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台灣的央行總裁,不約而同地選在即將退休之刻,對金融環境提出警告。
這或許表示,系統性金融風險所帶來的危機即將引爆,投資人須留意。
美國經濟學家明斯基(Hyman Minsky,一九一九~一九九六)在上世紀八○年代聲嘶力竭地警示說:金融市場的本質是脆弱的,因為債務(debt)的本質是交叉不透明的;一旦經濟週期觸動流動性債務的連鎖反應,金融危機就會發生。但是沒什麼人理他,認為他所描述的情境只是基於六○、七○年代的經驗,而在八○年代的信息、知識基礎下,並不足為訓。一直到二○○八年爆發全球金融海嘯,人們才回想起他,而以「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 一詞來形容那種事前鮮有徵兆、一夕變天的金融危機。
中國央行總裁(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即將退休之刻、不能出一點岔子的中共十九大當下,突然烏鴉嘴地告誡說,中國經濟可能已經面臨「明斯基時刻」;早不說、晚不說,就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榮耀地二度加冕的時刻說,硬生生把「明斯基時刻」和「習近平新時代」掛到了一塊,這個舉動不可能沒事先得到習近平的同意或默許。然後,我們再來看習近平十九大報告中的那一句「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哇啦!這個巧合是否太巧了?
台灣央行總裁彭淮南也在即將退休之際,於九月二十一日警示台灣,必須留意國際上ETF(指數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可能帶來的衍生性系統風險。就在彭總裁提出警示後三天,近年來大力推動ETF、特別是台股ETF的金管會提出「台灣免驚」的反對意見,指央行是以美國為例,美國ETF占總成交量比重超過三成,但台灣ETF的規模還小,占比還不到五%,尚無引發系統性風險疑慮云云。
我非金融專業,亦不在行內,只是詫異彭總裁為何要在退休之前,「降格」去警示一種金融產品,美國聯準會即令在○七年也不可能降格去警示「次貸產品」啊。而理應作為煞車角色的金管會(看看它對第三方支付煞了多少年的車),又何以急著跳出來踩油門?
金融無國界,「系統性風險」的意思就是一種產品的問題可擴散至所有信用產品;○八年台灣並沒有「次貸產品」,但是一樣大受傷。不管是周小川的「中國明斯基時刻」還是彭淮南的「國際ETF時刻」,台灣都不能輕忽以待。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