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量化寬鬆效應漸失靈 台股回檔壓力大

量化寬鬆效應漸失靈 台股回檔壓力大

鄭超文

台股

shutterstock

826期

2012-10-18 15:00

美國從二○○九年以來連續實施三輪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效果逐漸降低,顯示印鈔票無法解決經濟上的困境。從技術面觀察,大盤的反彈B浪可能已經結束於七七八九點,未來還有下跌C浪正在醞釀當中。

美股三大指數在總統大選前輪流創新高,Google(谷歌)續創七七四美元的新天價,與蘋果的股價互別苗頭,這時候的行情不一定能夠反映基本面,而是為了政治目的,集團企業和政治人物互蒙其利、各取所需。

以過去的台股為例,政治行情可以扭曲行情高達一、二成以上的漲幅;快的話,美股的行情會終結在選舉前一個月左右,因為此時勝負大致底定。為了美國老大哥的選舉,這段期間所謂的不利訊息,各國政府也刻意配合,盡量地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然後呢?選舉完,一切都要回歸到真正的基本面。

連續三輪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效果逐漸降低。道瓊指數從二○○九年的最低六四六九點反覆拉升到十月初的一三六六一點,已經逼近歷史天價一四一九八點,整體漲幅高達一一一%;假如印鈔票真能解決經濟上的困境,當年國民黨就不可能撤退到台灣。

 

政治行情過後 回歸基本面

 

美國的寬鬆貨幣政策真的有用的話,等於一百多年以來所發展的經濟學理論幾乎是誤會一場,書完全是白念的。假設美股的回檔是一半的幅度(即三五九六點),甚至只要回到前波轉折低點一二○三五點,對於全球股市都會衍生出災難性的影響。

台股當前研判的重點,不是在於如何往上突破,此舉徒然浪費多頭的實力,而是在於如何「防患未然」;當歐美潛在的風暴真的出現時,台股要想盡辦法來力守底線六六○九點,甚至有必要時,不得不退守備案中的底線五五○○點附近。就事實而言,近期最高點七七八九點,僅略高於今年二月初周線大量長紅的最高點七七八七點,連頭部的頸線反壓七八二四點都沒有碰觸到,控盤者基本上是採取穩扎穩打的策略。

基本上,二月這一根周線大量如果是有意義的話,就不應該回頭跌破,而且是有效地跌破了這麼久的時間;所以反過來,這根周線大量的高點就是一個重要的反壓。同理,加權指數在九月十四日跳空帶量(一三三九億元)收紅的最低點七六六○點就不應該跌破,跌破後已經構成長達十八天的短期頭部,短線上理應有中期的跌勢。

就短線的手法來說,大盤在七三一三點的底線能夠守得住的話,也許有短線反彈的機會,此時美股的回檔已經到了可以進行回馬槍的價位附近,會不會出現這種動作,完全由美股的控盤者決定。

但是從較大的格局來看,台股高檔的二個頭部反壓還是存在;只要八一七○點沒有過關,都是屬於下跌趨勢的反彈修正。正如過去所強調的,績優龍頭股(包括電子、金融指數)的表現只要不夠強勁,這種漲勢都是反彈行情,見好就要收。

 

大盤日線圖 指數跌破9/14跳空帶量收紅的最低點7660點後,構成短期頭部

股市選前假性榮景

▲點擊圖片放大
 

明年元月後 多頭漲勢將啟


從波浪理論的角度來看,整個從去年底的六六○九點到八一七○點,可以視為反彈a浪,下跌到六八五七點可視為b浪,近期的反彈高點七七八九點則是疑似反彈c浪的結束;也就是六六○九點屬於下跌A浪低點,反彈B浪結束於七七八九點,未來還有下跌C浪正在醞釀當中。最佳的情況就是,下跌C浪形成了收斂的走勢,有可能會跌破六六○九點,但是破底幅度有限。多頭實力保留得越多,未來可供防守的力道越強。

前波低點六六○九點,事實上只是一個長線支撐關卡的上限,下限就落在五五○○點附近。下跌趨勢的最後階段當中,必然是利空不斷,任何雞毛蒜皮的小事情都會形成危言聳聽的大事情。可以肯定的事情就是勞保、健保不會破產;可以預知的問題絕不會是大問題。

台灣目前正處於一個轉型的階段,陣痛必然存在。過去台灣依賴出口的比率高達六、七成以上,歐美只要出現寒顫,台股當然要出現大感冒。提振內需是未來一定要的轉變,而且需要一段頗長的時間。基本上,打壓房地產是短期內的措施;以資本主義為導向的國家,只要房地產不熱絡,股市好不到哪裡去。

自古以來,年輕人幾乎都沒有辦法在首都置產,有眼光的先買外圍的房子;腳步慢的買外圍的外圍;外圍遲早有機會形成新的市中心。假如一切都要靠父母、靠政府,當然會越來越沉淪。台北的房地產價格已經落後上海、香港、首爾太多。

以品質而言,台北還算便宜,中南部的更便宜。要杞人憂天的話,常常會錯失良機,要躋身大都會當然要更賣命。台灣最大的致命傷,是出了一張嘴與好逸惡勞。台灣其實就是一個小池塘,有志的年輕人應該放眼中國大陸或全世界。以時間週期推算,下一個多頭漲勢應該要落在明年元月以後。屆時,再從短線的形態、K線來進一步修正進場的時機。
(作者擅長技術分析,著有《點線賺錢術》等書)

 

台股投資人

(攝影/陳永錚)

延伸閱讀

政府帶頭投資健康 扭轉「缺藥、缺人、缺投資」 全民與醫護從困境邁向健康永續

2024-01-08

健保每年支出逾8000億!非得等生病才治療?鴻海揪數位健康大聯盟,幫你及早發現、減少醫療支出

2024-01-29

面對老化,你做好準備了嗎?《學老誌》第二期於北大退聯會正式發表,鼓勵退休教職員健康學老

2024-01-09

台積電看今年是「健康的1年」!劉德音談退休:從4人小組長做到董座「我的榮幸」…法說重點一次看

2024-01-18

榮獲2023台灣最佳職場桂冠 BMS對外守護全球病友健康 對內協助員工實踐卓越自我

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