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的態度不會讓父母付諸行動。
「強迫」的態度是一種施加在對方身上的暴力行為。
「強迫」的態度只會使父母抗拒。
「強迫」的態度無論是自己或父母,都無法接受並尊重對方。
同樣的。就算抱怨「我為你做了這麼多」,父母也不會改變。「我為你做了這麼多」不過是「強迫」的一體兩面罷了。放下「我為你做了這麼多」的心態,才能脫離父母。
話說回來,真心想整理老家雜物,成功實踐斷捨離的你(孩子),第一步究竟該怎麼做?
斷捨離要在開心舒適的狀態下進行
第一步就是不開口要求父母「整理」、「丟棄」。父母家的斷捨離,就從捨棄深藏在「整理」這兩個字中,對父母的期待開始。「捨棄期待」就是拋開責備父母的意識,停止命令或干涉父母。簡單來說,就是脫離父母。
不僅如此,「強迫」的態度無法讓人感受到斷捨離的優點。當你開口要求父母「整理」、「丟棄」,對父母來說,等於是在「責備」他們沒有好好維護老家。
況且說出這句話的是「自己辛苦拉拔長大的小孩」,不禁感到更加痛心。責備的態度無法讓任何人做任何事。
為了順利推動斷捨離,各位一定要遵守以下原則:「斷捨離要在開心舒適的狀態下進行,無法透過知識或言語傳遞。」
斷捨離不是「知道」與「傳遞」的事情,是自己要「做」的事。
斷捨離不是單純的整理術,是從「內在」改變當事者意識的行為療法,也是透過活動身體貫徹的禪( 動禪)。唯有活動自己的身體,才能感受箇中滋味。
親身體驗的感覺蘊藏極大說服力,自然而然地感染身邊的人。
正因如此,就算你大聲疾呼「快點做斷捨離」,父母也不會聽你的。當你皺著眉要求媽媽丟掉雜物,她也不會因此感動而付諸行動。既然如此,埋怨父母不肯斷捨離的你,才是該檢討的人。
想讓父母從事斷捨離,首先,你一定要親身實踐斷捨離,充分感受那種愉快的感覺,這一點十分重要。無論是父母或任何人,要求對方做自己覺得不快樂的事情,絕對不可能成功。
不過,請各位放心。只要你開心享受斷捨離,絕對能影響並改變你的父母。
這就是斷捨離的神奇之處。斷捨離具有感染力,會在人群中蔓延開來。「流行性斷捨離病毒」的強度相當於第五級傳染病,不容小覷啊!
斷捨離的超強感染力會改變配偶與住在老家的父母,讓他們也開始斷捨離,甚至連朋友與公司同事也跟著斷捨離。
不瞞各位,一路以來我見證過許多這樣的案例。當孩子不再責備父母,父母的態度就會軟化。當孩子與父母站在一起,父母也深刻感受到這一點,心房自然敞開。
囤積狂會在什麼情形下主動實踐斷捨離?當囤積狂明白「自己不再受到責備」,會有什麼改變?接下來容我以一對年紀稍長的夫婦為例,詳盡說明。
囤積狂明白「沒人怪罪」,自然就會改變
話說這一對七十出頭的年邁夫妻家中,堆滿了各式雜物。餐桌、架子、地板、櫃子與冰箱上方,凡是可以放東西的地方全都放滿東西,寬敞的客廳竟成為置物間,住在裡面的人連坐下的地方都沒有。
這對夫妻育有一子,兒子還沒結婚,一家三口總是窩在廚房旁的小小餐廳裡,
令人驚訝的是,餐廳裡放著一張大餐桌,上面也堆滿各種雜物,讓人懷疑吃飯時要將菜放在哪裡,那張大餐桌也占據活動動線,想進出餐廳都很困難。
我一看就明白這對老夫妻陷入何種惡性循環裡,那張比例過大的餐桌限制了他們的活動範圍。
簡單來說,一旦坐在餐桌前便很難起身活動,於是只要一坐下來就會避免再做其他事情,而將所有需要的東西堆置在桌上,讓自己一伸手就能拿到。
當然,不同的季節需要不同的東西,因此,夏天用的扇子與冬天穿的厚襪子全都堆放在窗邊吧檯上。不僅如此,光是粗製濫造的塑膠扇子就有十把、襪子超過十雙,電風扇與石油暖爐也同時放在餐桌下。
在這種情形下,男主人成天坐在餐廳看電視,除了吃飯睡覺之外,什麼也不做。女主人每天在雜物堆中找出路,準備一日三餐,而且夫妻兩人都有嚴重的腰痛舊疾,定期前往醫院治療復健。
男主人只要坐下就不起身,沒有足夠的運動;女主人必須彎曲身體才能在雜物堆中行走,對腰部造成極大負擔。這樣的生活型態自然不可能擁有健康的身體,深受腰痛所苦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你是否也覺得似曾相識?你的老家是否也是這個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