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台股大跌,最糟糕的行為,是賣出離開市場。次差的,是不敢按照紀律買進。在《一年投資5分鐘》中,我曾計算過:即便在2020年股市重挫30%的時候勇敢買進,需經歷長達5年的等待後才回到原價,這段期間的年化報酬率仍高達7.4%。
0050今年來已跌掉26%
資料來源:奇摩股市
當初沒堅守紀律的投資人,就等於錯過了一次年化7.4%的成長機會。0050現在從高點下滑22.5%(4/8盤中價格來到152.25,跌幅已超過26%),如果就此買進:
等待兩年,年化報酬率13.6%
等待三年,年化報酬率8.87%
你不會想再一次錯過這樣的千載難逢機會吧?現在,就是你的買點。對於資產累積階段的投資人來說,下跌不只是一台時光機,能帶你回到幾年前的價位;更像一位熟門熟路老司機,帶你闖進通往財務目標的小徑。
▲你是現金為王派,還是嚴守紀律、繼續買進持有?
2020年因新冠病毒疫情而引發的市場波動相當劇烈,市場跌跌不休的過程讓投資人感到害怕。在這之中,有些投資者會選擇逃離股市,轉換為現金,以期避免損失。然而,研究表明,現金為王的決策遠不如買入持有的行為。本文將介紹這項研究結果,並提供如何應對市場波動方法。
現金為王還是待在市場?
根據Vanguard的研究報告《Cash panickers:Coronavirus market volatility》,在疫情之間的三個月之間(2月19日至5月31日),只有少於0.5%的投資帳戶將資產變現成現金,個數並不多,但如果依據有交易的情境來解析,DC(退休計畫)的投資人約莫有5%,相較於個人投資者17%少上許多。
▲我相信許多信心不夠堅定的投資人,肯定在這段期間有想要交易的衝動。
而我們最想要知道的,在市場恐慌,伴隨著大幅下跌的期間,逃離股票擁抱現金的決策是否能夠帶來更好的結果。於是Vanguard用了兩項檢驗方式,都顯示現金為王的決策,遠不如買入持有的行為。
第一種是針對這段時間的現金轉換者,分別計算每一天其投資組合的日報酬,並將他們實際的報酬分布與個人恐慌前的資產回報分布進行比較。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看到待在場中不做交易的原資產績效會向右移動(紫色的區塊),表明報酬越來越正向,但經過現金轉換者的報酬卻未見這樣的現象(藍色的區塊)。
第二種則是將實際報酬與2月18日還是資產前的組合比較,試圖了解多少比例的轉換現金的行為會輸給都不動的買入持有。
▲超過80%的轉換投資人,如果他們保持2月18日的投資組合不變,將會獲得比現金為王還好的績效。
這些數據都是告訴我們,面對恐慌,選擇Stay the course待在市場中,往往能獲得更好的效益。
結論:待在市場持續買進
投資市場中的波動是無法預測的,而恐慌性決策往往會讓投資者蒙受損失。在這樣的背景下,投資者需要找到一種有效的方法來應對市場波動,避免因恐慌而做出錯誤的決策。關於此方法,或許你早就知道,那就是什麼都不要做,stay the course.
可是說的容易,做起來非常不簡單。因此,如果我們想要保持什麼都不做的過程,迎接熊市的波動,我們需要保持長期投資的視野,不要輕易變換投資組合。
這是由於根據研究表明,投資組合資產配置占投資回報的約90%,換句話說,不是擇時進出市場,也不是選股造就了我們多數最終的財富,而是資產配置,必須要好好待在市場中才能獲得應有的報酬。
這意味著,短期市場的走向,無論上漲還是下跌,都不應影響長期投資策略。然而,在市場大幅波動情況下,投資人們往往會想逃離,會想做點操作,實質上的這些行為,所謂投資中的最大成本,正是傷害我們好不容易累積起來的資產。
請記得,當你覺得市場有點危險,你不應該離開,反而應該把握熊市帶給我們的機會。換言之,只要我們保持長期的投資策略,堅持著當初考慮過的風險承受度組合,持續著買入持有,保持在場內,將有更高的機會獲得比毫無章法地離開市場更好的結果。
就像是過去投資美股的歷史中,為什麼僅僅靠著買入持有,就能讓1萬元變成8,532萬元的道理一樣。
錯過最佳漲幅 資產能差好幾倍
買入持有一向是長期投資最佳的策略。最後來看看藉由單筆投入100萬的情境下,回測任意台股ETF,一旦錯過最好的5、10、15以及20天的漲幅,相較於買入持有的投資報酬率以及年化報酬率。
除非打算永遠離開市場,否則,這將是個買一送一的難題。畢竟,短線買進賣出,很可能只是增加錯過報酬的機會而已。
延伸閱讀:本金只有20幾萬,分批買進0050還是歐印好?這樣買能就多賺5成...一文破解高勝率 vs 本金大小的迷思
作者簡介_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每個人都能實現的簡單卻有效的投資方法,就在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透過每年十分鐘的投資方法,不需選股、不需猜測明日的漲跌,只要長期分散式投資, 即使是小資族,也能邁向財富自由的人生。
經營臉書專頁「小資yp投資理財筆記」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