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台灣有大機會 也有大壓力

台灣有大機會  也有大壓力

謝金河

台股

594期

2008-05-08 09:44

兩岸三地一千大結果出爐,香港與中國上榜家數都略微下滑,台商數量成長。隨著兩岸關係冰融、投資政策鬆綁,台灣企業從二千三百萬人口的池塘,進到十三億消費力的大海,享有的機會倍增,但面臨的競爭肯定也是倍數成長。

國民黨打敗民進黨重新奪回執政權之後,兩岸關係如何開展,成為二千三百萬人最矚目的焦點。未來大陸客來台觀光,兩岸包機直航,到馬蕭愛台十二項建設,希望陸資來參與投資,準備執政的國民黨也預告未來投資大陸四○%的淨值限制將鬆綁,金融管制也可望逐一解除,兩岸往來可能進入前所未見的新階段。

就在這個大變化前夕,《今周刊》循往例推出兩岸三地一千大排行榜,正好給大家審視在開放前夕,目前兩岸三地企業的競爭態勢,台灣企業的優劣勢何在?

去年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台灣企業進榜家數從二○○六年一七二家上升到一八二家,香港企業則從三百家減少到二九八家,中國企業從五二八家略微下滑到五二○家,主要因素是今年以來台灣股市因為立委及三二二的總統大選,台股逆勢揚升;相反地,深滬股市及香港恆生、國企及紅籌股,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即一路下跌,其中上海股市下跌逾五一%,深圳股也下跌四七%,香港國企股大跌四九.二%,恆生指數則下挫三五.二%,連紅籌股也跌了三八%。反觀台股表現可圈可點,使躋身一千大的台灣企業家數增多。


 
人口撐腰
前二十五名多為中港企業的天下


不過,中國大陸有十三億人口為腹地,企業規模自然傲視兩岸三地,相形之下,台灣企業排名一直下滑,例如一千大企業的前三十五名,台灣只有兩家企業進榜。台灣市值第一的台積電去年市值排名第十名,今年則退為第十七名,鴻海排名從第二十名退為第二十五名;市值逾台幣一兆元以上的企業有三十家,第三十名的中信證券正好跨過一兆元台幣的門檻。

除了台積電與鴻海外,台灣的企業市值普遍都有成長,但是排名都下滑,像是台塑石化從第三十名掉落到第三十六名,台灣第四大市值的國泰金從第三十三名滑落到三十九名,中華電信從三十四名掉到四十一名,中鋼從四十八名變成五十五名,南亞從四十四名變成五十六名,台塑則連續兩年都是六十三名,面板龍頭大廠友達從五十六名變成六十五名。
 
力爭上游的是台灣上市獲利王宏達電市值暴升到四四七○億元,從原來的九十九名上升到六十八名,這是台灣少數排名上升的企業。台化則從六十六名退至七十名。IC設計大廠聯發科則從六十一名滑落至七十七名,華碩從八十四名變成八十七名,奇美電從九十一名變九十六名,兆豐金從九十名變九十七名。台灣企業能擠進前一百大的只有十六家,顯然以市值論,台灣企業規模仍不夠大。

而市值名列前茅的前二十五大企業,除了台積電、鴻海外,全都是中港企業,這其中全是在香港上市的企業。而中資在香港及中國兩地上市的企業則有十三家,可見香港股市在兩岸三地資本市場的突出地位,而排名前二十五大企業中,以資源、金融、電信產業為主流,也就是說,象徵主權概念的企業市值都名列前茅。

像是一千大企業的龍頭中國石油市值已達十三.二八兆台幣,中國石油前一年度排名第三,但是去年回中國上市,排名立刻名列前茅,中國石油去年營收八三五○.三七億人民幣,盈利達一四五六.二五億人民幣,EPS達○.八一人民幣,已是兩岸三地最會賺錢的企業。中國移動排名居次。
 
在資源股中,中國石油獨占鰲頭,中國石化排名第七,去年度獲利達五六五.三三億人民幣,中國海洋石油名列第十。另外,礦業股中國紫金,前一年度排名第八十六名,如今躍升為第十四名,是回到中國上市所賜。中國電信產業由於服務人口眾多,中國移動威震全中國;此外,中國電信第十五名,中國聯通排名第二十四名,在中國上市的中國聯合通信排名第三十七名,中國網通排名第五十一名,台灣的中華電信表現已相當不錯了。

從產業的競爭力來看,中國的金融產業從一片荒蕪,如今競爭力全面提升,這才是值得台灣借鏡的地方。從一千大排名來看,中國上市的金融機構,不論是獲利能力與市值都有飛躍的成長。中國工商銀行市值排第三,建設銀行第四名,中國銀行第六名,中國人壽第八名。
 
兩岸三地前十大企業有一半由金融機構囊括,而第十名以後,有交通銀行第十一名,招商銀行十二名,平安保險十三名,中信銀行二十九名,興業銀行三十五名,在中國上市的浦東發展銀行四十三名,民生銀行四十五名,北京銀行七十一名。

香港本地的大銀行,匯豐排名第五名,渣打第十八名,恆生銀行第二十四名,以服務香港為主的東亞銀行排名第一○三名,也超過在台灣前幾大金控之一的富邦金控。而台灣的金融股,除了國泰金排名三十九名外,兆豐金第九十七名,富邦金一○七名,中信金一一○名,第一金一二九名,華南金一四五名,排名在兩岸三地已屬後段班。

 
利差擴大
中國金融業超越次貸引爆獲利


從獲利來看,○七年在中國是保險、基礎建設、銀行業盈利大升、最風光的年代,在面對美國次級房貸衍生性產品損失攤提威脅下,中國的銀行業卻因為放款息差擴大,利息收入大幅增加,加上手續費、佣金收入大幅成長,使銀行業獲利出現大豐收,中國第一大銀行工商銀行○七年全年營收二五六○.二九億人民幣,盈利達八一五.二億人民幣,成長六五.五%,EPS達○.二四人民幣;居次的中國建設銀行營收達二二○七.一七億人民幣,盈利達六九○.五三億人民幣,成長四九.一%。
 
EPS為○.三人民幣;再次是中國銀行的營收達一八二七.一二億人民幣,盈利達五六二.四八億人民幣,成長三一.三%,中國銀行在海外投資受創最重,但仍交出漂亮成績單。

其他的銀行如招商銀行獲利達一五二.四三億人民幣,成長一二四.四%,EPS達一.○四人民幣,是全中國獲利能力最好的銀行;交通銀行獲利也達二○二.七四億人民幣,成長六五.二%,EPS達○.四二人民幣;連中信銀行去年獲利也達八三.二二億人民幣,成長一一五.七%,EPS也有○.二三人民幣。

去年中國股市大漲,壽險機構也是大豐收的一年,其中,中國人壽獲利三八八.七九億人民幣,成長九四.八%,EPS達一.三八人民幣,中國人壽○五年在香港上市,股價從三.六二五港元大漲到五十三.八港元,有如八○年代台灣國泰人壽的翻版。另一家中國平安保險,去年獲利也達一八六.八八億人民幣,成長一三八.四%,EPS更達二.六一人民幣,是壽險獲利王。

今年首季的季報,原本大家以為美國次級房貸及中國股市大跌會重創銀行業獲利,結果也跌破大家眼鏡。中國工商銀行第一季賺了三三一.一三億人民幣,比○六年第一季的一八七.○六億人民幣、第四季的一七七.五七億人民幣都還要出色;中國建設銀行第一季獲利三二一.二九億人民幣,也比○七年第四季的一二一.一五億人民幣還出色。

中國的銀行業在二○○○年前後,被標準普爾評價得一塌糊塗,後來中國當局動用外匯存底幫四大銀行打銷呆帳,後來又利用到香港上市機會,與國際大銀行策略結盟,並引進國外經營新方式,這些年來營運體質已經有了很多改善,例如,逾放比顯著下降,根據銀行公布的資料,目前中信銀行只有一.四七%,招商銀行為一.五四%,中國銀行為三.一七%,中國工商銀行全力改善逾放,今年首季不良放款餘額降至一○七○億人民幣,再下降四.五%,逾放比已由去年底的二.七四%降至二.五一%,而同期呆帳覆蓋率則由一○四%上升至一一一%,目前中國的銀行業呆帳覆蓋率以中國招商銀行的一八○.四%最高。

 
腹地廣大
中國龍頭銀行有千億獲利實力


中國工商銀行今年首季獲利成長七六%,主要是利息淨收益成長三六.四%,手續費及佣金收入成長八六.四%,今年首季存款增加八兆一二八億人民幣,成長一六%,放款增加四.一三兆人民幣,成長四.五%,摩根士丹利預估工商銀行○八年獲利可達一二六八.二六億人民幣,成長五五.五八%,EPS可達○.二一八人民幣,○九年獲利可達一四七八.五一億人民幣,到二○一○年可達一七三一億人民幣。
 
摩根大通對中國建設銀行也有研究報告指稱,建設銀行○八年獲利可達一一○四.八五億人民幣,成長六○%,EPS可達○.四七人民幣,○九年獲利可達一二五九.二八億人民幣,二○一○年獲利可達一四三四.一六億人民幣。看到這兩家超級銀行的獲利已讓台灣的銀行業瞠目結舌。

未來幾年,工商銀行與建設銀行都有一千億以上人民幣的獲利實力,台灣的銀行業有百億獲利能力已是可圈可點,這其間的差別是中國的銀行業以中國十三億人口為腹地,相較於台灣的銀行業以二千三百萬的人口為市場,而台商又大舉出走,銀行業留在台灣只能自相殘殺,形成了困獸之鬥,這次政黨輪替,趕快為台灣的銀行業鬆綁恐怕是上策。

除了銀行與壽險業外,中國的證券業在二○○○年前還是小規模的券商,○五年中國股市形成了大牛市,中國證券業實力跟著大增,目前全中國最大的券商中信證券市值逾台幣一兆元,已是兩岸三地第三十大企業,其次是國泰金控跟海通證券已平起平坐,在一千大排名列第三十九、四十,去年股價漲幅驚人的宏源證券市值也達一七六九億元台幣,在一千大排名第一五二名,連台灣的中華開發也比不上,顯然兩岸三地在二○○○年以來的金融競賽,台灣的實力與中國愈差愈遠。

除了金融業的競爭落差外,在傳統產業,中國的企業因為擁有廣大腹地,獲利與市值都比台灣的企業略勝一籌。例如,鋼鐵業的寶鋼市值遙遙領先,排名第三十一名,鞍鋼新軋鋼排名第四十八,領先台灣的中鋼,再次是武漢鋼鐵排名第五十八。
 
水泥業,中國大陸最大的海螺水泥獲利名列前茅,市值排名第七十八,僅次於台灣的聯發科技,台灣的台泥排名第一五五,亞泥則排到一九一名。

 
科技優勢
台灣擁有領先中國的國際競爭力


不過台灣還有一個強項,那就是科技立國,中國最大的PC大廠聯想集團,目前市值約台幣二千億元左右,一千大市值排名第一三七名,與台達電旗鼓相當,但是台灣科技股的實力,從宏達電排名第六十八,到七十七名的聯發科,八十七名的華碩,一一三名的聯電,一一七名的群創,一二八名的台灣大哥大,排名都在聯想前面,其後的如廣達一六○名,矽品一六六名,遠傳一六九名,宏碁一七七名,鴻準一八四名,台灣的科技股在兩岸三地擁有一級競爭力,這是從兩岸三地一千大排名中我們看出來的強項。

除了台灣科技業的創業精英有滲透全球的實力外,台灣接單、中國大陸生產,是台灣科技業快速崛起的要項。二○○○年NB產業整個外移時,我們曾經非常擔心NB產業會整個流失,甚至成為中國的強項,可是經過八年的觀察,台灣NB囊括全世界八成以上市占率,幾乎每一台筆記型電腦都是台灣做的,聯想也必須下單給台灣的代工廠,可見台灣的競爭力。

這些年來,中國政府全力扶植半導體產業,可是中芯虧損多年,一直到去年仍虧損一七五○萬美元,台灣的半導體業仍占盡優勢。中國也全力扶植面板產業,但是北京東方電子、上海廣電、龍騰等仍與友達、奇美電相去甚遠,這是台灣科技業的驕傲,這完全是台灣的國際競爭力。

現在兩岸逐漸走向開放,過去閉鎖的產業可能有翻身的機會,過去有競爭力的企業,必須加入國際競爭的洪流當中,尋找更上一層樓的機會,當台灣從一個二千三百萬的市場腹地,突然置身在十三億的大市場裡,這有如過去在池塘游泳的人,必須有游大海的實力,機會變多了,但是競爭壓力也變大,像是在香港上市的香格里拉亞洲,去年獲利三.四億美元,但台灣的飯店業最好的如晶華酒店,也不過賺了十幾億元台幣。

目前在中國卡位成功的,如富士康市值居兩岸三地第九十二名,康師傅市值排名一二六,中國旺旺也排進第一七二名,台商以各種方式尋找未來競爭力,這就是台灣的新生命力。
 

延伸閱讀

台灣餐飲龍頭無預警倒閉500員工失業 牛角燒肉、胡椒廚房都它的!「上班上到一半」被通知不用來了

2024-04-24

勞退為何越來越多人「不急著領」?超大紅包「放5年多70萬」 專家:2種人理財最合適

2024-04-24

老牌麻辣鍋「川巴子」驚傳5/5熄燈!酸菜魚片藝人最愛吃 店家:以後想吃只能去「這間」

2024-04-27

半夜規模6.1地震「3原因」讓雙北晃爆 403餘震不斷什麼時候才會停?氣象署凌晨開記者會說明

2024-04-27

遺贈房產給小兒子,老母住加護病房10幾天不聞不問...遺囑都公證了,還能把房子收回來嗎?

202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