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別輕忽身體警訊!家醫科醫師:出現這2個情況,趕快去做檢查

別輕忽身體警訊!家醫科醫師:出現這2個情況,趕快去做檢查

我是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家醫科號稱什麼都會,但這是不可能的。

我開玩笑說:「假如我什麼都會,直接讓我當院長就好了,其他科的醫師要怎麼混飯吃呢?」

 

有些病人來家醫科門診,是因為想要做檢查,但是相關專科沒開診,於是掛號小姐就掛到家醫科來給我看。可是,有些檢查我不能開或是不會做,需要相關專科醫師門診。

 

我通常會教導病人:依症狀判斷,有哪些情況需要進一步檢查?最常見的兩個準則之一。

 

 

症狀雖然模糊,但是持續。有些症狀發作一下就過去,自行好轉不再發作,通常是「一過性」的疾病。要擔心的是:後續可能再發生。或演變成更嚴重的病況。

 

例如:「暫時性腦缺血」,可能是後續「腦中風」的初期徵兆,就不能掉以輕心。

 

症狀的判斷準則之二:發作強度增加、發生頻率增加(更密集)、持續時間長度增加,甚至一發作完全無間歇。

 

例如頭痛,假如發作頻率越密集、疼痛強度加強、持續時間拉長甚至不停歇,就要擔心是否腦瘤之類的疾病。

 

 

有些疾病讓病人大痛立刻掛急診。例如腎結石,醫師比較不擔心,反而症狀不明顯的疾病會讓病人忽視才更危險。

 

癌症之可怕就在於:一開始可能症狀不明顯,但是卻會「夜長夢多」,慢慢進展到不可收拾。我在安寧病房有時聽到家屬說:「他從來不生病,一檢查就末期。」

 

這就是病人誤以為:「從來不生病」就等於「永遠不會生病」,太過輕忽身體的警訊,以至於無法早期就醫檢查診斷治療,是病人太慢來檢查,而不是醫師的醫術太差。

 

例如:曾經有病人食道癌末期,聽家屬說病人:「一開始乾飯吞不下,就改吃稀飯;後來稀飯吞不下,就改喝牛奶;等到牛奶都吞不下,才去做胃鏡。」

 

這樣當然一檢查就是末期,因為食道只要還有剩下10%管徑,就還能喝牛奶。

 

 

例如:不少肝癌末期病人,一開始只覺得疲累、倦怠、胃口差,自以為是工作太累導致,等到出現黃疸、腹水,才去做腹部超音波,當然已經是末期。

 

有時就是病人一直換醫師,每個醫師都跟病人不熟,在不同醫院或不同科的門診做很多檢查。

 

有位只漏掉腹部超音波的病人,最後才診斷出肝癌末期。有位所有檢查都做了,卻只漏掉胃鏡的病人,偏偏就是胃癌末期。

 

我在門診經常勸慢性疾病的病人:「要找固定的醫師追蹤,這樣醫師才會熟悉你的病情變化,知道要做那些檢驗或檢查。」

 

 

(本文為高雄市張啓華文化藝術基金會 執行長 許禮安 醫師授權,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若不是為了給女兒念大學,我現在就可以回印尼了...」外籍看護來台近10年:我不要女兒和我一樣

2023-12-14

她離開印尼時2歲大的女兒,如今已經22歲...替90歲獨居父親的找看護之路:我希望她能選擇我爸爸

2023-02-12

同樣是上班族,為何我離百萬年薪那麼遠?資深打工人3點觀察:職場裡那些高薪人士都做對了什麼事

2023-11-08

為什麼東南亞移工這麼喜歡直播?在台工作逾10年,印尼看護道出異鄉下的打工人心聲

2022-12-07

拚命工作卻只陷入沒餓死的窮忙地獄...一個北漂上班族的窩居金錢試驗:週休5日後,我過得還不錯

202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