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投資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2018-03-27 17:36

這是我最深刻的反思之一。我的職業生涯中包括一段在新東方教書七年的經歷,所以,是個擅長說的人,並且會不由自主地常常對自己的思考能力引以為豪。而在此之前,我有七年的銷售經歷—工作主要靠說……

作者/李笑來

 

這是我最深刻的反思之一。我的職業生涯中包括一段在新東方教書七年的經歷,所以,是個擅長說的人,並且會不由自主地常常對自己的思考能力引以為豪。而在此之前,我有七年的銷售經歷—工作主要靠說……

 

於是,我不幸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裡成了那種最令人厭煩的投資者:

 

說得多,聽得少。

 

我最初的反省是,那些聽我講的人並未明顯不耐煩可能是因為我的資歷和名聲;後來我才深刻意識到,其實更多是因為最初我遇到的那些人多半能力欠佳,確實還需要更多的磨練而已。如若他們是現在我每天都能遇到的令我自己都佩服的創業者,那他們一定討厭死我了。

 

創業成功,需要堅實的商業模式作為基礎。

 

雖然這個論斷可能有人反對,但相信我,那些都只是「名詞之爭、概念之爭」,商業模式就是根本。而商業模式上的思考能力,常常全然獨立於其他的能力。

 

學習能力本身好像是普適的,你學會一門外語,再學另外一門就會相對容易;你學會一項技能,那上面的經驗可以隨時用到其他領域中去……可商業上的能力,相對就不那麼通用,也不那麼容易從其他領域借鑒,更為關鍵的是,這種能力很可能很快就會過時—因為時代變化越來越快。

 

從另外一個角度,商業上的成功是完全以「勝者王敗者寇」的邏輯運轉的,並且是在經濟學基礎前提(資源有限)完全適用的情況下運轉的—在有限的時間裡,既定的政治經濟環境裡,有限的資源調動能力上評價商業行動上的成功。在這裡沒有「理想狀態」,只有「暫時順利」,突發的意外隨時閃現。

 

自恃聰明在其他領域裡其實是對的,在商業世界裡卻是真真切切的危險。對創業者來說,自以為是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保護,對投資人來說卻往往意味著早晚降臨的滅頂之災。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我個人以為投資人最重要的能力是:聽—集中精力、認真仔細地聽。不要急於反駁甚至批駁創辦人的看法—事實會冷冰冰地證實那麼做百無是處。與其那麼做,還不如靜靜地聽下去,去想:

 

◆他為什麼會這麼想?

◆他的歷史可能有什麼樣的部分才會這麼看問題?

◆既然他是這樣的想法,那麼他更可能會做什麼樣的事情,什麼樣的決策?

 

有趣的是,當我開始這麼做的時候,經常發現自己之前想的並不一定是正確的,甚至乾脆是挺愚蠢的……為了強迫自己少說,我甚至給自己定了條規矩:所有可能的反問,都留到下一次討論再說。

 

這給了我巨大的幫助。首先我自己多了很多的空間去思考,去探究。更為重要的是,我發現對方常常因為已經隔了一段時間而接受起來非常輕鬆—這真是意外收穫。

 

最扯和最不扯的是什麼?

 

之前提到過擅長閒聊是投資人的基本素質,然而胡扯卻是另外一回事兒。胡扯呢,也不是不能忍,不能忍的是扯著扯著自己都相信了……

 

最扯的都是什麼?

 

No.1情懷

 

投資不講情懷,只有輸贏。就算贏了,還可能有不光彩的贏;可是如若輸了,有沒有情懷都是輸了—沒有雖敗猶榮那一說。就這樣。投資人可以有情懷,可以有理想,但那不是資本,也不是資源。在商業環境、商業模式面前,情懷只是毫無意義的東西。最扯的就是把自己的投資行為套上情懷的迷彩去唬弄創業者—能被這麼扯的事兒唬弄住的創業者實際上也活該輸。

 

No.2自大

 

投資其實是件很苦很累的活,只是很少有人相信而已。在優秀的創業者面前,投資人其實是弱勢群體—反過來,錢也是投資人手裡價值最低的資源。說來也怪,投資經理常常只不過是買手而已(按照現在的風險投資基金機構的結構,真正有價值的是那些分析員—當然他們在內部恰恰也是最不受待見的),卻代入感極強,好像那些錢都是自己的……

 

No.3吹牛

 

投資人最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我有的是資源」—大多數情況下,這真的很扯。不是人家跟你吃了頓飯,就成了你的資源;不是你認識個某大佬,那大佬就是你的資源;不是你知道哪裡有流量,那些流量就自由供你使用……話說大樓確實是磚頭蓋的—但再多的磚頭堆在那裡也不可能自動就構成大樓啊!

 

No.4指導

 

雖然不應該一棒子打死,「創業導師」裡面至少有九九%是濫竽充數的。如何判斷哪些導師其實是不中用的呢?方法很簡單,凡是那些作居高臨下狀的就都是了。拳王泰森也有教練,但那教練明確地知道自己是打不過泰森的,他作為教練要做的是觀察觀察再觀察,然後通過建議,校正泰森的一些動作模式—主要是根據泰森自身的優勢和弱勢出發提出建議,而不是「按照我的經驗,你應該……」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創業者真正要多花時間研究的,其實是自己和自己的失誤;研究別人用處真的不大—尤其是在一個成王敗寇的邏輯世界裡面。

 

No.5質疑

 

投資人其實真的沒必要去質疑創辦人的行為—因為一旦需要質疑,就只能說明你最初在投資之前做功課的時候某一方面判斷失誤了。需要質疑的,其實是自己,最初的自己。如若發現自己錯了,需要校正的是未來的投資行為,而不是「悔棋」。投資人相對創業者不同的地方在於,創業者常常只能做一件事情,投資人卻從一開始就要選擇賽道之後大面積撒網。業餘投資人不懂這些,常常指望著一兩個項目大獲成功—那麼餘生就只能生活在質疑當中了。

 

〈本文選自全書 李幸臻 整理〉

 

作者:

李笑來

擅長將知識變現的跨界高手,中國暢銷書作家、天使投資人、連續跨界創業家。

 

大學主修會計,自學寫程式,也是新東方學校的託福名師,後來創辦分享科技產品的KnewOne。創立比特基金,投資比特幣相關領域,更是傳說中的中國比特幣首富。

 

他在「羅輯思維」旗下的「得到」App開設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擁有18萬付費訂閱人數。

 

著有《TOEFL核心詞彙21天突破》《把時間當作朋友》《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書名:給你10萬,你怎麼做到10億?:史丹佛大學最強創業養成課,天使投資人李笑來解讀

出版:先覺出版社

 

延伸閱讀

企業家與創業者共通點:以有限資源實現無限理想

2018-03-27

不怕電商紅海 「愛上新鮮」張佑承要打造更多破億電商品牌!

2018-03-26

你會如何選擇一起創業的夥伴?

2018-03-22

思考轉個彎 蘋果、豐田致勝祕訣

2018-03-22

17直播、KKTV背後資金推手 就是他

2018-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