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配息 玉山金 pimco esg 房地產

券商講座大嬸「這輩子買股票從沒賠過錢」...年賺2千萬少年股神嘆:她以為沒賠,其實輸得徹底

券商講座大嬸「這輩子買股票從沒賠過錢」...年賺2千萬少年股神嘆:她以為沒賠,其實輸得徹底

葛瀚中(Mgk)

台股

shutterstock

2023-01-06 17:20

為何多數人總是賠錢?最常見的認知偏誤─只要沒賣就不算賠。

 

讓我們先釐清一件事:在交易的世界裡,所有關於「已實現損益」或「未實現損益」的討論都沒有任何意義,多數人都存在一個心理偏誤,總認為雖然目前庫存損益是負的,但因為還沒出場,所以還不算賠;又或者原本帳上投資報酬率賺 50%的標的,現在縮水成 30%,這樣也不能算賠,只能算是少賺。

 

我一直覺得,有這種鴕鳥心態的人應該是少數。但隨著自己在市場上待得越來越久,我發現這種認為自己「沒賣就不算賠」的想法,似乎是一種人性常態。只能說人們可能真的不善於承認自己的錯誤。

 

金融市場裡有個觀念很重要,那就是你必須要有「資產淨值」的觀念。所謂資產淨值指的是:你所擁有的全部資產依照目前的市價,在當下能換得的法定貨幣總額(這些資產可能包含存款、現金、各國外幣、股票市值、債券市值、房產市值……)。

 

我認為大部分的人在股市裡總是賠錢,根本原因就在於這種「沒賣就不算賠」的錯誤認知。各位不妨試想一下,如果你連如何判斷一個遊戲最後輸贏的方式都是錯的,究竟要怎麼才能把它玩得好?

 

延伸閱讀:28歲炒股年賺2000萬,PTT鄉民封「少年股神」!從50萬本金起家,首曝投資心路歷程

 

投資股票可以從不賠錢?

 

在我踏入股市的初期,我特別愛參加券商舉辦的免費投資講座。

 

有次在一場講座上,坐我旁邊的一位老阿姨和我分享她的股票經。我還記得她是這樣和我說的:「我這輩子投資股票從來沒賠過錢。你看,這是我在股市裡賺到的錢。」

 

老阿姨秀了手機裡券商 APP所顯示的已實現損益給我看。我印象很深刻,上面寫著已實現損益 +2,345,222。那是我人生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看到破百萬的對帳單,這讓當時還沒什麼市場經驗的我驚呆了!

 

想不到眼前這名穿著樸素的老阿姨,她的投資功力竟然如此了得!於是我趕緊追著她問:「那最近還有什麼標的可以買?」

 

只見老阿姨可能是因為老花的關係,她把眼鏡推到額頭上,緩緩將眼睛湊向螢幕,慢悠悠地操作 APP。她將剛才「已實現損益損益彙總」的頁面切換到「即時庫存損益」,同時說到:「我找 一下我最近買的喔……弟弟你等我一下……奇怪……在哪呢……」

 

與此同時,我餘光瞄到老阿姨的股票庫存頁面竟然有足足 8頁之多。更讓我吃驚的是,她的即時庫存損益:–11,9XX,XXX!帳面上一共虧損了將近 1200萬啊!

 

還沒等她找到那檔最近才剛買的標的,我問老阿姨:「阿姨,妳的庫存怎麼會賠這麼多啊?」沒想到她想都沒想就回我:「我沒有賠啊!我又還沒賣!」從老阿姨堅定的語氣和眼神,我看得出來,她是真的覺得自己沒有賠。

 

後來,我終於搞清楚了,原來老阿姨做股票的必勝心法是:只有她買進的股票賺錢,她才會獲利了結。至於那些沉入海底的,根據她的說法是:「總有一天它們會翻紅的。」

 

說到這,也許大家會覺得老阿姨很搞笑。但根據我的長期觀察,我想整個市場裡可能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和老阿姨一樣有這種認知偏誤。不是他們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而是他們真的發自內心覺得「只要沒賣就不算賠」。

 

我正在輸 vs. 我還沒輸

 

「只要沒賣就不算賠」是一個交易上的心理陷阱,也是每個人在交易之路上都必須跨過的第一道門檻。

 

根據行為財務學的研究,人們在面臨關鍵決策時,為了避免讓自己感到後悔,時常會具有不動作的傾向。

 

比起「停損後股價又回到買進成本」所造成的後悔感,人們更願意承擔股價持續下跌的風險。基於心理上的偏誤,我們從來就不會記得自己因為正確停損而減少的損失。我們只會記得:「如果我當時沒停損,現在就不會賠了。」

 

這個心理現象也說明了,為何技術分析會將股價的前波高點視為壓力,因為過去在那個點位進場追價而被套牢的人,當股價下跌時他們往往選擇置之不理、視而不見,直到股價終於回到自己的進場成本時,他們才會嘆一口氣,心想:「呼!終於讓我解套了,這真是一檔爛股票啊!害我的資金卡了這麼久,我一定要趕緊賣了它!」

 

這就是解套賣壓。

 

可以發現,一般人對於賺錢的部位幾乎都無法抱得太久,因為比起將來可能賺更多,他們更怕輸回去;反而對於虧錢的部位,他們倒是視死如歸,甚至有些人一抱就是一輩子。這,就是大部分的人無法在市場上長久獲利的主因。為了抗衡這個心理偏誤,我們必須重新定義交易輸與贏的標準。

 

從今天起,如果今天收盤後的資產淨值高於昨天,那就是贏,反之則是輸。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帳面獲利從 10萬減少到 9萬,資產淨值因此比昨天少了 1萬,那就是輸了 1萬,而不僅僅是少賺 1萬。我們必須每天進行損益的「歸零管理」,如此才能規避我們生而為人與生俱來的人性弱點。

 

以每日自身資產淨值增減作為市場輸贏的判斷標準之後,當部位對你不利時,才會清楚知道「我正在輸」而不是「我還沒輸」,停損才會因此變得更加確實,視野也將變得更加全面。

 

我建議每位有心從事金融交易的朋友,從現在開始每天記錄自己的資產淨值,最好可以開一張 Excel試算表繪製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資產淨值曲線。這麼做不僅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還可以在圖表上副標對比大盤走勢,進一步檢視自身資產淨值的成長幅度是否強於加權指數的報酬率。

 

你是否在合理化自己的虧損?

 

另一個常見的錯誤認知是:對於虧損部位的自我說服。

 

對於在做一筆交易前沒有進行縝密規劃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極為常見的錯誤。有時我們會因為盤面當下的上漲氣勢而買進一檔股票。最初的計畫只是想簡單做一筆當沖交易就好,你期待在收盤時能以更高的價格將其賣出。誰知道這股氣勢稍縱即逝,在你買進成交後股價就變得疲軟不堪,直到收盤前再也沒有回到你的買進成本,於是你開始自我催眠:「日線格局看起來其實也不差,明天應該會續攻吧?不如給它一個機會,明天開盤再出好了。」就這樣,原先的當沖變成了隔日沖。

 

隔天開盤,股價再次不如你的預期以低盤開出,你開始搜尋盤面的新聞,試圖找出造成股價開低的理由。結果發現,似乎沒什麼特別的壞消息,於是你開始瀏覽這間公司的基本面資料:「這間公司幾乎每年的 EPS都是賺錢的,近幾年的股利也配得不錯……長期持有的話應該也不錯。」最後,這筆交易由原先的當沖變成隔日沖,現在又突然變成長期投資了。原本只想賺短線價差的你,現在竟然開始期待公司明年配發的股利了。

 

這種不斷找新的理由來強化自己虧損部位持股信心的行為,無非就是還不願承認自己的失敗。你不停為自己辯駁,好讓自己在他人眼中看起來像是個成功的投資人。有時候你覺得自己還沒輸,但其實你早就已經輸得徹底,這就是典型的自我催眠,也是所有市場參與者最常犯的錯誤之一

 

進行每一筆交易之前,事前的規劃是很重要的。每一筆交易的持倉周期,在進場前就應該決定好;進場後,如果你預期的事情沒有在一定期限內發生,就該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果斷停損。切記,無止盡地將時間浪費在同一檔標的上,某種程度上也是損失另一種成本。

 

怨天尤人之人,總是「為別人的成功找理由,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要知道,這個世界本就不可能實現絕對的公平。唯一公平的是,每個人都被迫活在這個不公平的世界裡。而所謂的公平與否,一切都是相對比較出來的。

 

作者簡介_葛瀚中(Mgk)

從大學指考低分落榜到專職操盤的曲折人生。

2011年於學生時期正式進入台北股市買進人生第一張股票,隨後便醉心於股市研究,頭3年和多數散戶一樣在市場上載浮載沉,直到後續有幸接受期貨自營部的正規訓練與多位市場交易前輩的提攜,終於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股市生存法則。

大學畢業後,以學生時期所獲的投資競賽獎金與打工存下的50萬元本金出發。展開專職交易生活至今,生涯累積獲利達八位數。

2017年開始每年於PTT-Stock版公開分享自己的交易績效與投資心得,期望透過自己的分享認識更多交易同好,一同在市場上打拚。

《我炒的是人生,不是股票!》是他的第一本作品,期許透過自身光怪陸離的交易實例、血淚斑斑的投資歷程,為所有在股市叢林摸索的你我,指引尋找交易聖盃的方向。

現職:專職交易員、孝廉幫一員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我炒的是人生,不是股票!:運用投機者的脱貧思維,打造屬於你的自由人生

延伸閱讀

0056已經填息,00878沒有,所以買0056比較好?年領500萬股息達人:高股息ETF你該懂的事

2022-12-06

手握1490張0050的大戶傳奇:鐵工廠老闆一場重病,隔壁床老先生傳授投資秘技,賺到上億身家

2022-05-31

28歲炒股年賺2000萬,PTT鄉民封「少年股神」!從50萬本金起家,首曝投資心路歷程 

2021-01-27

誰是陳俊翰?生命鬥士罹罕病「因電毯釀災截肢」,卻被《賀瓏夜夜秀》戲謔…台大醫轟噁心提拒看

2024-01-26

一款早餐連吃20年,她體內長出巨大腫瘤,肝癌胃癌都跟它有關!劉博仁:養出癌症的11大原因

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