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896 通膨 存股推薦

為了老後好,別當「兒孫提款機」!三道預防針打下去,讓彼此幸福、擁美好第二人生

為了老後好,別當「兒孫提款機」!三道預防針打下去,讓彼此幸福、擁美好第二人生

愛長照

最新觀點

達志(示意圖非當事人)

2018-07-20 14:49

如果孩子不能即早學會在社會上生存,能養得起自己,必須要付出相對的勞力和心力去獲得,孩子不會認為養成專業能力、培養理財觀是重要的,自然也就會把父母當提款機。一旦習慣養成,父母就離下流老人不遠了。

文/ 諮商心理師 艾彼

 

什麼是下流老人?請看文末介紹。

 

下流老人的其中一項成因,為——孩子沒有謀生能力,成為「啃老族」。

 

啃老族指的是,孩子處於就業年齡卻不願意工作、只做兼職工、臨時工、約聘工,且經濟上完全依賴或半依賴父母的年輕人和中年人。

 

啃老族由於經濟無法獨立,即使成年後食宿也持續仰賴年長的父母,這種情況的年輕人或中年人通常沒有能力成家,也沒有意願成家。

 

但其實,就一個家庭治療師的觀點,「啃老族」也是可以預防的。

 

只是家長的佈局,可能要拉得更長更遠,也就是說,孩子越小時執行起來越容易。但有調整比沒調整好,任何時候開始都是好的!

 

第一道預防針:及早讓孩子意識到「父母不可能照顧你一輩子!」

 

看到這裡,也許身為父母的你會覺得「我也常常這樣講啊!」就我的觀察,口頭上說說,幾乎所有父母都會。

 

但真的可以狠心實際執行的父母,就真的比例不高了。許多父母都是講一套做一套,邊抱怨邊幫孩子收拾善後,孩子當然不會聽進去。

 

這件事情要做到讓孩子很有感,也就是你在行動上必須要堅定,有時候要明白的告訴孩子:「我只資助你到幾歲、多少金額,剩下的自己想辦法。」讓孩子知道,不可能無限跟父母伸手,要父母當靠山。

 

第二道預防針:協助孩子養成「靠自己努力/想方法才能謀生」的習慣

 

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你會給孩子零用錢?孩子需要為取得額外的零用錢付出勞力或心力嗎?給零用錢的態度,會養成孩子的用錢態度。

 

如果孩子不能即早學會在社會上生存,能養得起自己,必須要付出相對的勞力和心力去獲得,孩子不會認為養成專業能力、培養理財觀是重要的,自然也就會把父母當提款機。一旦習慣養成,父母就離下流老人不遠了。

 

另外需要提醒,現在的工作可能20年後通通不在了,所以父母要抱持的態度,倒不是叫孩子保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而是教導孩子「不斷進化的能力」!

 

即使隨著科技演進,也不會被淘汰的能力,就是不斷學習和進化,除此之外沒有別的。

 

第三道預防針:協助孩子提早做老後規劃

 

不論你有沒有在孩子出生時幫孩子買保險或做投資,但我更支持的是儘早與孩子談論老後的話題。

 

讓孩子意識到,父母或自己都可能面對意外失能、重大疾病、AI人工智慧後失業等等的問題;讓孩子提早理解,經濟景況是可能因為外力影響而變化的,長大後要面對的世界和孩提時候完全不同。

 

提早意識到,就能提早為自己的老年生活規劃。

 

青春期的個人神話心態「覺得自己與眾不同、永遠不朽」也會比較客觀,而且不會無限蔓延下去,就能減少唸書唸到天荒地老,不工作;或是,覺得自己一定可以創業一鳴驚人等等的風險。

 

至少,在追求學位或創業的同時,自己也能做一些老後規劃,並不悖行。

 

這篇文章,不只是給家長看的。也給成年的你,或即將邁入成年的你看。若是不想成為「啃老族」,至少你要保有上述面對人生的態度,並且真正去執行,才能不拖累家人,擁有健康的老後。

 

【註】下流老人(日語:かりゅうろうじん)一詞是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於其2015年著作《下流老人: 一億総老後崩壊の衝撃》[1]中所提出的。

 

大意為日本近年來出現了大量過著中下階層生活的老人,年金制度即將崩壞、長期照護缺乏人力、高齡醫療缺乏品質、照護條件日益提高、老人居住困難,而且未來會只增不減,若政府不提出有效政策,可能出現「1億人的老後崩壞」。

 

「下流老人」這個名詞的目的在於說明高齡者的貧窮生活,以及潛藏在其背後的問題,並沒有瞧不起或歧視高齡者。(出自維基百科)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兒子2年沒找工作、不談戀愛,恐當啃老族 吳若權:人生最大風險,就是你不冒險

2020-04-13

存500萬幫家人還債,卻得不到感激,彼此感情都耗盡!吳若權:天下最難的是,甘願

2020-04-13

兩年送走3位至親,中年無常早已看破!吳淡如體悟:不要成為怕死,卻又不敢活的人

2019-05-15

中年後,更要勇敢花錢追夢!他們不當守財奴、不買名牌,快樂旅行50國

2019-05-03

張曼娟「減法」過生活、穿搭舊衣也開心 「現在不做自己,難道要等80歲?」

2018-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