台灣整體的公共運輸使用率僅16%,換言之,從總人口與公共運輸市占率的角度,歐洲民眾使用公共運輸的旅次高出我們甚多。另歐盟已發展城市(Developed cities)相對於發展中城市(Developing cities)之公共運輸市占率更是逐年提高(2012年歐盟已發展城市之平均公共運輸市占率達37%,於1995年僅31.8%)。  相對於台灣6個直轄市之公共運輸市占率,具有不小的差距,參酌交通部統計處「2015年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態調查」,台北市為37.4%、新北市31.4%、桃園市13.4%、台中市10%、台南市5.5%、高雄市7.9%。

 換言之,決定都市軌道建設與否,不單是政治選項,更是城市永續發展的必要,故需要考量城市發展架構、潛在運輸廊帶,產業發展特性、城市人口結構,公共運輸使用率等。 ☉2000年後歐洲百餘城市投入輕軌建設前瞻計畫中,輕軌系統更是引發正反兩極許多討論,那何謂輕軌?輕軌系統大量出現在1920至1930年世界上較具開發規模的城市,其中以歐洲城市居多。該系統是以平面式的軌道運行於城市道路空間,但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39年至1945年)逐步被捷運系統給取代了。 直至1980年初期,歐洲許多城市又重新思索都市意象以及生活意涵的連結,因此展開一系列新型態的輕軌建設,1985年至2000年之間,旋即有42個城市開始興建並開通輕軌,2000年後又有百餘個城市投入輕軌建設。 歐洲城市的公共運輸發展已逾百年,公共運輸系統發展之成熟度以及民眾對於公共運輸之認同感皆是台灣必須要借鏡的地方。「循序漸進、因地制宜」的歐洲公共運輸發展,除可階段性滿足民眾的乘車需要外,亦可兼顧都市景觀形塑以及政府之財政支出,更可培養接續軌道建設的基本客源。 

☉台灣應走出追求捷運系統的迷思事實上,每個城市都想擁有「豪華」捷運系統,但絕大多數的城市都無法負擔捷運系統的興建與維運費用,此現象不僅台灣如此,放眼世界許多國家也面臨跟台灣相同的情況,也才會有許多不同型態的大眾運輸系統孕育而生,例如輕軌、複合式輕軌、公車捷運系統等。 當城市內的公共運輸環境未臻成熟而貿然興建捷運系統,則過大的供給與過小的需求都會造成能源與資源的浪費,更迫使營運者為了節省營運成本而拉長班距,如此惡性循環恐造成旅客的等候捷運的時間與傳統公車相差無幾,顯然不符合《大眾捷運法》對於捷運的定義。 不知是為了解決交通問題,還是交通問題衍伸的政治意涵,我們一直選擇「上天下地」的軌道運輸系統,實現所謂的城市「快捷」之夢。20年過去了,多數的城市都還認為唯有蓋了軌道建設,才不會變成次等城市,也才能成就城市的永續發展。 是否我們都掉入那捷運的神話當中,而忘記去思考我們城市的特色何在;到底什麼樣的運輸規劃與系統既適合我們生活的地方,又能讓我們與整座城市發生最親密的連結,移動的都市意象串聯的不僅是那實體的街廓與建築物,更無形的連結著民眾對於城市的認同感。 台灣的大眾運輸發展仍屬萌芽階段,當歐洲用了一個世紀才逐步打造完善的公共運輸路網,並爭取到路權重新分配,取得多數民眾的使用認同。「不躁進、不停滯、多溝通、多傾聽」持續穩定推動公共運輸發展,應是台灣交通主管單位應有的思維,才能成就獨一無二的台灣經驗,打造台灣城市的移動都市意象。

(本文作者為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助理教授、前台中市政府交通局專門委員) 台灣銀行家《台灣銀行家》雜誌所涵蓋議題報導領域相當多元,除了銀行業、證券、保險與金控等相關,亦對國內外政經社會議題、產業趨勢、金融教育等多有關注。內容以深入淺出、強調實務導向與高可讀性為原則,以協助讀者掌握金融情勢變化、重要政策,以及金融產業發展的最新動向。http://service.tabf.org.tw/TTB/

延伸閱讀

跟著巴菲特最愛指標找標的!工程師自組ETF績效打敗0050:統一超、葡萄王、寶雅...19檔資優生出列

2023-12-20

統帥、富凱大樓震到傾斜,7以上地震還會出現?15小時餘震暴增180次 氣象署示警:只是剛開始

2024-04-23

巴菲特最新致股東信/93歲股神示警「現在市場像賭場」!日五大商社和這3檔繼續堅持:耐心會有回報

2024-02-25

透過堅守投資紀律的方式 用行動力抓住市場行情

2020-10-29

勞退為何越來越多人「不急著領」?超大紅包「放5年多70萬」 專家:2種人理財最合適

202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